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文化标语口号大全【企业文化在课堂教学中的渗透】

时间:2019-04-11 05:20:00 来源:QQ空间素材网 本文已影响 QQ空间素材网

  摘 要: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在企业对毕业生进行职前考量时,学生对企业文化的适应是极其重要的因素。   关键词:企业文化;课堂渗透;主动意识;零缺陷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12)04-068-1
  
  中等职业学校以为企业培养实用型、技能型人才为目标,职业教育不仅要教会学生必要的专业操作技能,还要培养学生适应企业,并企业中生存、发展的能力,逐渐缩小校园与企业的距离。如何提高学生对企业的适应能力,缩短学生对岗位的适应时间,是每一个职业教育工作者需要重视的问题。 而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在企业对毕业生进行职前考量时,学生对企业文化的适应是极其重要的因素。因此,将企业文化教育引入课堂,不仅是提升学生就业能力的有效途径,同时也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
  一、在课堂教学中渗透企业文化的可行性
  职业学校有着鲜明的办学特色,其中,强调教学与生产实际的紧密联系,强调知识与技能的实用性,强调和企业的“零距离”,都为在课堂教学中的渗透企业文化创造了十分有利的条件。
  首先,中等职业学校在教学计划的编制上,专业课占全部学时的三分之二以上。因此,在专业技能传授的同时,可以适时加强对企业文化的渗透。比如:在学校内建起技术先进、设备完善、环境逼真的“教学工厂”,让学生在真实或仿真的企业环境中接受技能培训,采用模拟工作实践的教学手段和方法,通过案例教学、仿真训练、现场教学等,将教学与企业活动紧密结合,让学生在技能学习的同时感受企业文化,进而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企业文化意识;此外,还可以展示优秀的相关企业的文化成果或张贴相关企业的店规、店训、企业宗旨标语或介绍企业家成长之路等方式进一步加强学生对企业文化的认同。
  其次,在各基础性学科中加强对企业文化的渗透。以拓展的方式,把企业文化与课程之间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如语文教学中的企业家精神分析、营销课中的诚信教育、心理学中的人际交往、体育课中的团队意识等内容相融合,努力构建与企业文化融合的教学方案和教学手段,在提升学生的知识能力和认知水平的同时,加强对企业文化的渗透,加强学生对企业文化的认知。
  再次,可以充分利用校企合作,利用企业资源,比如:建设校外实训基地,聘请企业人员参与教学等等。还可以通过“学、产、研”结合,让学生参与企业生产实践,体验企业的生产运作过程。实际上,企业的雕塑、标语、光荣榜都是企业文化的缩影。企业员工忙碌而不知疲倦的身影也是爱岗敬业精神的具体体现,企业兼职教师的言传身教则使学生对企业文化有更深切的体验。这样的实训环节,不仅使学生熟练掌握知识技能,而且让学生沉浸在浓厚的企业文化氛围中,其教育效果不言而喻。
  二、在课堂教学中渗透企业文化的几个重要方面
  课堂教学中,要渗透企业文化,实现课堂教学与企业文化的“融合”,让学生在学习中能感受到企业各种文化,营造生产氛围,接受企业文化的熏陶,融入到企业文化中去,需着重以下几方面:
  1.课堂教学中,适时培养学生的沟通协作能力
  对于学校而言,一个在课堂上从不发言,从不与同学交流的学生,不一定考不出好的成绩。同时,我们也无法想像这样的学生会成为一名好的员工。因为对于现代企业,任何一个比较大的任务都不是由一个人所能完成的,需要各部门积极配合。所以现在的企业文化特别强调团队精神的重要性,重视员工的沟通协作能力。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创造性地培养学生的沟通协作能力。
  首先,在课堂教学中创设交流的平台,将个体学习的模式变为集体研讨。比如,成立学习合作小组,教师是组织者,学生则通过小组成员间的互相交流、互相学习,共同完成教学任务,在学习的同时提升了自己的沟通能力。其次,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情境,变同学之间为同事之间,小组之间为部门之间。如,教师充当某项教学任务的发起者,而这项任务需所有小组、所有成员共同完成。鼓励组员之间,小组之间密切配合,以取得最好成绩。在学习的同时,每位同学的沟通协作能力得以提高。
  2.课堂教学中,适时培养学生的工作主动意识
  学生的学习活动基本上是在教师教学计划安排下进行,而企业通常只会给员工一个岗位,并提出工作的目标要求,至于通过何种方式去达到这一目标,则不会作具体的安排。这也是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的差异之一。因此,不少学生在走上工作岗位时感到无所适从;而企业却经常反映学生的工作主动性不够,“总是在等待领导安排任务”。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主动意识,尽可能给学生更大的自由空间和自主决策的机会。比如,在实训课上,可以根据实训的具体情况,在学生初步掌握实训操作方法的基础上,只提出工作目标以及安全要求,而完成任务的具体过程与方式交给学生自行安排,从而培养他们的主动意识,消除依赖性。而对于一些基础性课程,可以在作业布置上尽可能设计为开放式的问题,鼓励学生自己通过市场调研、情报检索、调查分析等多种方法,经过自己的独立思考去寻找答案。
  3.课堂教学中,适时培养学生的“零缺陷”意识
  企业文化中常有一句口号“质量就是生命”,“零缺陷”管理是现代企业提高产品或服务质量的有效方法。因为企业生产经营的每个环节都与质量密不可分,一个细微的差错,就可能给企业带来巨大的损失。职业教育是为企业一线培养实用技能型人才,其工作性质也决定了他们必须具有牢固的“零缺陷”意识,追求工作质量的精益求精。然而,与企业追求“零缺陷”相反的是,不少学生却在崇尚“60分万岁”,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零缺陷”的意识显得尤为重要。比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结合本专业实际,通过一个个生动现实的企业实例,使学生切实体会到细小差错在实际生产中产生的严重后果。在学生思想中不断强化“零缺陷”的意识。

网站地图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免责声明 | 在线留言 | 友情链接 | RSS 订阅 | 热门搜索
版权所有 QQ空间素材网 www.qzonea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