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规划纲要》与语文教学 十三五教育规划纲要

时间:2019-04-10 05:16:19 来源:QQ空间素材网 本文已影响 QQ空间素材网

  摘要:要把《教育规划纲要》的主导思想落实到实处,就必须关注教育诚信、教育质量、教师发展。   关键词:教育规划纲要;教育诚信;教育质量;教师发展   
   《教育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关心每一个学生,促进每个学生主动的、生动活泼的发展,尊重教学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根据这一精神,如何让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提供求真、向善、唯美的平台,引导学生在学习语言基础知识、提高语言运用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操,树立学生远大的理想,让感恩的思想深入到每一个学生心灵深处,则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尽管新课程标准已经实施了几年,尽管教师和学生的主观意识都得到了改变,语文学习的现状也正在向良性发展,但是要确实把《教育规划纲要》的思想落实到语文教学的实处,我们就不能忽视教学过程中目前还普遍存在的一些问题。
   1.关于教育诚信
   在一次省级示范课上,一个灵气十足青春靓丽的女教师将一节小学语文课讲得是风生水起:台上,教师语重心长,循循善诱;台下,孩子们目不转睛,全神贯注,一个个问题在师生之间的水乳交融的配合中迎刃而解,连一向以苛刻著称的评委们也一个个颔首赞许,随着时间的流逝,就在表演即将结束的瞬间,一个意外出现了:当年轻的老师在多媒体上展示出一些优美的卡通,让孩子们分辨出哪些是水果,哪些是蔬菜时,孩子们纷纷举起了小手,在老师的不断赞许声中,在孩子们满足的笑容里,在评委老师写好评语准备下课的时候,坐在教室边角的一个孩子在老师极不情愿的默许下怯怯的站了起来说道:“老师,今天回答香蕉是水果的那位同学他没有来。”
   一切为了孩子,为了一切的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这样的口号,相信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耳熟能详。可是在现实生活中的,为什么不少教师都像这位女教师一样厚此薄彼,眼中只有少数学习成绩优异的佼佼者,而置那些大多数成绩一般问题不断的学生于不顾呢?“关心每一个学生”在教学实处也仅仅只是一个空洞的教条。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劳动的独特之处是为未来而工作。今天的孩子身上所培养起来的,要在几年之后,甚至几十年之后才会成为一个成熟人的公民性、道德性和精神面貌的因素。”人们都赞许那个说出皇帝什么都没穿的孩子,说他诚实,勇敢,因为大家都明白,诚信是立人之本。可是,当年幼的孩子从老师那里获得知识的同时,又学到了矫情,在求真的过程中懂得了虚伪,向善的同时也知道了丑恶,我们还能保证我们的教育是阳光教育吗?我们还可以骄傲地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吗?我们还可以问心无愧地说我们“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了吗?
   2.关于教育质量
   “伊拉克都飘起了雪花”“感动像感冒一样可以被传染的”“我们一生下来就会成感情”
  “感动是一种情感,是人们在生活中一种伤心的名词和感情”“今天我坐在高考的高考上,心中怀着无限的感动”“我向只受伤的小野兽般躲在角落中不住的哀嚎”“我愿意变成面包,去喂那在饥饿中的儿童,埋饱他们的肚子”“那年夏天,天气下起了鹅毛般的大雪”……
   《教育规划纲要》指出:“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树立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教育发展观,注重教育内涵发展。”可是为什么在高考作文中还会出现这样一些令人捧腹的经典语录呢?孩子一出生就接触语文,到参加高考的时候,已经至少学了11年,为什么在高考试卷中还出现了如此幼稚拙劣的问题呢?
   吕叔湘先生在1964年就指出:“在今天的中学和小学里,语文课的教学是一个比较严重的问题。现在有一个相当普遍的意见,认为多数青年人在学校里没把语文课学好,使用语文的能力差,不能适应工作的需要。语文教师、校长,以及学生家长,都很着急,都希望改变这一情况。”到了1978年,吕先生又在《人民日报》上大声疾呼:“十年的时间,2700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这个问题是不是应该引起大家的重视?是不是应该研究研究如何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用较少的时间取得较好的成绩?”这篇被誉为“一声惊雷”文章又对我们今天的语文教育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呢?
