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数学体验性教学的思考_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课本

时间:2019-04-11 05:17:18 来源:QQ空间素材网 本文已影响 QQ空间素材网

  随着《教育规划纲要》的制定,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为学生的发展而教”已成为教学的基本理念。新课程强烈呼唤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能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我们不禁要思考,在新的教学理念下体验性教学有哪些作用、应该遵循什么原则以及怎样进行体验性教学,才能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一、体验性教学的必要性
  目前,教学方法仍然很单一、枯燥,学生疲于接受。有些教师还习惯于传统的课堂模式,只重视知识的传授,习惯于“讲数学”,只关注教学的结果。上课时让学生被动机械地跟随教师的思维转,简单地复制前人的生活经验,缺少独立思考,使学生形成一种机械重复的学习过程,造成学生听课效率低下,学习处于一种被动的状态,对学习不感兴趣。这种枯燥抽象的数学教学使学生珍贵的好奇心、想象力、探究欲、创造力、独特个性在受教育的过程中日渐流失,导致学生主体性的缺失。
  新课程倡导的课堂模式是一种“生命课堂”,更为关注学生的学习体验,让我们的数学教育回归人文教育,凸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使学习进入生命领域。体验性教学能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让学生置身于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中,调动各种感官去体验,在体验中思考、创造,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体验性教学的作用
  1. 体验性教学有助于学生实现学习方式的根本转变。体验性教学面向全体学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有效学习时间,唤起学生的学习愿望,达到情感与认识的统一;有利于学生实现学习方式的根本转变,激活学生的生命活力,实现有意义学习、个性化学习;有利于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能力,使学生在课堂这有限的时间内完成预定的学习目标,创造出高效的学习效益,在学习中发展自己的能力,促进自我成长。
  2. 体验性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新课程标准下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强调知识的形成过程,关注学生的体验性学习,让学生经历知识的产生、发展和形成过程,促进思维、形成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同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得到发展。体验性教学正是让学生亲眼目睹数学过程形象而生动的性质,亲身体验如何“做数学”,实现数学的“再创造”,在课堂中体验快乐,体验成功,从中感受数学的力量,促进数学学习,掌握知识和技能,使数学课堂成为师生心灵碰撞的媒体,思想交流的通道,学生健康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使我们的学生在有限的课堂里学到无限的知识。
  3. 体验性教学有助于发展学生的优势潜能。新世纪对教育教学提出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实践精神”等要求,提出了“独立性、自主性、发展性”的要求。学校教育的目标是以学生为中心,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和潜能发挥,使他们能够愉快地、创造性地学习。体验性教学着眼于学生潜能的唤醒与提升,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着眼于学生的全面成长,促进学生认知、情感、态度与特长方面的和谐发展;关注学生终身学习愿望和能力的形成,促进可持续发展,让学生在建构数学知识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感受数学的力量,个性得到充分发展。
  三、体验性教学的原则
  为了保证体验性教学充分发挥其作用,在课堂教学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1. 适应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性原则。适应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是体验性教学的前提条件。初中学生不仅对有趣、好玩的事物好奇,对有用的数学更感兴趣。在教学中,应当关注数学在学生学习和生活中的应用,创造让学生做数学的机会,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展现思路和方法,点燃学生探索与创造的火花,使他们感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学数学是非常有用的,从而激发认识和学习的兴趣。
  2. 主体性原则。主体性是体验性教学的核心,教学成功与否取决于学生主体参与教学活动的情况。体验意味着主体的觉醒、心灵的唤醒。在体验性学习过程中,要激活学生的内在原动力,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全部感官和主观能动性,就要唤醒学生的心灵,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在参与过程中实现发现、理解、创造与应用,将客观知识活化、生命化,使其成为个人经验中的有机成分,学会学习。
  3. 情感性原则。营造科学、和谐的教学氛围是体验性教学的必备环境,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性格等非智力因素起着关键的作用。只有把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调动学生认知、心理、生理、情感、行为、价值等方面的因素,才能让学生进入一种全新的境界,亲自参与知识的建构,亲历过程并在过程中体验知识和情感。
