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环境下的高中物理教学改革【信息技术与高中物理实验探究课整合的策略】

时间:2019-06-09 04:51:55 来源:QQ空间素材网 本文已影响 QQ空间素材网

   摘 要:以“自主探究式教学”为理论依据,探讨了信息技术与高中物理实验探究课整合的模式,提出7个环节:回顾历史,切入主题;创设情景,明确任务;自主探究,感知任务;互助协作,完成任务;科技应用,回归生活;练习反馈,知识巩固;科学足迹,课堂延伸,并认为信息技术与物理课程整合后的优势,体现在5个方面:形象性,自主学习,个性化教学,增强交互性,学习延续性。
   关键词:自主探究式教学;信息技术;课程整合
  
   高中物理是一门应用性、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很多知识需要学生通过实验探究来获取感性认识。但由于实验条件的限制,有些知识在现有的条件下无法进行演示实验;有些知识即使做了演示实验,由于内容抽象,学生还是感觉难以理解。借用信息技术可以形象生动的模拟实验过程,以弥补教材的不足。
   信息技术与学生“操作”情境相结合,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人的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对具体的事物进行形象思维,需要创设“操作”情境,让学生多动手、多观察,思维才会随之展开。信息技术最大的优越性就是能制作出多种动画式课件,并恰到好处地应用到课堂中,让学生有一种亲手参加操作的感觉。教学中初步探索了物理实验探究课与信息技术整合的策略,现以“电磁感应的产生条件”为例阐述这一类课与信息技术整合的模式。
   这一类课的最佳学习环境是多媒体网络教室,学生可利用教师设计的教学软件自主学习,学习中的问题可通过网络向教师或同学提问,并进行网络对话。教学设计的理论指导为“自主探究式教学”。
   一、“自主探究式教学”的理论基础与构建
   “自主探究式教学”以建构主义“学与教”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理论、建构主义“认知工具”理论为主要理论依据。
   建构主义“学与教”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要求学生由知识的被动的接受者和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建构主义的教学理论则要求教师要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的帮助者、促进者。
   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理论认为,学习者的知识是在一定情境下,借助于他人的帮助,如人与人之间的协作、交流、利用必要的信息等,通过意义的建构而获得的。理想的学习环境应当包括情境、协作、交流和意义建构四个部分。
   建构主义“认知工具”理论认为,学习是以思维为中介的,为了更直接地影响学习进程,应更多地关心在完成不同任务中如何要求学习者思维的技术。认知工具是支持、指导、扩展学习者思维过程的心理或计算装置。
   那么在建构主义理论的指导下,如何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来构建新型的现代教学模式呢?经过教学实践和教改实验,其结构示意图如下:
  ■
   二、以“自主探究式教学”为理论依据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学过程
   (一)回顾历史,切入主题
   教师通过一段简短的电磁感应发展史回顾,直接进入探究的主题。学生通过观看简短的网页视频,对探究的问题产生浓厚的兴趣。由于配合了声音与图像的变换,立即调动起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为探究的开展奠定了良好的情感基础。
   (二)创设情景,明确任务
   在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的基础上,教师利用Flash课件回顾奥斯特实验,再演示利用手摇发电机使小灯泡发光的实验。引导学生思考问题:电流既然能产生磁场,那么能不能利用磁场来产生电流呢?Flash课件的应用不仅形象生动,而且效率高,容易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与此同时,通过演示实验把疑问抛出让学生作科学猜想,学生感到兴味盎然。对问题的思考、猜想也使学生明确了学习的任务。
   (三)自主探究,感知任务
   由于传统教学实验条件限制,学生的学习缺乏主动性,无法真正参与进来,教学效果自然也不理想。在此,教师利用仿真物理实验室即可实现师生的共同参与。
   由于仿真物理实验室的应用不仅克服了仪器不足的问题,而且真正做到了人人动手、参与研究,学生积极性、主动性非常高,很自然地进行讨论,参与探究。而交互式的Flash课件,不仅形象地重复了实验过程,而且由于磁感线的给出,使基础较差的学生也容易参与探究,有话可说。
   (四)互助协作,完成任务
   通过自主探究的学习,学生从感性到理性上掌握了知识的发生过程,接着教师先让相邻的学生组成小组,相互讨论,再引导学生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在BBS讨论模块中发表自己或本小组实验的结果。组织学生思考、讨论,在此过程中,教师自身也参与到学生的讨论和问答中,加以积极的引导,并最终由学生自己归纳概括出电磁感应的概念及产生条件。
   由于以BBS为讨论平台,不仅让学生学会与他人分享实验成果,而且可以让一些比较内向的同学也有了发挥的空间,甚至可以师生互相探讨、辩驳,使课堂探究氛围更加浓厚。另外,让学生动脑动口,由学生自己总结规律,培养了学生主动探索的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
   (五)科技应用,回归生活
   教师以网页的形式呈现电磁感应在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感知法拉第的发现给人类带来的巨大贡献,同时理解发电机的工作原理。
   由于以网页的形式呈现使得知识相对比较形象、生动,让学生意识到学习电磁感应主要是因为它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开辟了电气新纪元,从而较好地实现了学生从理论到实际的转换。
   (六)练习反馈,巩固知识
   理论知识的学习通过前面几个环节已完成,将所学的理论知识真正转化为学生内在的应用能力,评价是必不可少的环节。让每位学生能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评价练习,使每个人都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在此前提下教师应该分层次设置评价练习。
   借助多媒体网络教室分发资料的便利,教师向学生分发基础评价、能力评价两种练习。相同的是都有基本理论性的题目,不同的是基础评价以直接性选择为主,能力评价以思考性选择、文字表达为主。两种评价练习的最后都有详细的题目解析,完成练习后,学生可以自我校对。
   通过这样的方法,高效率地巩固知识,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理解图像的能力,从而巩固难点,将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引导到一个更高的水平。题后的解析可以帮助学生养成自我评价学习效果的习惯。
   (七)科学足迹,课堂延伸
   课堂的学习时间是有限的,学生在课堂上总有一些不能解决的问题。利用网络资源可以将学习延伸到课堂之外,通过网络的学习不受时间和空间的制约。
