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导入艺术]初中语文课堂导入案例

时间:2019-04-10 05:16:12 来源:QQ空间素材网 本文已影响 QQ空间素材网

  摘要:课堂教学导入是教师在实施课堂教学时的第一步骤。传统教学观念认为,教学导入就是课堂这一戏剧的开场白,是连接新知识和旧知识的桥梁。本文以新课标为依据,以初中语文版教材课文教学为例,阐明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做到有效导入,使课堂教学得以正常并有效地进行。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堂导入;激发兴趣
  
   随着新课程的全面实施,新课程的理念已经被广大教师和学生所接受,新课程理念把教学设计、教学策略当做教学的系统工程。如果用新课程的这一理念重新认识教学导入的话,那么我们不难发现,教学导入已不再是单纯的教学过程和形式,而是作为一种教学策略、教学方法和手段,甚至是一种教学技能存在着,是教学实施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
   一、课程导入的作用
   导入新课,是课堂教学的需要,更是课堂教学的一种艺术,它如同电影、小说、戏曲一样,能给学生以美的享受。出色的导入新课的艺术犹如说书中的开讲,平淡中的开篇,演戏中的序幕。在整个教学中,它起着从生活到课堂、从学生经验到教学内容、从旧知识到新知识的桥梁作用,起着新旧知识逻辑上的衔接作用,起着诱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乃至激情的作用,起着课堂第一次信息反馈作用。导入环节还是教师进行课堂第一次调控的依据,是课堂教学结构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
   二、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导入方法和原则
   如果我们把一堂课比作一篇好的作品,那么一个成功的课程导入环节无疑会令学生产生好奇心,吸引他们的注意力,从而达到使学生更有效地掌握知识的目的。不过课堂导入也不能一味追新出奇,它还必须要遵循以下三个原则:
   1、双重针对性。所谓针对性是指“导入”的内容要针对教学内容,教师设计的导语与教学内容构成有机的内在联系,切不可游离于教学内容之外;针对性还包括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状况、知识储备、能力水平以及兴趣差异等实际情况设计导语。
   2、简明性和启发性。导语要尽量以生动、具体的事例为基础,引入新知识;同时要讲究事例的简明性和启发性,要让学生从浅显简明的事例中迅速发现问题,从问题着手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进而激发他们积极的思维,产生寻求解决问题的强烈愿望。
   3、逻辑性和递进性。课堂导入要以旧知识为前提,以旧拓新,温故知新,使导语的内容与课文的重点紧密结合,层层递进,揭示出新旧知识之间内在的逻辑关联,把旧知识通过新授加以扩展和深化。
   笔者基于对课堂导入的上述原则的认识,在初中语文课堂的教学实践中进行了以下一些尝试。
   1、从学生自身的生活经历和写作出发,激发他们对课文的兴趣和理解。“武松打虎”的故事可谓家喻户晓,如何让学生从语言角度体会《武松打虎》的精彩之处呢?在课堂导入中我先让学生尝试着写出自己印象当中武松打虎的场景,再让学生阅读原文中作者的描绘,文章中写武松打虎过程中也是一波三折,增加了“打虎”的难度,扣人心弦,将故事逐渐推向高潮。通过和自己写法的对比,学生深切地体会到原文中的语言魅力,同时加深了作者刻画人物性格的高明手法。
   2、调动学生已学的知识材料,激发他们从中发掘新知识的兴趣。季羡林先生的《清塘荷韵》是二期课改以后才进入教材的。古人写“荷”的名句很多,学生对此已有了一定的积累,在课堂上,我首先让学生回忆了已学的古诗文中咏荷的名句,在前人众多的脍炙人口的咏荷作品之后,季先生又能如何写出了自己的特色,表达他个人怎样与众不同的独特感受呢?让学生带着这个问题对文章进行解读,他们的确读到了季先生咏荷的与众不同之处。
   3、从非正常现象和故事入手,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在上《范进中举》这堂课时,我设计了这样的导入语:“中国古人讲,人生四大快事:‘久旱逢甘露,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然而,范进在金榜题名后却疯了,这是什么原因呢?”学生觉得这样的事情太反常,就仔细地研读了课文,认为致使范进疯了的原因不应该仅仅归结为中举后“喜极而疯”,而是在当时金榜题名对于一个读书人在社会上下――包括家庭、亲戚朋友、街坊邻居乃至社会各个阶层中间具有重大的意义以及压力,使一般读书人难以承受。这一点从周围人对范进中举前后的态度以及他本人年纪一大把却仍对科举考试念念不忘可以洞见。这个结论正是学生考察范进中举前后,他的老丈人胡屠户、他的邻居、甚至张乡绅对他的态度的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并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个过程中发现的。
   以上介绍了的几种课程导入的方法, 只是笔者自己在实践中的心得体会。只要我们在教学活动中认真探索,积极发现,和学生一同发掘新的课程导入方法,这样就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三、总结
   我们应该重视课堂教学导入的作用,研究、挖掘、运用好教学导入理论和方法。作为教学的一个特殊环节,它既是一个相对独立的要素,又对接下来的其他课程要素起着重要作用。所以导入的方法也不仅因课程内容的不同而不同,还根据学习主体、学习环境等诸多要素的不同而不同,只有进行多层次多角度的探究,才能使学生更好的进入课堂教学环节。
  参考文献:
  [1] 范锦辉.也说初中语文导入的方法[J].陕西教育.教学,2007(12).
  [2] 张佳颖,胡春苗.浅析初中语文情境教学的导入法[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教研版下半月,2009(5).

网站地图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免责声明 | 在线留言 | 友情链接 | RSS 订阅 | 热门搜索
版权所有 QQ空间素材网 www.qzonea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