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政治课教学中讨论与争论 文艺为政治服务争论

时间:2019-04-10 05:15:39 来源:QQ空间素材网 本文已影响 QQ空间素材网

   思想政治课是一门较为特殊的课程,它的知识点相互渗透,体系盘根错节,且富于思想性。如果一堂课没有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不仅会影响课堂教学效果,还会扼杀学生的个性和探究精神。现代教育论指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没有交往,没有互动,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教学。那么通过什么样的途径来使课堂呈现动态性呢?最基本的方法就是引导学生去讨论,去探究。
   一、政治课需要有讨论
   传统的教育是教学生“学会”,而不是教学生“会学”,这样就势必造成“先生讲,学生听”的局面,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造思维受到了抑制。而我们正在推行的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教育。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使素质教育继续深化和提高,在课堂教学中,就必须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讨论,学生和老师进行讨论,让师生之间充盈着一种积极向上的教育情境和精神氛围。对学生而言,讨论交流意味着心态的开放,主体性的凸现,个性的张扬,创造性的解放;对教师而言,交流意味着上课不是简单地传授知识,而是一起分享理解,是生命活动、专业成长、自我实现的过程。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教师要做学生的促进者,在促进学生知识、能力、思想道德提高的同时,提高自己。例如学习“商品的产生”这个内容时,在大体讲解了商品的产生过程后,我们应该把主要精力放在学生对商品产生过程中几个要素先后顺序的讨论上。可以设问“商品、商品生产、商品交换与商品经济的产生其先后顺序是怎样的?”如果没有真正理解商品的产生过程,那么就会得出先有商品生产后有商品交换的结论。按照正常思维,产品没有生产出来就没有可交换的对象。但是通过学习上不同层次和认识水平的学生相互之间的讨论和交流,学生就会逐渐认识到自然生产和商品生产的区别,领悟到商品产生的过程应该是先出现了为满足自己消费要求的自然生产在产品有了剩余之后,出现了偶然的物物交换、商品交换,最后才出现了为交换而进行的生产即商品生产。这种讨论就把学生多方面、多层次的思维水平和特点展现出来。通过各种思想的交锋和交流后最终获得正确的认识,澄清了思想上的模糊和混乱。
   二、政治课也需要争论或辩论
   高中学生在生理上已步入青年期,在心理上处于不成熟向成熟的过渡期,这一时期,学生独立意识急剧发展,逐步摆脱对师长的依赖心理,增强了独立思考能力和考察社会能力,能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去观察问题、分析问题。思想政治课上的理论教育要经过独立思考后才会得到自觉接受。辩论中,辩论的双方都需要具备明确的观点、充足的论据来说服对方。如讲到“价值”时,我们可以组织学生围绕“胡健舍己救人”一事展开讨论:安徽省桐城市新渡镇永久村人胡健,2010年8月4日面对求救声,他毅然决然地舍弃了一切,救落水儿童,献出了年轻而宝贵的生命,他这样做值得吗?有的同学提出“儿童也是人,是人就有命,在这点上命的价值是等值的”, 通过讨论,学生认识到了胡建人格的伟大,对自己进行了一次价值观的教育。这实际上已触入到了“生命价值”这一人类最基本的价值的问题。讨论下来的效果比教师灌输精神价值高于物质价值的效果要好。
   三、政治课更需要论理
   课堂讨论也好,辩论也好,都要力求论理透彻,论据充足,语言逻辑严密。如果说讨论、辩论让学生张开了嘴巴,那么论理则让学生开始运转他们的大脑,开始利用储存在他们大脑各类信息。应提倡学生“不惟书、不惟上、不惟权、只惟实”的思想,敢于怀疑、敢于质问、敢于批评,以正确的理论知识为主线,展开论证。如怎样正确地认识近几年来我国银行利息下调的问题和目前人民币汇率的升降趋势问题。需学生从宏观角度,再到微观角度,从政治角度再到经济角度去思考,详细收集资料,加深学生对事件原因的理解,培养学生对未来的预见能力。
   四、政治课还需要论述
   我们必须给予学生以陈述自己观点的机会,让他们有发表自己见解的“舞台”。学生在课前课后的准备,通过在课堂上叙述和分析,可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对知识的理解能力。如看过热播电视剧《大宅门》,我们可以让学生们对里面的各个人物的行为进行角色分析,并找出经济规律的痕迹。由各个学生分别担任不同的角色,以商人、地主、买办等等各种角色论述其“经济行为”。这就给他们提供了一个虚拟的情境去理解经济,去理解市场规律,并尝试用语言表达。独立完成对知识的理解,就是吸收知识的最好办法。
   五、政治课讨论中还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
   1.处理好“论”与教材知识体系的关系。有时,学生会将注意力过多地放在所讨论的问题本身“就事论事”,这样的话,可能会导致对知识体系的把握不足,课堂效果也无法体现出来。所以,既要讨论问题,又要注意基础知识的掌握,二者不可偏废。
   2.进行“论”的主体是学生,教师始终都是指导者。教师首先要注意,不能把自己的观点强加给学生,使学生觉得没有“论”的必要;其次还要加强方法的指导,不能使讨论偏离核心议题;再次,要切合学生的知识储备和理论水平,在这个原则下,尽可能展示学生的观点。、
   3.正确对待讨论的结果。讨论的结果可能是有一致的答案的,但有些问题可能是举行讨论本身比取得一致答案要更重要。面临这种情况,教师切忌将答案统一化、书本化。不要把“论”变成“生问师答”。因为真理本身就有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

网站地图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免责声明 | 在线留言 | 友情链接 | RSS 订阅 | 热门搜索
版权所有 QQ空间素材网 www.qzonea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