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数学自主探究能力培养策略:大学生英语听说能力提高策略探究

时间:2019-04-11 05:18:12 来源:QQ空间素材网 本文已影响 QQ空间素材网

  前苏联伟大的教育家、心理学家赞可夫在《和教师的谈话》中指出:“我以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蔡元培先生也说过:“我们教书,是要引起学生的读书兴趣,做教员的不可一句一句或一字一字的都讲给学生听,最好使学生自己去研究,教员不讲也可以,等到学生实在不能用自己的力量去了解功课时,才去帮助他。”笔者认为,这些精辟的阐述强调的就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索的能力。
  初中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恰如其分地组织学生自主参与探究知识发展的过程,对知识理解和掌握大有裨益,也更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创造性。数学教师要彻底摈弃以例题、示范、讲解为主的传统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投入到探究与交流的学习活动的路子上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亲自感悟知识的产生、发展和形成过程,进而培养学生终身受用的数学学习能力和创造能力。
  一、创设情境,激发自主探究的欲望与动力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教师最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而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始终是一个发现者、探索者,教师的教要为学生的学服务。
  1. 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探究欲望.“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问是思维的导火索”。在教学实践中,笔者能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社会经验、认知能力等因素,为学生搜集、提供丰富有趣的材料。创设能够使学生产生疑问的生动情境,借此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和欲望。在“梯形中位线定理”一课的教学中,笔者是这样引导学生思考的:我们已经掌握三角形中位线及中位线定理,明白了三角形与梯形之间有许多联系,甚至可以互相转化――当梯形的上底缩短为一个点时,梯形就变成了三角形。那么,梯形是否有类似的中位线及中位线定理呢?若有,那么梯形的中位线与上下底又有着怎样的位置关系和数量关系呢?笔者把问题的彩球抛出以后,学生的思维顿时活跃起来。
  2. 创设悬念情境,形成探究动力。悬念能产生最直接的探究动力。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创设悬念情境,将学生置于悬念之中,吊起学生探究的“胃口”,引发探究的需求。在“梯形中位线定理”的教学中,笔者设置了这样一个悬念:与三角形类比,我们易猜想梯形中位线平行于两底,而数量关系较难猜想,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在笔者的建议下,同学们做起了拼图游戏:先画一个梯形及这个梯形的中位线,然后将画好的梯形剪下来做拼图竞赛。要求是:将梯形剪一刀(切一块)拼到另一块上,使梯形变成一个三角形,看看自己能否使梯形中位线恰好是这个三角形的中位线。实践证明,课堂上教师恰到好处地设置悬念,能够激发学生探究欲望,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二、搭建平台,提供自主探究与交流的时空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适当设计一些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动手去操作、摸索、发现。在“梯形中位线定理”教学中,笔者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拼图比赛,教师巡视,掌握学情,了解哪个小组拼得最快、最好,给予评分鼓励。此时,学生个个情绪高涨,积极动手、动脑,乐此不疲,不甘落后。然后,引导学生在互相讨论中感悟各种方法,比较各种方法的优缺点,再与其他组的方法进行比较。这样的活动,达成了让每个学生主动参与、不断探究的教学目标。在这个过程中,不同层次的学生通过独立思考,通过集体的讨论、验证,都不同程度地获得了成功的喜悦,领略到了数学的确是一门很有趣的学科,学习数学的兴趣潜滋暗长。
  三、鼓励实践,培养自主探究和总结的能力
  教学中教师要牢记“三维目标”,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努力为学生提供探究的条件和机会,让学生通过有目的的观察、独立思考、动手操作以及合作学习、交流等自主探究的活动,从外到内主动建构自己的认知和经验,在获取知识的同时,使自己的探究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在“梯形中位线定理”的教学中,笔者确定了如下的情感目标: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及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及探究精神。教学过程中,笔者渗透了类比、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借助师生交流以及多媒体教学软件的使用,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笔者在学生拼图成功的基础上,归纳出几种不同的拼补法;同时用多媒体映示各种不同的割补法,使学生的思维进一步发散,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学生自己探究出梯形中位线定理,不仅有利于对本定理的理解,还会使学生获得成功的满足,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动力。课堂教学中,笔者渗透了生命化课堂所倡导的“抓住简单与根本”、“为学生的好学而设计”、“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自主探究的能力”等崭新理念,引领学生亲历了观察、发现、分析、猜想、探索的证明过程,进一步发展了学生推理证明的能力,学生的探究能力得到了有效培养。
  四、营造氛围,建立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
  认知过程是与人的情感紧密相联的,任何一个认知过程都是在情感的支配下完成的。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人的生存需要和安全需要得到基本满足后,爱的需要和受尊重的需要就会凸显出来,成为主要的需要。满足了爱和受尊重的需要,人就会感觉到自己存在的价值,从而引发自尊、自强、自我实现的需要,积极投入到学习、劳动、生活中去。学生都是渴望得到生存需要和安全需要的人,只有对他们给予关心、呵护、尊重、理解和信任,才能激发他们的上进心、求知欲。因此,教师要以一颗博大的爱心关爱每一位学生,使他们都有展示自我的机会,让“鲜花”和“小草”都能享受阳光的爱抚。教师在课堂上要慷慨地把鼓励送给每一位学生,让他们大胆地各抒己见、畅所欲言,不断地帮助学生树立起自信的风帆。在课外,教师要主动和学生谈心,了解其内心所想,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建立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培养良好的师生感情。
  总之,宽松、活跃、民主的氛围是学生自主学习、大胆探索、勇于创新的催化剂。学生唯有在这种和谐的氛围中,才能毫无戒备地跟老师、同学交流,而这种良好的情绪又会迅速转化为学习的内驱力,从而提高学生智力活动的积极性。

网站地图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免责声明 | 在线留言 | 友情链接 | RSS 订阅 | 热门搜索
版权所有 QQ空间素材网 www.qzonea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