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更有效:高中地理

时间:2019-06-10 04:55:42 来源:QQ空间素材网 本文已影响 QQ空间素材网

   新课程地理课教学是一个系统工程。这个系统是由特定的学生、老师、教材组成的,这个系统的正常运转是靠师生的互动,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实现的。如何让高中地理教学更有效?这是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1 教材的分析和处理
  1.1 用好教材和教学资源是有效教学的前提,也是落实教学目标的基础。要把地理教材变成行之有效的教学资源,要敢于对教材进行大胆的重组和整合。因为教材的编写一般遵循的是知识的发生、发展的内在逻辑,即从地理概念――地理规律(原理)――地理现象,高中地理教材基本上是按照这样的思路来编写的。学生对地理问题的认识一般是从地理现象入手,然后去探究产生地理现象的原因,探究地理规律,最后才形成地理概念的。所以在教学的实际操作中,必须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对教材进行重组。比如在分析“四季的成因”时,教材是从赤道面和黄道面形成黄赤交角,到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再到昼夜长短的变化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最后总结出形成四季。但学生是先有四季更替的感觉,才去追究四季的成因。所以教学的时候就应该把课本上的思路给颠倒过来,从现象入手一步一步层层深入地分析。最后方可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学生才会明白其中的道理。
  1.2 用好教材的另一个方面就是看教材对核心地理知识、原理的呈现方式。地理新教材的“活动”是新教材的一个亮点。“活动”功能多样,进一步让学生把所学到的知识在运用中去巩固,在分析中去提高,从而增进了综合认识地理问题的能力;第五章的几组“活动”则有效地配合了正文“地理要素的变化”会“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应,这类“活动”既与正文紧密结合且合理分工,又联系实际培养了学生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体现了探究活动的递进性,促使学生在“活动”学习过程之后能跳出教材,再现和灵活应用所学知识。
  2 课堂教学的“预设”和“生成”
  预设表现在课前,指的是教师对课堂教学的规划、设计、假设、安排,从这个角度说,它是备课的重要组成部分。预设表现在课堂上,指的是师生教学活动按照教师课前的设计和安排展开,课堂教学活动按计划有序地进行;预设表现在结果上,指的是学生获得了预设性的发展,或者说教师完成了预先设计的教学方案。地理课堂教学的预设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按计划完成预定的三维教学目标。如在“荒漠化的防治”的教学中,就应该达成这样的目标:从荒漠化发生的自然地理背景和人为原因的关系,建构出荒漠化从形成发展到治理的完整的知识结构,掌握收集、整理、分析资料的一般方法,进一步树立正确的人地观。课堂预设的另一方面是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
  新课程非常关注并提倡课堂动态生成,地理课堂也更应该是一个动态的生成的课堂,这主要是由三个方面决定的:一是每个学生的个性和认知水平不同。二是地理的学科特色决定了地理课课堂会有许多生成的东西。三是课堂教学不单单是教师教学生学、教师传授学生接受的过程,也是教与学交往、互动的过程。
  没有预设的课堂是不负责任的课堂,而没有生成的课堂是不精彩的课堂,预设与生成二者是互补关系。“预设”是“生成”的基础,“生成”是“预设”的提高,二者是相辅相成的,是矛盾的统一体。在教学中,必须正确处理这一矛盾,审视教学资源,弹性设计教学,进而促进课堂的动态生成,在感悟、积累、运用的动态过程中,在准确把握“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态度情感与价值观”的同时,实现教学设计与课堂教学的和谐共振。教学过程是一个极具变化、发展动态的过程,只有充分的“预设”才能产生良好的“生成”。教师要在充分准备的基础上提高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
  3 让“活动”教学“动”起来
  新课程地理学科教科书的一个明显特点就是“活动”的安排特别多,这也体现了新课改的要求:解放学生的手、解放学生的口、解放学生的脑。运用建构主义理论,灵活安排“活动”教学的思路,也是实现地理教学目标的很好途径。
  建构主义的理论认为:知识不是被动接受的,而是认知主体积极建构的,是学习者个体主动的学习行为,是以先前建构的知识为基础的学习过程,不是教师向学习者传递知识的过程,而是学习者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而基于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问题”情境的创设建构,是开展有效的课堂“活动”教学的有效途径。“问题”情境创设的关键在于问题的设置。教师在设疑导思时,不要设置过于简单、学生不假思索就能解答的问题,这样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能力。设置问题要有较大的思维容量,但又不能将问题设置的过“大”,问题之间要有内在的联系和因果关系,让学生站得高一点就能看得见、跳一跳就能够得着。这样学生的思维才能流畅,并能够引导学生思维向知识的深广度拓展。也有利于落实地理课程标准的过程和方法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要求。
  “问题”情境法“活动”教学流程安排如下:①从学生的生活经验中提出问题→②学生带着问题阅读地理资料、图表→③从材料和图表入手,层层深入、逐步创设认知冲突→④学生积极思考,逐一解决问题→⑤师生一起总结出认知成果,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在活动的开展过程中,教师应在学生有难以解决的疑问时及时给以启发、引导。

网站地图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免责声明 | 在线留言 | 友情链接 | RSS 订阅 | 热门搜索
版权所有 QQ空间素材网 www.qzonea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