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提高高中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时间:2019-06-10 04:56:42 来源:QQ空间素材网 本文已影响 QQ空间素材网

  众所周知课堂教学是学校教学工作的基本形式,是学生获得知识和技能的主要渠道,是实现素质教育的主要阵地。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有效性已日益受到广大物理教育工作者的重视。本文以物理1中位移概念的教学为例,表达自己的一些观点,以就教于同仁。
   一、手段教学过程概述
  位移是高中物理中一个重要的物理概念,它和学生在初中所学的路程概念有着本质的区别。一般是进入高中后学生在除绪论课外,第一节学习的内容。很多学生都觉得这部分内容很枯燥,最后都是强迫记下老师所说的一些结论。本人在这部分教学时采用了一些不同于教材所述的方式,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在介绍完参考系及时间时刻内容后,紧接着后面的教学。
  师:为了描述物体的运动,很重要的是要描述物体位置的变化。物理学家是用什么样的物理量来描述物体位置的变化呢?大家都知道,时间和空间是有联系的。比如说,别人在电话中问你,你在哪里?你回答的是你所接电话的那个时刻在哪里,这就是一朴素的时空观,时间和空间是相联系的。好,现在大家都看过来(老师站在讲台的左侧),大家一起闭上眼睛。过了一分钟,老师继续说,现在请大家睁开眼睛(老师这时站在讲台的右侧)。老师继续表述:同学们都知道,在大家闭眼的这一分钟内,老师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我现在请同学们来描述一下这一分钟内老师运动的轨迹。
  不同学生说出不同的轨迹,争论不下。
  老师:那么,大家想想看,这么多描述中,最科学、最合理的描述老师在这一段时间内位置的变化应该是那个呢?
  经过简单的讨论和引导,学生们都同意将老师所处左侧点指向右侧点的有向线段表达位置的变化。最后很顺利地就过渡到位移的概念。
  在这之后,教师给出一幅蚂蚁觅食图。如下图所示。教师用风趣的语言描述:有一只蚂蚁位于O点,一小糖粒位于D点,从它开始觅食时刻记为时间零点,即t=0位于O点,此后它沿曲线运动,3分钟末到达A点,即t=3min位于A点,紧接着又沿曲线运动,6分钟末到达B点,即t=6min位于B点,……t=12min觅到糖粒。在叙述之后,笔者请三位同学分别就此幅图说明不同时间间隔蚂蚁的路程、位移等,由于本节课引入方式独特,此幅图又很具有童趣,被提问的同学都能在非常愉悦的心情下回答问题,而且都回答得比较好。最后在教师引导下,同学们还能深刻理解位移和路程的区别,理解位移的矢量性。顺便说明一下,从图上还可看出位移的合成满足平行四边形定则,如0~3min蚂蚁的位移是由O指向A的有向线段OA,3min~6min蚂蚁的位移是由A指向B的有向线段AB,0~6min蚂蚁的位移是由O指向B的有向线段OB,OA、AB及OB三条有向线段构成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另一种表述),因此在学生学掌握力的合成满足平行四边定则后,教师还可此图说明位移是矢量,它的合成也满足平行四边形定则。当然这节课不必在这里展开。
  在同学们都觉得我们位移概念已学完时,教师话峰一转,接着说,其实位移这个概念在军事上也是非常有用的,如导弹拦截系统。敌方发射一颗导弹后,我方必须做出快速的判断,判断它在某个时间内的位移,才能击中敌方导弹。在军事上,有时使用位移的概念比使用路程的概念更重要。
   二、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思考
  当本节下课铃敲响时,我看到的是一张张灿烂的笑脸。我想我自己的教学又一次得到学生的喜欢,由衷感到高兴。由此引发了我对提高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一些思考。
  1.课堂教学是否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吸引学生对课堂的关注
  物理学习兴趣是学生积极探究物理学习的内容、方法等各方面问题的认识倾向,它与积极情感紧密相联,是学生在认知活动方面个性倾向的具体表现[1]。众多研究表明,学生学习物理兴趣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物理教学的效果。当对物理学科有深厚兴趣时,学生会发挥学习主体的潜能,克服在学习过程遇到的困难,在教师正常教学的引导下,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这正如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由此可见,物理学习兴趣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起着重要的作用。教师的课堂教学首先要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吸引学生对课堂的关注,从而让学生在愉悦心情下接受课程所预设的知识内容。
  迄今为止,广大物理教师普遍认为用恰当的物理实验是激发学生兴趣的最好手段,因此有关这类教学论文和课堂实例研究都是以有很多演示实验和学生动手实验的教学内容为分析和研究对象,如平抛运动、楞茨定律、探究磁场对电流作用等等。他们的观点笔者都很认同。但是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还有相当比例的教学内容(特别是一些基本概念的教学)是没有实验的,更谈不上用实验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吸引学生对课堂的关注。对这部分的教学内容如何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笔者认为这是关系到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整体有效性的重要课题,是值得我们研究的。本文中所述的教学片段就是属于这类教学内容。本片段教学之所以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笔者认为其中很重要的原因之一是教师用生活化但又不失科学性的语言引入教学内容,在学生因兴趣而关注课堂和教学内容的同时,教师又以一幅蚂蚁觅食图唤起了高一学生仅存的一点童趣,缩短了学习者与学习内容之间的心理距离。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在很愉悦的情况下学习了课标所要求的知识内容。
