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双层项目驱动教学模式”的计算机基础课程立体教材开发与应用]计算机基础知识点归纳

时间:2019-06-08 04:47:34 来源:QQ空间素材网 本文已影响 QQ空间素材网

  摘要:将先进的教学模式与策略融入计算机基础课程教材建设,不仅可提高教学资源的质量,也利于教学模式的进一步推广和优化。本文以《计算机基础课程多元系列教材:网页设计与制作》为例,阐述了广东省计算机基础教改试点课程中“双层项目驱动教学模式”的构建、介绍了“模式与内容融合”的教材建设策略并以数据分析了多校应用的效果。
  关键词:计算机基础课程;双层项目驱动;立体教材;模式与内容融合;教师共同体
  一、“双层项目驱动教学模式”在教改新课程中的构建
  “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是一门兼具设计性、综合性和实践性的网络技术入门课程。在该课程的开发过程中,教学团队通过调研后发现,在传统教学方法和课程内容组织上存在以下问题:
  (1)教学中单纯介绍各个知识点的操作,忽视了各知识点间的联系。对于在学生头脑中形成“如何搭建整体网站”这一概念图式没有帮助。
  (2)传统教学中教学内容的介绍顺序与“业内行家”制作网页的实际操作顺序严重不一致,不符合认知规律。
  如使用上述“软件功能介绍式”教学方法,学生学习完成后,面对一个实际的网页制作项目时将面临不知从何处下手的困惑。因此,教学团队通过咨询网站设计从业人员及研究借鉴相关社会培训机构的教学经验后,确立了在“网页设计与制作”新课程中引入“项目驱动教学法”的思路。
  F.J.Philip认为“项目驱动教学法(Project-BasedLearning,PBL)旨在引导学习者融入有意义的项目完成的过程之中,让学习者积极地进行探究与发现,自主地进行知识的整合与建构,以现实的、学生生成的新知识和提高的完成项目任务的能力为主要成就目标,项目完成的过程也是学习者学习活动进行的过程”。使用“项目驱动教学法”,学生不仅能够掌握单一知识点,更重要的是对于知识点间的有机联系及项目的整体解决方案有了清晰的认识,明白该如何去实际应用所学到的知识。因此,项目驱动教学法在一些实践性与应用性强的课程教学中能够发挥出色的效果,尤其适合计算机软件与程序类课程的教学。
  2007年开始,教学团队以“项目驱动教学法”为基础,并根据“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特点和大学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程的特性,经过一线教学实践中不断的试验、调整,构建了“双层项目驱动教学模式”(见下图)。
  “双层”的含义是在课程教学中贯彻“课堂”与“实验”两条项目主线。“课堂项目主线”是指教师事先建立一个有代表性的范例网站,以介绍其开发过程作为课堂教学的主线;“实验项目主线”是指学生需要自主完成一个网站开发项目,以其作为实验教学的主线。这两条主线保持进度一致,相辅相成,实现教与学的最佳效果。具体实施方法如下:
  1 课堂项目主线
  教师在教学前设计制作教学范例网站,将教学大纲中所列出的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点融入其中,使范例网站开发项目的分解子任务与大纲知识点一一对应。
  在整个学期的课堂教学实施中,教师以实例演示的方式从头至尾带领学生学习感受范例网站从无到有一步步搭建的全过程。教学顺序以“业内行家”从事网站设计开发的实际工作顺序来安排,力求符合学生在学习操作性知识时的认知习惯。同时知识点由实际的子任务表述。随着一个学期课堂教学的完成,范例网站也随着一个个子任务的完成而搭建起来。这样的做法有助于帮助学生将诸多知识点建构成为一个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同时也有助于提高学习兴趣,获得习得的成就感。
  2 实验项目主线
  课程开始时,教师布置给学生一个贯穿整个学期的项目任务:学生自选主题,设计开发一个网站作品。学生项目作品开发的过程与课堂教学时范例网站开发的过程保持同步。这样学生在课堂通过范例网站的实例学到的某一项知识技能,马上可以在上机实验时间内用于自己作品的制作,在一学期的课堂教学完成时也同时完成自己的网站作品项目。
  同时,教师团队考虑到计算机公共基础课实验的独有特性(学时少、学生人数众多、难以实现一对一辅导),将学生组成3~5人的协作学习小组,以小组为单位,共同完成项目任务。协作小组在小组作品的制作过程中展开协同工作,共同解决问题。
  “使用和展示作品,对工作进行反思和评价”是项目驱动教学法的关键环节。在实验教学过程中组织开展一至两次的“小组作品公开展示活动”,能够有效地督促学生的开发进度,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促进小组间的相互学习借鉴,实现“以评促学”。
  课程采用多元评量的评价方法作为学习评价的方式。教师在课程结束时组织“小组作品公开评议活动”,每个小组轮流公开展示自己的作品,回答台下师生的疑问与提议,师生共同给予评价。为避免小组协同工作中时常出现的分工不平均情况,可利用“协作小组任务分配表”、“项目阶段进程计划表”和组内互评制度,以达到最大程度的激励和监督作用,并提高多元评量的信度。
  
