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英语听力障碍与对策调查报告 初中英语听力障碍及对策之探析

时间:2019-04-23 05:05:08 来源:QQ空间素材网 本文已影响 QQ空间素材网

  听力理解是一个将语音信息转化并加工为可以理解的语言材料的过程,在语音稍纵即逝且复杂多变的听力训练中,学生不但需要有一定的英语背景知识,同时,还要综合地运用自己的单词理解能力,语法、句法等知识,才能及时地捕捉到听力语音信息。初中生的听力大多处在较低的水平,要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就要对制约学生听力理解的因素进行剖析,从而对症下药,找到恰当的教学方法。
  一、制约初中生英语听力理解的因素
  1.语音解码能力不足
  人类说话这一行为其实是一种信息的编码过程,就是把自己的思想组织起来说给别人听;而“听”则是一个解码的过程,即听者需要运用听觉系统去感知语音信息,并且要对语音信息进行理解。疯狂英语的创始人李阳老师曾经说过,想要学好英语,首先就要打通耳朵,因为“听”的过程要求学生能在瞬间捕捉到核心的语言信息,并通过各种语言能力将其进行“消化”,从而理解听力内容。学生往往被听力训练中“一去不复返”的语音信息所困扰,因为他们无法在有效的时间内对语音信息进行解码。
  2.词汇和习语掌握不够
  词不离句,句不离篇,要对整段的听力材料进行理解,必须将词汇及习语一一攻破。其中词汇是听力理解的一大拦路虎,学生对词汇的音、形、义等掌握得不全面,就很难在瞬间运用这些知识,对语音信息进行解码,这就是“书到用时方恨少”的困境。在听的过程中,听者应像读者一样能根据前后话语对自己不熟悉的习语等进行猜测。但是,受词汇量的影响,如果不熟悉的习语太多,特别对一些关键性的习惯用法不熟悉,其理解将会受到影响。
  3.缺乏背景知识
  听者对有关背景知识的了解程度会影响其理解的质量,所以,如果学生缺乏应有的背景知识,通常就会成为听力理解失败的重要因素,同时,对于自己不熟悉的话题,理解的难度自然会增加。
  二、教师消除初中英语听力障碍的有效方法
  1.平时课堂注意发音和语速
  教师要提高自身的素质,对每一个单词,不仅要认识,而且要读好,尽量减少方言等因素的影响。而且讲英语的语速要注意,学生陌生的语段要放慢语速,让学生注意发音,而学生较熟悉的语段,必须要按正常的英语语速,不能“娇惯”学生,令学生养成不好的习惯。
  2.注重基础知识
  对在听力中可能遇到的难词、难语法要提前讲解,排除听力中的语言障碍。要给学生传授听力的技巧和方法。
  比如,英语听力材料通常非常口语化,单纯靠学生根据语法来分析是很难在短时间内听懂的,所以,必须先把主要的口语习惯用法介绍给学生,在播放听力材料的过程中,要适当停顿,以便让学生对这些习惯用语加深印象。
  3.循序渐进,逐渐增加听力难度
  开始时,应选用学生比较熟悉的内容,让学生不至于不知所措而产生畏惧心理。在提升阶段,应该以简单对话为主,对学生的要求也应较低,只需听出主要内容即可,可以设计一些简单的问题。下一个阶段,就可以增加短文作为听力材料,设计的问题也可以深入一些。再后来,可以要求学生听写出文章内容,问一些比较细节性的问题,考查学生的听力。我们以一个小短文的听力训练为例:
  短文题目是Don’t Wait For Tomorrow。首先,听题目,让学生们明白,这篇小短文的主题便是莫等明天,活在当下。先让学生有了一个整体的判断,然后再让学生听里面的重点句子:Tomorrow never comes, so live in today.在认证了主题确实如我们所理解后,开始分句听,根据所听,写出每一个句子。最后,听整体的小短文,进行比对。
  一句一句完成听写后,学生再听整篇文章,便不会觉得长而难懂了。如此慢慢加量,直到可以听整篇短文第一遍就明确中心含义;第二遍就明白细节,得出答案;第三遍,校对答案。
  4.将听力训练与口语训练相结合
  语言的学习从听开始,首先接受别人的语言,知道某种语言成分如何说,在什么情境下可以说,这样学生就会产生强烈的交际欲望。在缺乏应用必要的条件下,学生既缺少听力的相关训练,又没有表达的愿望,这样就产生了我们所谓的“哑巴英语”。听力与口语表达能力相辅相成。一般而言,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与他所做的听力练习息息相关,听力练习做得比较多、理解比较深且学习范围较广的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就强;而英语口语表达能力强的学生,听力也会较好。因而教学中,我们要尽量为学生提供一个真实的语言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表现欲,提高他们用英语表达的能力,与此同时,他们的听力也会提高。
  
  参考文献
  [1]刘卫红.外语学习焦虑对学习的影响――国内外相关研究概述[J].中国西部科技,2005(10).
  [2]王丽君.初中英语听力教学效果的影响因素分析及教学策略[J].语文学刊,2006(18).
  (责任编辑周侯辰)

网站地图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免责声明 | 在线留言 | 友情链接 | RSS 订阅 | 热门搜索
版权所有 QQ空间素材网 www.qzonea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