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图在地理教学中的运用]研学旅行在地理教学中的运用

时间:2019-06-09 04:51:57 来源:QQ空间素材网 本文已影响 QQ空间素材网

   前苏联地理学家巴朗斯基曾说:“地图是地理学的第二语言,并且应该说它永远是更经济更容易理解的语言。”地图是地理知识的一种形象、直观、综合的表达,是地理学科独有的语言,是地理教学不可缺少的工具。地理教学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教师必须充分利用地图,精心组织教材,使课本和地图有机结合,把学生的视线带到祖国的锦绣河山、带到灿烂绚丽的世界各地,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地图是最实用的教具,地理教学中如能很好地运用地图,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记忆地理知识,而且能帮助学生建立形象思维,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新课程改革要求以提高学生素质、培养学生能力为主,在地理教学中,如何学好地图、用好地图是至关重要的。但是就目前来说,学生对地图的运用能力还显得比较薄弱。在新的形势下,如何运用地图――地理学科的第二语言来优化地理教学呢?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讲清基本概念,打好基础
   地图上的各种注记、图例、比例尺和经纬网是地图学习中的基本概念,讲清楚这些概念,对学生养成良好的读图、用图习惯至关重要。学生只有掌握了各种不同的注记、符号以及它们的地理意义,并且会使用地图上的各种比例尺去量算实际距离,懂得经纬网的概念及其用途,才可以为学习和运用地图打下基础。
   二、学会用地图分析地理事物
   地理教学中,让学生读图是最常用的方法,要做好这点,需要注意以下问题:首先,要给学生创造读图的条件。教师应给学生留出读图的时间,让学生自己去观察图、分析图,从图中学知识、找规律、得结论,用地图进行归纳、概括、总结,通过对地图的阅读,记忆点、线、面、带等。其次,要对学生的读图加以引导和启发。在教学中有些学生在观察插图时,被五颜六色的画面吸引,盲目乱看,抓不住重点,甚至会忘记看图的初衷,这就需要教师的适当引导,指导学生分辨主次,逐项观察,讲清读图的步骤、目的,给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能够有计划、有目的、系统而全面地进行读图。
   三、经常使用地图,反复进行训练
   练图主要是指围绕地图进行的填地图册、记地图笔记、仿绘地图、补绘地图、绘制地图等的练习。经常性地进行地图练习,通过多次勾绘陆地、海洋、山川、河流、交通、洋流等图,学生对这些区域的轮廓、海陆位置关系、海岸线状况、区域间的位置等就有了深刻的印象,在大脑皮层中留下深刻的痕迹,形成准确的地图表象,学生习惯以图记文,图文顺利转化,大大提高了学习地理的积极性和学习效率。
   学生练图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第一步,可先指导学生做填充图册中的填图题,并复印、描图等。第二步,让学生仿绘地图、记地图笔记等。通过眼、手、脑的同步运动,帮助学生树立起地理知识的空间概念,在头脑中形成地图表象。最后一步就是让学生通过记忆绘图练习,这是练图的较高层次,学生自绘地图,把大脑中的地图表象提取出来。这样即使地图不在眼前也能凭大脑中的地图表象进行地图思维,所学地理知识就会牢牢扎根于学生的头脑之中。
   四、学会分析地理图表
   分析地理图表就是通过教师对地图的讲解分析,找规律、抓重点,图文结合,使文字知识落实在图上,图上知识转换成文字叙述,从而达到强化教学、巩固和深化知识的目的。
   首先,析图要找出规律,地理课中的地图看起来似乎内容繁琐,杂乱无章,实际上往往是一件件事物的简单叠加,教师要善于找出规律,层层分析。其次,析图要抓住重点,地理课中的每幅图,其上面的内容都有主次之分,教师要善于辨清主次,排除次要信息的干扰,抓住每幅图的核心和主旨,从而使每幅图的主体形象更加鲜明、生动。再次,析图要善于联想,使地图形象化。在地理教学中,根据地图的特征,联想生活中的具体事物,把抽象的地图形象化、拟人化,让学生记得容易、学得轻松。通过对地图的这种联想、分析,学生记图、绘图变得简单可行。分析地理图表的最佳方式就是教师边讲边画。这种形式变化灵活,可加可减,能更加鲜明生动地揭示地理事物的变化、发展过程(如褶皱、断层),使学生的视听感官处在同步活动中。譬如,在讲区域地理时,首先勾画地理轮廓,然后用不同色彩的粉笔边讲边画出山脉、河流、湖泊、海洋、城市;讲到矿产,用不同的符号来表示,这样一来既形象又好记。教师的动作、不同的色彩图案强烈作用于学生的感官,产生深刻的印象。
   总之,在地理教学中,充分利用地图这一地理教学的第二语言,始终贯彻读图、析图、练图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大脑中形成地图表象,做到图文结合、图文转换,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等,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作者单位 湖北省武汉市洪山高级中学)

网站地图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免责声明 | 在线留言 | 友情链接 | RSS 订阅 | 热门搜索
版权所有 QQ空间素材网 www.qzonea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