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性物理活动课的设计与实施策略_物理活动课

时间:2019-04-22 05:02:52 来源:QQ空间素材网 本文已影响 QQ空间素材网

  研究性学习要求学生经常接触研究性质的作业,设计专题性和研究性课程,让学生在处理信息和研究信息中发现真理,发展认知,培养和提高研究能力。那么,如何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实施研究性学习呢?很多物理教师认识到,设计好活动课,将研究过程渗透贯穿在活动课中不失为一条有效的途径,但又对研究性活动课的设计和实施感到茫然。研究性物理活动课该如何设计与实施?应该注意哪些问题?结合教育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
  一、利用好物理教材中的探究性课题 �
  虽然研究性学习与探究性学习有不同之处,但在教育实践中,教材中的探究性课题可以用来作为课题,达到研究性学习的目的。以北师大版初中物理教材为例,其中有不少关于探究活动的设计,并按所用时间的多少,分为“大探究”和“小探究”。小探究,一般用于解决内容相对单一的问题,在教学中可以依据教学需要,穿插在一堂课的教学过程当中。例如,研究光的传播问题时,先通过生活经验对放映电影时从放映机发出的光进行猜测,然后选用不同的介质进行研究,最后发现在均匀透明介质中光沿直线传播。“大探究”常常需要一两节课,往往帮助学生解决综合性的问题,可以作为研究性学习的课题。例如,在研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时,要找到能研究的像,平面镜不行,让学生领会最终选用平板玻璃代替平面镜来找像,不是三五分钟能解决的问题。而对于成像的特点,学生又要从不同的角度去研究,最后得出一系列完整的成像特点。所以,利用“探究”资源,既可以节约研究性学习的时间,又可以为学生课外研究性学习打好基础。 同时,教材中的一部分练习也可作为研究性课题来使用。这样,既解决了问题,又达到了研究性学习的目的。�
  二、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
  1.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研究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初中生以直接兴趣为主,活动课正好抓住了学生的这一特点。在活动课中,学生身边会有他们在生活中见过但还认识不清的东西,当这些再重现在他们面前时,会激起他们研究的兴趣。例如,在学习透镜时,学生依据透镜概念能说出生活中的许多透镜,如照相机、幻灯机等,尤其是照相机他们经常接触,但是它是怎样成像的,学生并不十分清楚,这时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兴趣便会油然而生。 �
  
  2.使学生领悟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
  我们组织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的目的之一就是使学生能够科学地进行研究性学习。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要想达到预期的效果,让学生领悟科学的研究方法很重要。先通过相对简单的活动使学生对探究过程应遵循的方法有个清晰的印象,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收集证据、分析论证、结论与评估到合作交流,逐渐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不断发现新问题,不断探究得出新结论,然后以最佳状态投入到下一个问题的探究中,这样培养创新精神和能力就不再是一句空话。因此,通过一系列探究活动不断刺激学生大脑,久而久之,就会转变为学生自身的科学素养,并在头脑中根深蒂固,为学生以后从事科学研究做好准备。 �
  3.提高学生自己选择研究性课题的能力 �
  在活动课前,除教材中安排的研究课题外,每个学生可以自由选择许多研究课题,这些课题可以来自于生产、生活,可能与所学物理知识联系紧密,也可能相去甚远。这时教师应引导学生学会筛选出那些与已学知识联系紧密的,通过努力能解决的问题作为研究课题,逐渐的,学生的选题能力就会提高。 �
  三、发挥好教师的引导作用�
  在活动课实施过程中,教师只起引导作用。教师的引导作用表现在:首先,教师要引导学生选择研究的课题,除教材安排之外,教师要创造性地引导学生选择有价值的课题。如比较物体运动快慢时,学生可以以如何比较生活中物体运动快慢为课题进行研究。其次,为学生的活动课创造好客观条件。如课内实验活动要在实验室提前放置好所需用品,课外活动要做好提前联系等。第三,创造自由宽松的研究环境。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作为服务者出现,而不是传统的处处强化师道尊严,教师应在恰当的关节点上给予学生必要的点拨,让学生放开手脚,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第四,循序渐进,因材施教。教师在设计活动课时,应考虑到学生已具备的知识和能力水平基础,从半独立研究逐渐向独立研究过渡,主要通过学生自身的努力达到预期的效果。 �
  综上所述可知,研究性活动课的实施,应该充分利用好教材,从各方面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起好教师的引导作用。这样,随着研究性活动课的开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会得到逐步加强。
  �(责任编辑 黄春香)

网站地图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免责声明 | 在线留言 | 友情链接 | RSS 订阅 | 热门搜索
版权所有 QQ空间素材网 www.qzonea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