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语文的个性化阅读教学策略]浅谈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

时间:2019-06-08 04:47:56 来源:QQ空间素材网 本文已影响 QQ空间素材网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初中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注重个性化的阅读,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让学生无功利地接近文本,自由地接近作者心灵,触摸作者的思想感情世界。而树立全新的教学理念,构建个性化的教学模式,实施个性化的评价体系等应是其重要内容。本文试从阅读教学现状的反思、个性化阅读教学的理解、个性化阅读教学的实施策略等几个方面,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谈谈笔者的粗略的看法,旨在让阅读教学焕发出特有的人文光彩,展示出语文多姿多彩的艺术魅力。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而据笔者观察,初中阅读教学现状却往往是将内涵丰富、缤纷多姿的文本内容衍化为千人一腔、千篇一律的同一种结论,将栩栩如生、呼之欲出的艺术形象抽象为几条枯燥干瘪的词句,使质疑问难在“唯书唯上”面前怯懦畏惧,不再有丝毫浪漫想象。这样的“惨淡教学”忽视了学生对课文的独特感悟,忽视了孩子们富有灵性的思维,忽视了孩子们对丰富的人文内涵的积淀和传承。
  因此,只有有效地推进个性化的阅读教学,充分挖掘阅读主体的“悦读”潜能,才能有效地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科学素养、创新精神、合作意识,以及包括阅读理解和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能力。
  一、个性化阅读教学的理解
  心理学认为,个性是指每个人与他人相区别的心理特点,即个性差异。个性差异在阅读中主要表现为:学生的阅读能力、一般认知水平、知识积淀和个人素养等方面存在不平衡。个性化地阅读教学正是从这种不平衡出发,尊重学生个性,不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从而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使学生在各自的阅读能力基础上获得最大可能的发展,促进整体素质的提高。
  二、个性化阅读教学的实施策略
  (一)树立个性化阅读的教学理念
  树立个性化阅读教学理念是实施个性化阅读教学的前提和基础。
  首先,个性化的教师,蕴育个性化的阅读教学。在实施教学之初,教师首先是一位个性化的读者。现行的中学语文的阐释系统往往是在“批判与歌颂”两极价值系统下展开对文本的诠释。面对一些僵化、封闭的阐释系统,教师首先应该成为一个具有开放心态与创新活力的个性化读者,即能够用现代哲学理念、现代精神重新诠释文本,解释文本所蕴含的价值取向。
  其次,个性化的学生是独特的人,是多元发展的人。每一个学生由于遗传因素、社会环境、家庭条件和生活经历不同,而形成了个人独特的“心理世界”。他们是“人心不同,各如其面”。珍视学生的独特性,培养具有独特个性的人,应成为教师对待学生的基本态度。教师应俯下身来,与学生平等对话,尊重每一个学生对文本的不同理解。对学生富有新意和创意的独特感受,教师应及时鼓励、引导与指正,倡导多元解读。
  再次,个性化的阅读教学是每一位教师的追求目标。“科学求真,艺术求新”。阅读教学作为一门科学,教师应遵循教学规律,循序渐进,引导学生有效地听、说、读、写。阅读教学作为一门艺术,又要求教师不断地在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语言、教学设计等方面进行个性化的创新,让课堂新、活、趣,使学生乐于阅读,善于阅读,精于阅读。这样个性化的高效课堂才是教学的最高境界。
  (二)构建个性化阅读的教学模式 
  1.个性化的激趣导入
  “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新课伊始,教师如果能通过巧妙的导入设计,调动学生积极性,创造出学习、竞赛、思考、感悟等各种与课堂教学目标相对应的个性化导入,那就为一堂好课奠定了坚实的基调。“兴趣是成功的向导”,我们可以根据学生好奇心重、追求新鲜的心理特点,有意识地结合文本,给学生制造点悬念,从而唤起他们的阅读期待。
