用智慧把握课堂中的生成资源:巧用智慧,促进课堂有效生成

时间:2019-04-11 05:20:26 来源:QQ空间素材网 本文已影响 QQ空间素材网

  摘 要:教师只要善于捕捉,善于随机应变,善于创造性地发挥,把“课堂生成”建构生成为“高效的教学环节”,教学就会产生“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界。   关键词:智慧;把握;生成资源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12)04-092-1
  
  我们的课堂是一个充满了变化的时空,它所面对的是有着独立思维和无限创造力的生命个体,在貌似平静的“海面”下,蕴藏着无数的、一触即发的灵感的火花,而这些火花如果不能及时把握,它就可能永远沉寂于深邃的大海中。倘若我们的教师能具有一双慧眼,善于捕捉并巧妙地运用这些“火花”,那将会使我们的课堂熠熠生辉。下面笔者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来谈一下自己是如何把握好课堂中的生成资源。
  一、面对学情变化时生成的资源
  在教学生学习“音序查字法”时,我发现有些学生在座位上窃窃私语说早就会查了。但又看了一下班里的学生,很显然还有一半不会,怎么办?我灵机一动,做了个“停”的手势,学生都静下来了,“小朋友们,今天我们学的方法,跟你们以前学的有所不同。今天我们一边做游戏,一边学。我们今天游戏的名字叫“将军点兵”,你们想不想试试?”学生跃跃欲试,我让学生翻到《汉语拼音音节索引表》,分层次让学生进行游戏比赛:先让学生找一找哪个将军领的兵最多?哪几个将军不在里面?每个将军的兵有什么特点?在我的激励表扬下,学生完全投入到游戏中去了,用的全是游戏里的“术语”,就这样一节课下来,居然全班同学都会查了,而且有的速度相当快。
  在教学中由于学生的自身经验、认识水平等因素的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常常发生变化,教师要了解学生,预设可能发生的变化,并设计好相关的教学思路。事实上由学情变化而生成的资源很普遍,在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等方面,由于学生的经验、认识不一样,可能出现的情况是多方面的,教师在课前要准确把握教材,全面了解学生,有效开发资源,充分了解每个学生,预设可能生成的资源,以“变”应“变”,是使课堂教学走向动态生成的逻辑起点。
  二、面对多元解读时生成的资源
  学生阅读过程,是与文本多元对话的过程,这一过程是自由的,富有个性的,是阅读者心灵的释放。在教学活动中我们要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就要充分利用他们的多元解读时的不同阅读体验,并有效地转化为教学资源,帮助其他学生形成多角度的阅读感受。在此教学片段中,我顺水推舟“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读一读课文”,为动态的生成推波助澜,使学生在生成中读得用心,想得开阔,说得畅快,课堂教学进程在师生的交流中自然地完成。这里既没有僵化的模式、呆板的教程,也没有被动的回应、落套的表达,课堂处处显露生机。
  三、面对质疑问难时生成的资源
  在教学《狐狸和乌鸦》一课中,当我导读课文时,突然有一位小朋友提出:“乌鸦因为爱听奉承话上了狐狸的当,才被骗去了那片肉,难道乌鸦不会想办法把肉再夺回来吗?”我觉得这个问题很有价值,就改变了原先的教学步骤,说:“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对呀,我们应当好好想个办法,乌鸦怎样才能把狐狸嘴里的肉夺回来?”于是,全班同学情绪高涨,开始了讨论。“狐狸叨起肉正想钻进洞里的时候,乌鸦应该飞下去,狠狠地啄它的头,狐狸疼得大叫起来,嘴巴一张,肉就掉在地上,乌鸦就可以把肉叨回来了。”一位小朋友认为自己的法子很好。“我觉得啄头皮不一定管用,狐狸的头皮很硬,应当啄它的眼珠,狐狸才会痛得大叫起来……”另一位小朋友改进的方法似乎更妙。“狐狸叨起肉刚想溜了,突然,乌鸦唱起歌来,而且唱得很好听。狐狸觉得很奇怪,禁不住回头来喝彩。嘴一张,肉就掉了,乌鸦把肉又抢回来了。”又一个小朋友从另一个角度提出了好办法。这时,一位小朋友又站起来说:“这办法不保险,乌鸦唱歌不会好听,狐狸不一定会喝彩。乌鸦还不如大声喊‘不好啦,这肉有毒,不能吃’狐狸一听准害怕,把肉丢了,乌鸦就可以把肉捡回来。”
  其实,课堂上有时学生的发言仿佛很离谱,那正是学生独特感受的流露,是智慧火花的迸发,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表现,是来自童心世界的值得百般珍视的课程资源。如果说这是一个“教学意外”,那也绝对是一个“喜出望外”,因为这是学生“潜心会文本”,或生活经验的直接体现。这时,我们教师应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多一些欣赏,多一份耐心,让意外生成给我们带来惊喜。
  四、面对实践活动中生成的资源
  在进行古诗教学师,我请学生当画家,把《山行》中所描述的情意画出来,并与插图比一比,看你有什么发现?有一位学生说:“图上诗人为什么不是坐着的?‘因为停车坐爱枫林晚’所以诗人应坐着。”听了这位学生的提问我相机说“是呀!诗人到底是站着还是坐着的呢?想想诗人为什么要停车?”于是学生进行了思考,“是因为诗人喜爱晚霞枫林的美景,所以才停下车子观赏。” 我顺势接问“那“坐”在这里是什么意思?诗人到底是坐还是站着?”学生恍然大悟:“原来‘坐’在这儿是‘因为’的意思,诗人应该是站着的。”
  是啊,随着语文实践活动在课堂中的加强,小学生演、画、唱等语文实践活动逐渐频繁,在语文实践活动中生成的资源,往往和学生的感悟有关,教者可根据自己准备设置的实践活动内容,联系学生对课文的自主感悟情况,推测活动进展情况,预设可能出现的教学资源,设计相关的教学思路。正如布鲁姆所言:“人们无法预料教学中所生的成果的全部范围。没有预测不到的成果,教学也就不成为一种艺术了。”由于教学过程的开放,生成的资源被有效地转化为教学资源,会使教学出现意想不到的效果。
  由此可见,课堂正是有了这样灵动的生成,我们的教学才会那样饱满,那样激情跌宕,那样熠熠生辉。把握住了生成,便留住了一份精彩,营造了一份美丽,那是一种心灵奔放的美,一种生命灵动的美。
  只要善于捕捉,善于随机应变,善于创造性地发挥,把“课堂生成”建构生成为“高效的教学环节”,教学就会产生“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界。

网站地图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免责声明 | 在线留言 | 友情链接 | RSS 订阅 | 热门搜索
版权所有 QQ空间素材网 www.qzonea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