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大基金发行规模【基金发行不能只注重规模】

时间:2019-03-03 04:51:49 来源:QQ空间素材网 本文已影响 QQ空间素材网

  据媒体报道,今年我国公募基金数量呈现爆发式增长。据统计,随着12月21日华安稳固收益、大成深证成长40ETF及联接基金宣告成立,今年新增基金数达到144只,我国基金总数正式突破700只大关,达到701只;今年新基金首发规模突破3000亿元大关。
  1998年被称为“中国基金元年”。当年3月5日,中国的第一家基金公司――国泰基金公司在上海成立,次日,南方基金公司在深圳成立。此后,包括华夏、华安、博时、鹏华等在内的4家基金公司相继成立。到了1999年,随着嘉实、长盛、大成、富国等4家基金公司的面世,基金公司已发展到10家的规模。
  1998年3月27日,基金开元和基金金泰成为首批设立的两只封闭式证券投资基金。基金公司从首批的6家到目前的62家,证券投资基金从最初的两只到如今总数超过700只,见证着基金在12年时间里的发展历程与发展速度。
  大力发展包括基金在内的机构投资者,不仅是基金行业发展的需要,也是中国资本市场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监管部门一直推崇的目标之一。随着新基金不断推出与放行,无论是基金的数量还是基金的规模,与原先相比,显然都不可同日而语。但是,基金发展在注重规模的同时,更应该注重回报。
  与券商一样,在没有对冲机制的背景下,客观上基金也是靠“天”吃饭的角色。大牛市时也能为持有人赚得盆满钵满,而一旦遭遇熊市,基金亏损的力度与幅度同样惊人。资料显示,2008年受全球性金融危机的影响股指一泻千里,60家基金公司旗下的424只基金累计亏损达1.5万亿,也将基金此前10年的盈利“一笔勾销”。今年二季度在房地产调控的打压下,652只基金累计亏损3513.73亿元,仅次于2008年一季度的6688.3亿元和二季度的4138.84亿元,创造了基金史上第三大巨亏。
  由于基金管理费的提取只与规模挂钩,导致基金公司只注重规模的扩张而不注重回报持有人。而且,出于新基金发行竞争激烈的考量,为了进一步吸引投资者的眼球,各种创新基金亦是鱼贯而出。诚然,市场在发展,基金更需要创新。但有一点不能回避的是,如果只是为了规模为了管理费而创新,但创新的背后却不能回报投资者,这样的创新除了增加基金公司的收益之外,其实是没有任何意义的。
  与2007年火爆行情带来的基金热相比,今年虽然像百亿基金一日售罄的盛况不再出现,但在新基金审批实行多通道分类审批制度之后,基金发行节奏的加快却也是不争的事实。来自中国证监会网站公布的信息显示,去年底我国公募基金总数为557只,今年5月28日基金总数达到600只。而从600只到700只基金,只用了不到7个月的时间。也正因为如此,今年新发基金总数占据全部基金的五分之一。
  基金总数与总体规模都已成气候,但基金公司的内部治理结构与人才储备却没有有效地跟上。基金“老鼠仓”事件的频频出现,以及知名基金经理的公转私大潮,从侧面说明基金内控机制与激励机制的严重缺失与缺位。显然,只求规模不求质量的基金行业发展模式,将成基金行业发展的障碍。
  按理说,基金都是代人理财,应该为持有人的利益负责,但事实却并非如此。一个非常具备讽刺的现象是,基金的操作往往成为市场的反向指标。每当基金仓位较高时,一般意味着行情到头了。而如果基金处于低仓位时,则预示着市场底部的来临。表面上,是基金跟随市场趋势操作,实际上,股指在高位时“拼命骑马”,在低位时的大肆镣跌,本身就是不负责任的表现。另外,今年新股发行价格与发行市盈率频频刷新历史纪录,基金在询价中竞相报高价与不负责任的报价同样难辞其咎。试问:基金如此作为,又怎能回报持有人?
  基金要发展,回报持有人是关键。基金只有充分发挥其把握市场趋势的能力,发挥其投资方面的优势,以一种负责任的态度为持有人服务,又何愁规模不能进一步壮大?

网站地图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免责声明 | 在线留言 | 友情链接 | RSS 订阅 | 热门搜索
版权所有 QQ空间素材网 www.qzonea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