  如音乐激趣法。《毛诗序》中说:“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可见,好的音乐可以调节情绪,开发智力,对学生的心灵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试想,当老师有感情地描述《三峡》中的迷人风光时,唯美的画面,配以优美的轻音乐做背景,那是怎样的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啊!若老师吟诵一段充满豪情的《将进酒》,配之以激情澎湃的音乐,学生在这乐声的引导下,何尝不是一种震撼呢!
  再如故事引读法。学生爱听故事,教师可预留伏笔,在情节的关键处戛然而止,巧妙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唤起他们一睹为快的阅读需要。如向学生推荐《海底两万里》时,笔者先卖关子:“1866年的某一天,有人突然在海上发现了一条独特怪异的独角鲸,随即又有人在一座荒岛上发现了一艘前所未见的……”此时,所有的学生都睁大眼睛听着,笔者却打住了,不再往下讲,而是拿出《海底两万里》抖抖,并神秘地告诉孩子们:奇异的故事都在这里呢! 这样迎合心理需要进行导读,学生便兴致勃勃、趣味盎然,当然更加乐于参与阅读了。
  还有的用意蕴深刻的笑话、民间趣事导入,有的用一段哲理性或诗意的导语起句,这些富有个性化的导入,抓住了学生的求知心理,自然会对他们产生感染力、诱惑力,课堂教学的情与味也就自然升腾了。
  2.个性化的教学语言
  个性化的教学语言是指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结合自己的知识结构、性格优势、语言表达方式等,形成具有鲜明个性和魅力的教学语言。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的语言修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事实也证明,学生总是喜欢听那些能引起他们独特情感体验的语文课,并往往产生“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的效果。个性化的教学语言应充满激情,富有人情味,开局有创意,结局有韵味;授课语言富有变化、跌宕起伏;朗读语言要富于情调、抑扬顿挫;视觉语言要富有情趣和冲击力,生动形象。如教《济南的冬天》,宜作娓娓道来、促膝谈心状;教《安塞腰鼓》,宜作激情四射、酣畅淋漓状;教《海燕》,宜作豪迈乐观、勇于搏击状;教《出师表》,宜作深情厚谊、忠肝义胆状等等。
  随着课堂教学的展开,课文内在感情的波澜起伏,教师的动作语言亦应做适时地调整。精彩之处,视觉语言更要作相应的配合,以形成课堂教学的高峰体验,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审美快感。韩麦尔先生的“最后一课”的教学之所以能产生巨大的感染力,一半应归功于他的个性化语言,尤其是结尾:“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散学了,――你们走吧’。”这是《最后一课》中描写的一个教学镜头,却给予我们深刻的教学启迪:有时无声胜有声。从这层意义上说,优秀的语文教师应是将真情融入角色的表演艺术家。
  3.个性化的教学过程
  我们的学生在语文课堂里有一种期待,他们在等待惊喜,他们期待着老师带给他们一个独特的世界,一个新发现、新体验的世界。
  个性化的教学过程,就是指打破以往常规的、单调的、固定的教学模式,根据文章特点和自己的个性、特长选择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创造性地设计新颖、实用、活趣的教学流程,并且面对课堂中的生成,及时调控,按计划完成教学目标和任务的过程。这样的教学过程,充满个性与创造性,是学生与文本、与教师的对话和交流的过程。如:笔者在教学《论语十则》(第一课时)时,首先利用多媒体给学生展示了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孔子三千弟子”吟诵《论语》的大场面,然后借势让学生在文中找出弟子们吟诵的内容,并揣摩这些语句的内涵。精心设计的教学流程不仅使学生受到了深深的震憾,还有效地激发了他们浓厚的学习和探究的兴趣。
  (三)拓展个性化阅读的教学途径
  1.课外泛读,个性化阅读的丰富
