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视一棵树 凝望拿破仑

时间:2019-04-11 05:11:19 来源:QQ空间素材网 本文已影响 QQ空间素材网

   你凝视过一棵树吗?    它或许就在你游历过的某一处风景胜地,或许就在你每天经过的路边,甚至就在你家的窗外。一年当中,日月照过,风雨洗过,繁盛一回,凋零一回,如普通人的日子。它出现在你的视野不是一种作秀,但它需要并渴望有一双眼睛对它凝视。生命都需要在目光的交流中成长啊!
   而我却常常忽视了对一种生命的凝视,不仅仅是一棵树,还有许多静静安放在某一处的美好事物。在匆忙的世事中,在喧嚣的城市中,我的目光常变得飘忽而轻浮,仿佛是被蒙上眼睛的鸟,扑棱棱飞着不知落在何处。
   我知道这是现代人的通病。当物质世界的五光十色把许多心思搞乱的时候,我们就不知道看什么好了。每个人的目光仿佛在寻求一样东西,却又不知道在寻找什么。那双眼睛每天都在东张西望,但除了忙乱之外一无所获。
   大自然给我们安排的许多事物,是让我们仔细看的。我又说到了树。我所居住的小区,马路边有一片草甸子一样的湿润绿地。细心的园林工人在中间保留了几棵大树,其中的一棵榆树是这里的长者,树冠葱茏而舒展。有一天清晨,我对它凝视了片刻,便看到这棵树上唱歌的鸟儿很多。那时晨光里的百鸟啁啾曲,清脆悦耳。我当时想,这歌首先是唱给这棵树的,其次才是唱给人的。这棵树有了鸟儿的歌,那叶儿就越发绿了。
   在停电的日子里,点亮一根蜡烛让它含蓄地燃烧。这时它在人的凝视中会情不自禁地流泪。你仔细地看吧,当里里外外的黑色想表示一种神秘感时,那朵小鸟般翘首的火苗完全是以柔克刚的姿态。人的目光忽然炯然,那火苗刹时如直立的闪光利剑,在黑色中竖起它的骄傲。
   凝视一个生命,我们才能真正接近对方的心灵。当心灵与心灵有所感应时,生命与艺术的奥妙才能被我们略知一二。人的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这个窗户是深邃的,因为窗户后面的屋子有思想和感情。可怕的是,我们常以匆忙为由,不愿让自己的目光在某一处停留。人在自然界走得匆忙,在社会上奔得匆忙,人成了拼命赶往下一个驿站的过客。在生活节奏加快的今天,竞争者的偶尔凝视,是在寻找对手的虚弱之处。急功近利的心态使人忽略了无功利性的物质的存在,比如我说的一棵树,或者一片树叶,一座风雨中的雕像。而功利性的目光使许多东西一下子就变得味同嚼蜡了。
   由于缺少了对美好事物的凝视,缺少了凝视一个人或一种风景的专注与肃穆,人心的浮躁如上涨的潮涌,把生命之船晃得摇摆不定,无所适从。以旅游为例,人一出门就变得急不可耐。想看前面的山,进了山却不想对山多看几眼;赞美眼前的水,到了水边却又心不在焉。许多游客回来说起游程,情有独钟的却是山水名胜以外的东西。
   凝视一样美好的东西,是人与物在一个时间里达到的默契;凝视一个生命体,是两个生命之间默默无语的交流。这时,你送出去的目光里有赞许、联想和回忆。除此之外,或许还有淡淡的忧伤和隐隐的苦涩,甚至还会生出一点嫉妒呢。有时,一种久久的凝视会使你达到物我两忘的境界。目光虽聚焦一处,情思却飘然万里。许久,蓦然回首,自己会禁不住哑然失笑。
   有时,凝视纯粹是一种欣赏。凝视一幅画,一张邮票,一件工艺品时,人完全跟着目光跑了。目光绕到后面,心思追到后面;目光跳到顶上,心思也跳到顶上。这种凝视中有探索,有赏析,有挑剔,有时还有疑问。前年我买回一件工艺品,五根螺旋上升的金属条挤在一块巴掌大的平台上转动。旋转中本来看似要互相碰撞绞合到一起的亮晶晶的金属条,却都在对方的空隙中巧妙地穿过。它们看起来无法在一个台面上共舞,但事实上却达到了高度的和谐。久久凝视,真让人浮想联翩。有了这种满足感,我想,在茫茫大千世界,人的心灵要不想太苍白太空虚,就总得让眼睛这个最忠实的摄像机给你留下点什么。这便需要凝视。凝视一棵树,凝视一个有情趣的汉字,凝视一个心仪已久的人。
   (节选自《中华散文》2002年第3期)
  
   [阅读思考]
   1. 本文题目是《凝视一棵树》,其中“一棵树”在全文中有何作用?
   2. 凝视一样美好的东西时,我们应怎样凝视?请结合全文简要概括。
  
   [参考答案]
   1. “一棵树”在文中象征美好的东西,是“无功利性的物质的存在”;“一棵树”是作者思维的起点,引出下文。
   2. 真正接近对方的心灵;人与物在同一时间里达到默契;欣赏对方。
  
   [写作借鉴]
   巧妙对比,深化主题。
   生活不缺乏美,只是缺乏发现美的眼睛。缺乏“凝视”的现代人,“那双眼睛每天都在东张西望,但除了忙乱之外一无所获。”由此,作者认识到了“凝视”对于现代人的意义――感悟生命,享受人生,充实生活。这或许是我们阅读此文最强烈的感受。
   这是一篇行文流畅、启迪思维的哲理散文,文中深邃的哲理让我们受益匪浅。从写法上说,本文使用的正反对比手法是最值得借鉴的。文章开篇用设问句,引起我们的注意和思考。进而,作者用一棵树也“需要并渴望有一双眼睛对它凝视”,照应题目,引出话题,指出“凝视”的价值――“生命都需要在目光的交流中成长”。接下来,作者从反面入手,写“我”及现代人“常常忽视了对一种生命的凝视”,再正面写“凝视”的作用与意义。这样正反对比,说理透彻,耐人寻味。现实中的正反例子随手拈来,有机地融入文中,很有思辨意味。文章不仅在整体构思上采用正反对比的写法,而且在局部论证上亦如此,如旅游、工艺品的例子等。由此可见,对于我们的作文而言,用好了对比这一法宝是很有好处的。
   (作者系重庆市合川云门中学高级教师罗胤)

网站地图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免责声明 | 在线留言 | 友情链接 | RSS 订阅 | 热门搜索
版权所有 QQ空间素材网 www.qzonea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