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经济生活”主观题常用知识要点】 地理主观题答题要点总结

时间:2019-06-09 04:51:07 来源:QQ空间素材网 本文已影响 QQ空间素材网

   高中新课标《思想政治》(必修Ⅰ)“经济生活”主观题涉及要点面宽、角度多,难度相对较大。根据笔者的教学实践,结合新课标近年高考试题,综合性问答经常涉及的重要知识热点还是有一定运用规律的,研究分析如下,与各位同仁商榷。
   一、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统筹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推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
   从改革开放之初提出解放和发展发展生产力,到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再到当前深入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体现了党领导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策在认识上的深化和发展。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坚持以人为本,目的是使全体社会成员共享改革和发展的成果。科学发展观的现实政策具体表现,如:建设新农村,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切实提高农民收入水平;大力推进节能减排,发展低碳经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推动城镇化建设,统筹城乡经济协调发展;推进主体功能区的建设(全国依据不同地域的不同特点,划分为三类主体功能区,分别为城市工业区,生态农业区和生态保护区);统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努力实现社会公平等等。凡涉及上述类似问题,常用到本要点。
   二、重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规范市场秩序,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是党的十六大提出的本世纪头二十年经济发展的两大战略性任务。无论是对楼市价格的调控,还是对股市的监控,以及对食品安全问题的整顿和规范、节能减排目标的实现、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等类似问题,常用到这一要点。
   三、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促进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建立和健全国家的宏观体系,这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目的都是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而且这两个要点往往连带使用。如:怎样维护我国的能源安全、发展新能源产业,如何实现水资源的合理利用等,凡涉及到资源的合理利用方面的问题,都要用到这两个要点。另外,宏观调控的手段也是近年各地高考主观题的高频考点,应当深入理解,准确掌握并能熟练运用。
   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促进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这是时下最热点的提法之一,切实提高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十二五”期间的主要任务。无论是从提高国家整体竞争力的角度,还是从企业增强市场竞争力和长远发展的角度,都要涉及到这层要点。应当熟练掌握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三种寓意,并能准确运用。
   五、居民要树立正确的消费观,转变消费方式和生活方式,树立绿色环保的消费理念、节约资源、保护环境
   拉动内需,促进消费既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要求,也是社会主义本质和生产目的的体现。居民(消费者)也是经济生活的几个重要主体之一,此外还包括国家(经济制度、经济体制、经济政策等)、企业、农业(三农问题)、产业(结构)和国际经济(全球化)等。居民消费水平和生活水平的相关问题也是主观题的重要考点之一,因此,与消费有关的知识要点应重点掌握并能熟练运用。
   六、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经济运行的总体质量和水平
   如前所述,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是本世纪头二十年经济发展的两大战略性任务之一,因此,优化产业结构也是经济生活“意义类”和“做法类”主观题答案的常用学科术语。产业结构的内容包括:三大产业的比例;同一产业内部行业部门的比例;产品的质量、品种结构等。我国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是结构很不合理,第一产业比重过高,效率太低;第三产业比重明显偏低,与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不相适应,也直接影响到经济运行整体质量和水平。加强农业基础地位、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发展高新技术类服务性产业(物联网、高铁等)都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有关。
   七、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的水平和质量,实施“走出去”的战略,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来发展自己
   实施“走出去”的战略,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是党的十六大提出的新时期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的新战略。无论是应对世界经济危机的挑战,还是发展低碳经济,以及维护国家的能源安全等措施类问题,都应当联想到这一战略。
   八、在对外开放中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捍卫我国的经济(粮食、能源等)安全
   实行对外开放是党的基本路线的两个基本点之一,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是经济全球化背景条件下我国参与国际竞争和合作的重要原则,只有坚持这一原则才能捍卫国家的经济安全,掌握国家的经济命脉。凡涉及对外开放方面的问题往往用到这一原则。
   (作者单位 河北省承德市第二中学)

网站地图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免责声明 | 在线留言 | 友情链接 | RSS 订阅 | 热门搜索
版权所有 QQ空间素材网 www.qzonea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