  4. 发展性原则。数学教学的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体验性教学不仅要针对学生的现有水平,更要针对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营造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心理环境,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产生继续学习的愿望,促进学生相互合作,挖掘学生的潜能,发展学生的个性和特长,使体验性教学适合每个学生的发展。
  四、体验性教学的策略
  针对上述问题,结合学生的实践和发展水平,我们认为在数学体验性教学中应关注以下问题。
  1. 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引发体验。好的教学情境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而且可以不断地维持、强化和调整学习的动力,促进自主探究,促进知识、技能与体验的连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既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也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改进传统的教学方法,变单向式、强迫式的教育为主动参与式教育,重视学生的学习体验。根据初中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学生的数学学习在很长一个时段需要相对具体形象的材料来支撑。我运用多种媒体把抽象知识“物化”成学生摸得着、看得见、可操作的具体材料,给各种规律定律创造合适的条件,设置丰富的情境,提供具体的例子,引导学生“做数学”。
  例如,在教学《平面图形及其位置关系》时,借助信息技术创设情境,利用多媒体把事先拍摄好的游乐园情景和从网上搜寻到的精彩、漂亮的图案,配上音乐生动地呈现在学生的眼前,把学生引进一个五彩缤纷的图案王国之中,引起学生的好奇和兴趣,点燃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激发学生浓厚的情感体验,引发他们对图形的探究。
  2. 以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为出发点趣化体验。数学本身就是一门与生活联系紧密的学科,它是从生活中产生又与生活密不可分的。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我们应关注学生的生活体验,善于将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引进课堂,丰富课堂内容。让学生学有所思,学有所用,引导学生走进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感受数学,应用数学,学会从生活这个广阔天地中挖掘数学的源泉。
  在教学中,我改变过去单一乏味的教学方式,重视知识与生活联系。以学生为本、生活为源,整合教材、生活与实践等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源,充实、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淡化纯理论和影响学生认知的东西,引领学生从生活中学习数学,用学生熟悉的东西讲数学。教学新知识时,先分析学生头脑中熟悉什么,从熟悉的东西出发,学习身边的数学。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数学,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影子。
  在学习了“平行”、“垂直”、“对称”后,引导学生寻找生活具有这些性质的物体,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存在数学的现象。在教学“数轴”时,我以“排队”这个日常生活中的事例引入。“我们学习了有理数,它有正数、负数和零,这许许多多的数,怎样整理,才不乱呢?”“大家上体育课时,学生排队,就是整理。”学生依照排队进行操作,先画一条直线,把数放在直线上,放好正数、零,那么负数呢?通过讨论、交流,负数也整理好,这样数轴就产生了。
  3. 利用问题引导探究深化体验。听到的终会忘掉,看到的才能记住,亲身体验过的才会理解和运用。实践对于知识的理解、掌握和熟练运用起着重要作用。课堂教学本身就是学生用生命在学习中体验和发展的过程。因此,数学教学中应注重学生的真实体验,关注学生认知、思维等心理活动过程,寻找学生与学习知识的有效切入点,让学生通过各自不同的学习方式、个性化的学习来领悟数学,感受思维碰撞的乐趣,体验数学学习的魅力。
  初中生不善于组织自己的思维活动,我以学生的起点来设计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过程,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做一做、想一想、议一议”等栏目,为学生提供充分探究的时间和空间,拓宽学生学习、思考、体验的时空。在探索多边形的内角和时,我精心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探索:(1)你能借助辅助线把四边形分割成三角形吗?(2)你能借助辅助线找到不同的分割方法吗?(3)你能设法求出四边形的内角和吗?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鼓励学生大胆提出问题,学生实实在在地进入状态。从四边形入手,探索它和三角形的关系,体会多种分割形式。让学生在探索四边形内角和的过程中进行充分的体验,发现转化的思想方法,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推理能力,激起学生探究创造。
  总之,我要不断探索、实践、提高,让思考和研究成为我们的习惯。在实践中研究,促进教育创新发展,促进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

网站地图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免责声明 | 在线留言 | 友情链接 | RSS 订阅 | 热门搜索
版权所有 QQ空间素材网 www.qzonea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