  吕叔湘先生在《语文教学中两个迫切的问题》一文中写到:“少数语文水平较好的学生,你要问他的经验,异口同声说得益于课外看书。”其实,只要我们稍加留心就会发现,无论是政治精英,还是一些知名的学者、作家,在青少年时代都曾有过大量自由阅读的经历。大量的课外阅读为他们通向成功之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课外阅读,尤其是课外泛读,它有自己的鲜明特点,它近似于生活中的自然阅读,是一种大量、真实的阅读实践活动。真实的阅读既不需要像语言学习那样,在阅读中要对阅读材料进行内容和形式上的分析梳理,也不需要像一般阅读能力训练那样,在读后要完成各种检测题。课外泛读是源于学生的主体需要,为获取信息、知识、兴趣而读。读说明文能获得新知,读议论文能了解新的观点,读散文、小说能受到感染熏陶。在泛读中,学生关注的是文章的内容,以及精神的体验和需求,而不是文章的形式。语言习得论认为,学生的阅读能力主要是学生在阅读活动中自然习得的,而不是仅仅依靠老师对阅读材料的分析讲解、以及阅读方法的介绍而提高。
  2.精读延伸,个性化阅读的张扬
  精读延伸是指把课堂教学的四十五分钟内无法解读出的,作品中大量的富有创造、想象的空白之处,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再精读、再创造。这种只需要教师利用晨读或课间等时间,组织学生进行交流、汇报的精读,让学生得以延续思维,拓展想象,发挥创造,张扬学生的独特的体验,收获阅读的快乐。
  在精读的延伸中,教师不必拘泥于一种模式、一种标准来规范学生的认识,只需要培养学生对未知世界的探求和欲望,保持学生主动阅读的心态,使之平心静气,沉吟细察,并不时融进自己的生活经验、体会,以及丰富而合理的想象,透过文字符号的种种暗示,从中寻找诸如认同、理解、抚慰、刺激、滋养等。于是全文的思想得到升华,学生的个性在自主的反复历练中也得以丰富和张扬。
  (四)实施个性化的阅读教学的评价体系
   新课标一再强调,“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就是让每一个学生在阅读中产生自己的看法,拥有自己的观念。学生阅读的目的主要是熏陶、积累和训练。对一篇课文尤其是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往往可以是多角度的。一篇内涵丰富的作品,它的阐释绝不会是单一的、凝固的,更不会有所谓的标准答案。“一千个读者眼里,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教师作为引领者、评价者,应尊重学生的想法,所传达出的信号也必须是积极的、真诚的、负责任的,而不应恪守“标准结论”来压制学生的思想,从而忽略个体阅读的多元感受、体验和理解,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只会是“被动接受的容器”。
  珍视独特的个体阅读体验,教师所关注的应是学生学习过程的有效性,并努力做到评价内容和方法的多样性,给学生做出中肯的、具有个性的有效评判,促进学生的不断发展。
  自探究、实施个性化阅读教学以来,笔者的语文课堂上有了层出不穷的个性解读,学生们在课堂上精彩地问答、争论,张扬个性,异彩纷呈,这些变化皆因课外泛读而积累的丰富知识和在精读中养成的个性鲜明的独特视角与思维。正因为如此,学生们更乐于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而每次学情分析,通过批阅学生撰写的阅读理解的答案,都能频频发现他们独特的、富有个性的思考。
  总之,对个性化阅读教学的探究,是在理念上创新,方法上开拓,于实践中反思,于反思中提高。只要我们能用心地探究,就一定会找到更加有效的教学策略,从而“在每个孩子身上发现最强的一面,找出他作为人发展源泉的‘机灵点’,做到使孩子能够最充分地显示和发展他的天赋素质,达到他的年龄可能达到的最卓越成绩”(苏霍姆林斯基)。
  
  参考文献:
  [1]苏霍姆林斯基著,杜殿坤译.给教师的建议[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
  [2]董菊初.张志公语文教育思想概说[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3]王丽.中国语文教育忧思录[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4]牛俊生.初中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探究[J].现代阅读,2011,(09).
  
  
  
  
  
  (张迎东 南京市华电中学 210038)

网站地图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免责声明 | 在线留言 | 友情链接 | RSS 订阅 | 热门搜索
版权所有 QQ空间素材网 www.qzonea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