   为了便于有需要的学生再次利用多媒体课件学习,教师可以将本节课的学习课件上传于学校网站。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如果发现新的问题,可在学校网站的物理互动论坛中与老师、同学交流,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用网络搜索引擎获取资料,自主解决问题。
   课后的学习培养了学生刻苦钻研的精神;论坛的交流讨论可以共享智慧,拓展思维;网络搜索引擎获取资料,培养了学生处理加工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以“自主探究式教学”为理论依据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优势
   以“自主探究式教学”为理论依据进行的信息技术与物理课程整合,从教学过程看真正改变了教学结构和教学模式。变教师“主讲”为“主导”,变学生“被动”为“主动”,变媒体“教具”为“学具”,从而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分层教学和个性化教学,具体的优势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整合使物理教学手段更加丰富、形象、有效
   信息技术使教学图文并茂,知识以丰富多彩的形式表现出来,能够克服传统物理教学中语言描述具有的不确定性、文字说明比较抽象乏味、实验演示只能给学生以结论的缺陷,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有了观察的媒介,激发了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出自身的主动性,促进学生的有效参与,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分析比较、合作交流的能力。
   (二)整合突出了学生的主体性,体现了自主学习
   “自主探究式教学”中自主探究、互助协作的学习环节,突破了教育环境的时空限制,解决重点、突破难点。利用仿真物理实验室及计算机模拟实验过程的交互式Flash课件,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动手操作、观察,进行理论提升,学习的进程由学生把握。实践证明,这样的处理使难点成为学生学习的兴奋点,课堂上学生在思考中、在讨论交流中相互启迪,充分感受发现知识的快乐。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落实了新课程标准倡导的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理念,有效实现三维目标,学生学得既灵活又实在。
   (三)整合能真正落实因人施教的教学原则,实现个性化教学
   传统的课堂教学由于空间和时间的限制,只能是一份练习,一个进度。利用了一人一机的便利,教师提供难度不同的评价练习,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进行选择。对于进度快的学生,教师提供相应的网页浏览,进行知识拓展,让学生充分展现个性,在知识输入的同时,强调知识输出,课堂思维活跃,巩固与反馈及时。
   (四)整合使物理教学更具开放性,增强了交互性
   传统教学中的交互大多体现在课堂上的讨论和问答中,受到空间和时间的限制,往往在课后就没了交流,课堂教学缺少延续性。教师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这种限制,而且学生的表达欲望也增强了。尤其对于一些不擅长口头表达的学生来说,论坛发帖的形式为他们提供了机会,而且由于在网络上具有一定的隐蔽性,不少学生敢于大胆发表自己看法,少了一些顾虑。
   (五)整合能拓展教材内容,增加教学容量,实现学习的延续性
   传统教学中学生在课堂上不能解决的问题,在课后大部分由于学习条件的限制成为永久性的问题。把多媒体课件上传于网络后,学生可以在家反复地学习,通过论坛与老师、同学交流把问题解决。而且互联网上丰富的教学资源不仅能够使学生有效地拓展教材内容,拓宽知识面,而且教学内容具有时代性,与学科发展保持同步,且能轻松实现跨学科的知识交融,实现学习在新层面上的延续。
   四、以“自主探究式教学”为理论依据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思考
   以“自主探究式教学”为理论依据进行的信息技术与物理课程整合,在教师观、学生观、学习观和评价观上均体现了独特的见解和主张,具有新颖而丰富的内涵,有利于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和自我评价能力,养成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协作精神。同时有利于促进教师建立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改进落后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重新构建新型的教学模式。但在实践过程中,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和障碍,主要表现在:交流活动是在BBS这个平台上进行的,受技术条件和学生处理文档能力的限制,交流活动遇到一定的困难,学生文字录入比较慢,这就影响到了课堂教学的效率。教学带有松散性、不确定性、难控制性,教师对教学中可能会出现的情况要有一定的预见性,教师必须对教学信息资源进行精心设计、策划,选择那些能够发挥网络优势的教学内容来进行整合教学。
   因此,在实施以“自主探究式教学”为理论依据的信息技术与物理课程整合的同时,要注意多种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运用,充分发挥自主探究式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的优势互补,使两者相得益彰。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稿).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04.
   [2]张屹,祝智庭.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信息化教育[J].电化教育研究,2002(1).
   [3]何克抗.建构主义革新传统教学的理论基础[J].电化教育研究,1997.
   [4]孙杰远.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7).
   [5]徐红彩.信息技术应用于学科教学的探讨.中小学电教,2002(4).
   [6]章剑卫.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论与实践.中国电化教育,2001(8).
   [7]靳玉乐.探究教学的学习与辅导.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2002.
   [8]钟启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作者单位 上海外国语大学附属宏达高级中学)

网站地图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免责声明 | 在线留言 | 友情链接 | RSS 订阅 | 热门搜索
版权所有 QQ空间素材网 www.qzonea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