  教学团队在华南师大2007~2009级20多个不同专业共5600余名全日制本科生中进行了教学模式试验,共计收到学生小组网站作品1100余份,取得了良好效果。课堂教学和实验任务的双层项目驱动使学生不仅能够迅速掌握知识技能,更能立即将知识技能灵活应用在实战中,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协同工作能力,促进了问题解决和自主学习的开展。对于这种针对课程特色、考虑学生实际需求的新型教学模式,学生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多名团队教师在学校各学期教学质量评估中均获得学生的好评,平均得分远高于全校平均水平。教学团队撰写的相关论文获得2010年广东省高校大学计算机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年会论文一等奖,并多次受邀在省教指委组织的教学模式专题研讨会中向全省同行介绍经验,受到广泛认可。目前该模式已被借鉴推广到“FLASH动漫设计制作”、“ACCESS数据库”等同类教改课程的教学中。
  二、基于“双层项目驱动教学模式”的立体教材的设计开发
  2009年,“广东省高校计算机教改教材资源建设项目”正式启动。教学团队投入一年时间,采用全新的教材编写视角,将“双层项目驱动教学模式”与课程知识内容有机结合起来,融入《网页设计与制作》立体教材的组织编排之中,以实现教改课程的实践经验在高校间的推广共享。
  1 教学模式在教材中的体现方式
  教学团队依照“双层项目驱动教学模式”的思路,以项目作品开发为主线,从课堂教学和实验教学两个层面设计教材的整体架构。
  (1)课堂教学层面。课堂教学中,双层项目驱动教学的关键点在于教师对项目的选择和教学设计,需要遵循三个基本原则:①项目自身的主题内容必须适合学生专业知识或常识水平,方便学生理解,兼备实用性与强化实践性;②将各知识点合理地融入项目开发的子项目或分解任务中;③项目开发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可将教学大纲要求全部覆盖。据此,教学团队在长期的教学经验积累的基础上,设计开发了“新疆之旅”教学范例网站,将课程大纲中的图像处理、动画制作、视音频处理、网 页页面设计制作、站点发布维护等多方面的上百个知识点设计融入其中。教材中每个知识单元的“案例任务”模块内容与范例网站开发的分解子任务一一对应,而大部分章节的编排顺序则模拟真实网站开发项目的设计制作流程来安排,由此“点”、“线”结合,串起整体框架。同时,为了兼顾知识点表述的全面性和资源的丰富性,每个知识单元除了包含范例网站的分解子任务讲解之外,还设计了“扩展知识”和“课后思考与练习”模块。整个课程教学设计不仅围绕上述三个原则,而且使学生在掌握课程知识的同时,又了解了旅游的相关知识和区域文化,起到了一举两得的效果。
  (2)实验教学层面。教材在实验教学层面的“项目驱动”思路体现在:引导学生随着课堂教学的进度在实验时间中自主完成“主题网站设计开发项目”,以“做中学”的方式加速知识内化。各章的“本章学习指引”模块及各知识单元的“课后思考与练习”模块在功能上实现相互配合,对照实验教学进度要求,为学生完成“主题网站项目”提供各个关键阶段的规划和指导。
  2 立体化的教学资源设计
  作为《计算机基础课程多元系列教材》之一,本教材总体结构上遵循“文字教材+学习辅助光盘+网络学习平台+技能实训平台”四位一体的立体化框架结构。为课程的教与学提供了灵活、开放的教学辅助资源和不拘一格的方法途径。
  立体教材各个部分在教学中承担的职能具有不同的侧重点:
  (1)文字教材以项目方式引出各章的知识点和技能。让学生能够通过实际项目的开发,系统地掌握课程的应用技能和相关知识。
  (2)学习辅助光盘是文字教材的拓展。每一个知识单元都将本书的教学重点内容录入,并形成各知识点学习时间建议、知识点导读、知识单元课件、制作素材、重难点操作演示、扩展知识、课后练习思考等对应的链接,为学生自主学习活动的开展提供清晰的指引。
  (3)将教学内容中具有多样性、动态易变性、拓展性的部分放在网络学习平台上。通过互动论坛,师生间和学生间能随时就本课程的学习问题进行相互讨论。
  (4)技能实训平台构建了高度交互的真实环境。以练习为主导,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并给出实时的评价与反馈以及动态多媒体教学链接,实现一对一的实训教学效果。
  以上述方式构建的立体化教学资源不仅仅是各种媒体素材的简单叠加,而是教学模式与各类资源有机、科学、合理的结合,形成了教与学的一套整体解决方案。在其基础之上,教师可根据实际需要形成个性化的教案,学习者也可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和习惯来选择不同的学习方式。
  2010年7月,《网页设计与制作》教材出版后,华南师大教学团队组织使用该教材的院校组成校际间的教师共同体。以网络工作群和定期研讨的方式交流教学经验,开发共享资源并合作开展教材与教学模式的应用效果研究。
  校际教师共同体经过一年的教学应用试验后取得丰富的数据。在2011年6月进行的第三方测试(广东省高校计算机水平考试“网页设计制作”科目)中,受试对象的测试通过率达89%,明显高于63%的全省平均通过率,表明了该教材对于课程学习成绩的提高有显著作用。同时对测试中不同题型的得分率比较可以看出,在基本技能操作和综合设计开发两类题型中,受试对象得分率分别为82%和75%,明显高于平均得分率(68%、47%),表明该教材对于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有促进作用。
  测试完成后,通过网络方式随机向受试对象发送调查问卷100份,回收有效问卷95份。通过对问卷的单向评等量表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学生对“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的教学模式和教材资源给予了较高的肯定,认为其有助于提高学习兴趣、帮助掌握知识,促进了自主学习能力、协同工作能力及创新设计能力的培养
  [责任编辑:余大品]

网站地图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免责声明 | 在线留言 | 友情链接 | RSS 订阅 | 热门搜索
版权所有 QQ空间素材网 www.qzonea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