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的个性培养】 中学生信息技术竞赛

时间:2019-06-10 04:55:47 来源:QQ空间素材网 本文已影响 QQ空间素材网

  【摘 要】 个性是创造力的源泉,个性使我们的课堂教学充满活力。在教学中,我采用个性化的自主学习,让学生在课堂中个性化地提问,使学生个性化的表达更尽兴,让个性在信息技术教育中闪光。
  【关键词】 个性 信息技术 闪光
  
   小猫喜欢抓老鼠,青蛙擅长吃虫子,同样,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个性。试想,逼着小猫吃虫,青蛙追老鼠,会有什么样的结果呢?因此培养个性化的学生是现代教师新的教育理念。如何在《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中去体现学生的个性呢?
  1 个性化的自主学习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成为知识的创造者。’”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人只有在受到充分的信任和尊重时,才能把自己的干劲和聪明才智充分地发挥出来。教学中,我十分注重放手让学生独立操作,让他们的聪明才智充分地发挥出来。
  在学习Powerpoint《插入图片》这一课时,我用幻灯先把这节课要完成的操作布置下来:“选择你喜欢操作的方法,在幻灯中插入一张图片。”然后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学习,去探究。学生打开Powerpoint,开始在“插入”菜单中查找起来。才过了一会,刘宗昂大声喊道:“刘老师,我做完了。”其余的同学闻声围了过去,“刘宗昂,你真是高手!”“你是怎么做的呀!”“太酷了吧!这么快”……刘宗昂自豪地说:“其实这个很简单,我们上学期学习了在Word中插入图片、剪贴画,你们看,Powerpoint中的菜单栏中的‘插入’和Word中的一样,同样是单击‘插入/图片/来自文件’,还有插入剪贴画就可单击‘插入/图片/剪贴画’,连菜单的位置也是一样。”“原来这么简单呀!”“刘老师,你不说,我们也知道了。”这样,学生在亲自操作中,提高了自主学习的能力。
  2 个性化的提问
  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读书时学生头脑中产生的疑问越多,他对课堂上和学习新教材过程中所讲的知识的兴趣就越高。”中国的许多教师认为:把学生教得没了任何问题说明教学效果好。而美国教师则认为:把学生教得有许多问题才是教学成功的表现。事实证明:美国学生比中国学生更具个性,创造力和实践能力。
  有问题而不“人云亦云”、“随波逐流”,例如我在五年级第六课《启动和关闭计算机》的教学中,当我讲到关闭计算机应单击“开始/关闭系统”,选择“关闭计算机(S)”选项,单击“是”来关闭,这时,孙俊伟同学提出了他的看法,他站了起来:“刘老师,我能用‘Delete+Alt+Ctrl’关闭计算机吗?”我朝他微微一笑,然后在全班表扬了他的提问,确实,用“Delete+Alt+Ctrl”也可以关闭计算机,并告诉学生们这种是强行关机,当我们的电脑不能正常运转,出现死机时,这的确是一个很好的关闭计算机的方法,但是,在一般情况下我们应尽量少用,因为这样容易造成正在运行的文件丢失。孙俊伟同学在自我思考、操作的基础上有所感悟,有所疑问,正是个性发展的外在表现。
  再如,学习完智能ABC,我让他们用Word输入一段文章,有的学生很快就将文章输入完了,他们便在Word中自己探索起来,有的学生将字体变了颜色,有的则把字体变成了“华文彩云、华文行楷……”别的字体,也有的改变了字体的大小,更有同学把文章保存了起来,并且输入自己的大名。他们在自己的发现中学会了这些用法,能设置出自己喜爱的版式,他们对Word学习也就更起劲了。
  3 让个性化的表达更尽兴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指出:“一个真正的教师指点他的学生的,不是已投入了千百年劳动的现在大厦,而是促进他去做砌砖的工作,同他一起来建造大厦,教他建筑。”有了个性化的思维和知识积累,便会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也必然会产生不同的表达内容和方式,教师应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五年级学生学习Windows98时,由于Windows98操作系统简单易学,上课时,有些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有了一定的了解后,就会在上机时做出一些花样来显示自己的能力。比如将设置改变一下,将桌面图标从左边移到右边,将背景改成风景图或者卡通图画,偶尔也来点小把戏,设置一个屏幕保护,打上密码,让老师也无可奈何。
  小学生个性的创造力是惊人的,记得在教PowerPoint时,我给学生提供了“剪贴画”图库的目录,学生利用图库里面的画任意组合,串成一个个故事,并配上自己的解说词,看得我目瞪口呆,我喜欢这样的学生!
  个性是创造力的源泉,个性将使我们的课堂教学充满活力。每个教师都应该积极地、耐心地俯下身去倾听每个孩子的声音,用一双热情、智慧的眼睛去发现、珍视每一棵富有个性的小苗苗,并创造机会,让他们尽兴地表达见解,表现自我,展示才华,让个性在信息技术教育中闪光!

网站地图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免责声明 | 在线留言 | 友情链接 | RSS 订阅 | 热门搜索
版权所有 QQ空间素材网 www.qzonea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