  关注学生的感受,做好初高中物理教学的衔接,也迫切要求我们的课堂内容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兴趣。按照目前的教育安排,高中学生在读完高一学年后必须做出文科倾向与理科倾向的选择。以往很多学生最后选择文科倾向都是因为物理学科的原因,是因为经过一年(有的学生是更短的时间)的学习,发现自己没办法学好物理这门学科,不喜欢物理学科。产生这样普遍现象背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本人认为,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我们相当一部分比例的物理课没办法吸引学生的注意与兴趣,无法在物理教学目标与学生的兴趣之间找到一个完美的结合点,本片段教学在这方面做了一个成功的尝试。
  2.课堂教学是否面向全体学生,让全体学生均受益
  2010年7月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在“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工作方针中指出:关心每个学生,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2]因此笔者认为,作为实施教育的最主要途径的课堂教学,是否面向全体学生,是否让全体学生均受益应作为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另一个重要指标。
  就我国的目前国情而言,我们无法像世界上其他一些发达国家一样,采用小班教学。可以说,集体的大班授课,在很长一段时间依然是我国高中物理教学的主要模式。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一方面要想尽一切办法让教学重难点定位在全班学生中间水平,另一方面要尽量关注所涵盖知识内容的延伸,让全体学生都受益。纵观本片段教学,不难发现,经过这样的教学,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受益。全体学生都深刻认识了位移这个物理概念,完成了教学所规定的知识目标。在此基础上,学生们很可能对教师在本节课中所提及的学科外延知识,如导弹拦截问题、朴素的时空观(哲学问题)感兴趣。如果中学每个学科都能关注其外延,如物理学科关注与历史、地理、生物等学科相联系的外延,语文学科关注与数学、化学、物理等学科相联系的外延,……我们的学生一定会伴随着年龄的增长与学识水平的提高,在某方面就有了较稳固的、积极向上的兴趣与爱好,学生就会在广阔的知识海洋、厚重的历史氛围中寻找自已感兴趣的知识内容、思维方式与思考问题的方法,接受优良文化的熏陶,净化自己的心灵。在此基础上,学生则会有更广泛的兴趣与爱好,这对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至关重要。
  3.课堂教学是否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重视教法研究
  自本世纪初以来陆续在各地开始执行的高中课程改革的中心思想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最高要求,物理课程打破原有的知识体系,采用分模块教学,目的就是要减少学生所学的知识点的数量,用更多的时间发展和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用三维目标指导教学,让学生喜欢物理,达到物理学科教育的目的。但经过几年的实践,目前不可否认存在的事实是,虽然知识点少了,但在一些学校,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非但不增加,似乎有减少的趋势,这原因何在?笔者认为,这与过去几年来,重视对学生学习研究,而忽视教师的作用及教法的研究不无关系。
  在今年福建省名师培养第一次研修期间,省教育厅邀请了一位研究江苏省中小学名师的专家来做专场报告,报告非常精彩。报告结束后,笔者上台向老先生求教,目的是想通过他介绍一、二位他所认为的中学物理名师。他很遗憾地告诉我说,他认为真正意义上的高中物理名师还没有,这不禁让我又联想起我长时间的一个困惑,为何课程改革,最后公认的成功实践者大都是中小学的语文教师,物理教师却很少?我个人认为,这是由物理学科的特点所决定的,物理是理性的,而语文是感性的。学生易接受感性的知识,而不易接受理性的知识。物理学科很多知识必须首先靠教师去研究,去挖掘物理知识与自然、与社会之间的联系。这就要求教师要不断扩展自己的知识视野。在本文提及的片段教学中,笔者利用自己对位移的理解,通过师生互动的方式让学生了解物理学家的思考,认识物理知识来源的依据。苏霍姆林斯基在谈到教师的教育素养时指出:只有当教师的知识视野比学校教学大纲宽广得无可比拟的时候,教师才能成为教育过程的真正的能手、艺术家和诗人。[3]教师要将自己独特的研究成果与学生的认知水平、喜好相结合,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为了让学生感受物理的美,让学生喜欢物理学科,教师要将自己的研究成果、自己对物理的深刻理解转化为物理的美,在课堂上通过师生互动展现给学生。从这一点看,可以认为对物理学科而言,物理教师水平(包含知识水平和教学水平)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要素。要加强物理教师的学科修养,在研究学法的同时,不能忽视对教法的研究。
  参考文献:
  [1]温晶:《物理学习兴趣探究》、《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第3期,第28页。
  [2]《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人民出版社,2010年。
  [3]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年。
  (责任编辑:陈巧云)

网站地图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免责声明 | 在线留言 | 友情链接 | RSS 订阅 | 热门搜索
版权所有 QQ空间素材网 www.qzonea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