   在日常教学中,笔者经常发现这样的例子:七八岁的孩子,不小心写错了一个字,一篇课文不会背,等待他的将是将写错的字抄写100遍,背错的课文抄写10遍甚至更多。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机械重复的教学方法,扼杀的是孩子学习的兴趣,是孩子求真、向善的天性,于是孩子在学习中学会了撒谎、欺骗,在本应该获取知识的时间里却钻进了网吧,在打打杀杀的吆喝中,孩子变得麻木、粗暴、变态,低龄犯罪数见不鲜。更有甚者,有的孩子不堪学习压力,以一种极端的方式结束了花一般的生命。
   吕先生认为:“语文课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而不是传授语文知识。”又说:“我们要有知识,这是不错的,更重要的是要有智慧。”“教学的目的首先是培养自学能力,让每个学生的学习潜力都能够充分发挥出来”“教学,教学,就是‘教’学生‘学’,主要不是把现成的知识交给学生,而是把学习的方法教给学生,学生就可以受用一辈子。”让学生学会学习,热爱学习,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只有这样,我们才会在教学过程中真正把“教好每一个学生”的思想落实到实处。如果我们的老师,眼里只是学生的成绩,只是高考的结果,急功近利,那么,我们的教育对象只能成为一班没有思想的“学奴”,我们教育的结果只能是千篇一律、毫无个性的机器,我们教育的质量就会大打折扣,就不可能培养出创新型人才,我们的可持续发展也只能成为海市蜃楼。
   3.关于教师发展
   历史告诉我们,从1440年到1490年,这短短的50年时间里,佛罗伦萨就出现了布鲁内莱斯基、吉贝尔蒂、多纳泰罗、阿尔贝蒂、波提切利、洛伦佐・梅第奇、达・芬奇、米开朗基罗、马基雅维利、拉斐尔等群星灿烂的文化巨子。无怪美国著名的佛罗伦萨历史学家Gene A・ Brucker这样写道:“每一个佛罗伦萨史的学生都必须面对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这个社会如此有创造力,如此能够变化和创新?在这些世纪的所有意大利城市中,为什么是佛罗伦萨而不是米兰、热那亚,或威尼斯在艺术和学术上取得了最突出的成就?”
   我们却不能忽视这样一个现实:
   一个小学生用“难过”一词造句说“我家门前的小河很难过”,得到的回报是“×”;
   一次市级学科带头人课堂教学比赛,参赛教师的眼睛自始至终没有离开过教案
   一位北大的著名教授在每一个春和景明的上午,都会诗兴大发,给一届又一届的学生讲授韩愈的“天街小雨润如酥”,说这写的就是早春,我们上课正赶上这季节,你们看那草坪,于是就开始逐句解释,大家低头记笔记……
   《教育规划纲要》指出:“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有好的教师,才有好的教育。”教师要把自己锻炼成一个“以人格魅力教育感染学生,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就应该有自己的思想。如果我们的教师一辈子就备那几本书的课,除了几本教学参考书和教案,就什么都不看;讲课的时候,不从原始文献开始,只读人家给你选好、注释好的,甚至解说好的东西;只知道命令学生应该怎么做,而不去和学生探讨为什么这么做,那么我们的学生就永远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只能获得非常肤浅的教育,只能成为两只脚的书橱,我们永远也看不到创新的曙光。
   教师还应该学会尊重别人。尊重别人就是对自己的尊重。如果我们的教师眼前晃悠的总是那些成绩拔尖的学生,脑子里想的仅仅是及格率、优秀率、升学率,那些调皮学生成了教育的累赘,拖后腿的,对他们,不是言辞谆谆的教导,而是羞辱、打骂,我们的学生从小就缺乏爱的温暖,那么,我们构建和谐校园就无从说起,我们的和谐社会也只是空中楼阁。
   薛涌在《北大批判》中指出,在中国读书,总担心自己没有学问,“不懂”。在美国读书,总担心自己没有思想,没有激发人的能力。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很少遇见有向你发问甚至故意刁难你的学生,因为他们感觉到语文没什么好学的,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应该有一种培养精英的思想,必须明确,我们的对象,就是社会的精英,祖国的未来。我们在教育过程中不应该在乎他们知道什么,但应该刺激他们一刻不停的进取、创造、不论拣起什么都能闹出一番动静来。因为这是现代社会的精神,更是现代教育的精神。

网站地图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免责声明 | 在线留言 | 友情链接 | RSS 订阅 | 热门搜索
版权所有 QQ空间素材网 www.qzonea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