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卷条件下如何实现初中政治课阅读教学目标_教学设计的教学目标

时间:2019-06-21 05:08:19 来源:QQ空间素材网 本文已影响 QQ空间素材网

  阅读是什么?是从文字中取得意义的心理过程。阅读是人们获得信息的主要方式,是认识世界的手段。怎样帮助学生学会阅读,学会有效地阅读,对于提高学生应对中考思想品德开卷考查也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深入理解初中政治开卷考试的现实意义
  近年来,初中政治开卷考试的评价方式,为政治课教学的发展起了重要的导向作用。开卷考查不是要求的降低,恰恰是对学生能力的更高要求,考察的是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理解、判断、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获取和处理信息、进行综合归纳的能力和社会参与能力,目的是为高一级学校选拔具有知识、能力和潜力的学生。可以说开卷考试试题比闭卷考试试题难度更大,知识面更广,要求更高。
  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而具体的目标,就是要求实现结果性目标和体验性目标。对于结果性目标对知识的了解、理解、应用、技能的形成,阅读能力的具备是物质基础。对于体验性目标的实现过程中学生的感受、认同、反对、欣赏、热爱、树立等心理行为的发起是与阅读水平成正比的。初中生在思想上比较单纯幼稚,对外界新奇有趣的东西比较容易接受,具有很大的可塑性;对某些热点、焦点问题有较强的批判意识,但辨别能力不强;具备了浅显的理论分析能力,但观点片面,不深刻。为了更好地使学生在思想品德方面得到健康的发展,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改变纯“接受性”学习,倡导探究性的学习,启发学生多方向、多元化地去解读阅读文本,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形成健全的人格。
  根据近年来政治开卷考查反馈的情况分析,学生在学习政治过程中存在一个重要不足就是对政治文本知识的理解和语言的驾驭能力还十分缺乏,说明学生对政治知识的理解,解决政治问题的方法还有待于提高。而阅读是基础,没有文本的感知,技能难以养成。探究性阅读的提出,从学生主体地位出发,以一个新的视角,重新审视政治教学,强调学生对阅读文本的自主、研究和创新,对实现政治教学的知识、能力与人文目标,具有划时代的积极意义。
  二、思想政治课堂阅读教学的现状
  在当前初中政治的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着单调、乏味的现象,忽略了对学生自主探究意识和创新意识的培养。这主要是受传统的教学观念的影响,忽视了“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忽视了学生主动参与和实践活动在认识发展中的作用。这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教学观念方面的、教学方法方面的,但我认为还与我们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不重视课内、课外阅读有关。有人一提起阅读,就只认为是语文方面的,认为要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特别是写作能力,不能只靠课本的几亩口粮田,而应该大量增加课外的阅读面。但却不知道对于学生学习政治、学好政治也是一样的。正因为对现有教材阅读能力的不足以及对课外阅读的忽视,所以学生上课发言时无话可说,即使有话可说也是泛泛而谈,教师上课讲一些观点学生接受时也是十分吃力,什么双向交流、什么师生互动,都成了一句空话,结果形成了老师讲、学生听,课堂上死气沉沉,老师讲得吃力,学生听得乏味,课堂教学的质量就大打折扣。
  三、在课堂教学中大胆践行阅读教学
  第一,深入研究教材,通过扎实的阅读把教材读透。
  政治课教学培养学生的课本阅读能力,不仅对学生当前学习成绩的提高有利,对学生的中考有利,而且对学生今后的终身发展也很有利。因此,教师应该充分使用好政治课本这个“本本”,在进行教学活动时,渗透对学生阅读政治课本的能力的培养,教给学生阅读、理解政治课本知识的策略和方法。
  自实行新课程改革以来,思想品德教材更趋于灵活、实用、与社会融合、与生活息息相关的特征。现行的思想政治教材变化最大的是删除了原教材的“练习”,增加了“阅读与思考”。教师应联系新教材的结构特点,把握教材的整体性,充分认识“阅读与思考”在教学教育中的重要地位。新教材按字体的格式和变化,在教学内容结构方面分为主题探究、情景导入、阅读与思考、正文、典型事例五个部分。各部分有其相应的功能,适应教与学的需要,使教学基本内容、基本线索和基本要求更清晰,教师更易把握。“阅读与思考”从功能上取代了原教材的“练习”,但它与“练习”相比,不仅可以检测学生对课本知识的识记、理解和运用程度,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学生通过对阅读材料的思考,从多角度去解决问题,增强创新意识和提高创新能力。
  第二,在阅读教学中善于抓重点,找联系,激兴趣。
  美国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乐趣,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思想品德课本不像小说、连环画那样具有很强的故事情节、轻松有趣的语言,有部分学生认为现行的课本内容过于抽象,抓不住关键的知识点,案例、图片不能用较准确规范的语言表达清楚,从而产生畏惧、厌烦情绪。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没有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正确的阅读方法,缺乏阅读兴趣。
  在教学中教师应从激发学生的兴趣入手,着力对学生的阅读能力进行培养。教材中含有较为丰富的诱因:案例故事的生动性,名人名言的哲理性,“想一想”“议一议”的探究性,插图、照片的直观性,相关链接的权威性,是激发阅读动机的有利条件。学生在动机的驱使下阅读,并体会到一种阅读的成效感、阅读的乐趣,因而变得乐于阅读。另外教师还应从报刊、杂志中精选出与课文有关的阅读内容,在课堂中安排适当的阅读时间,久而久之,就利于形成阅读习惯。如我在讲“爱国主义”这个内容时,为了帮助学生理解“爱国主义”的深刻含义,例举了“阿拉法特的头巾”并提问:我们在电视上看到的阿拉法特,为什么不管在什么场合总是围着一块头巾,而且将左耳露出?学生虽然在电视中经常看到阿拉法特的这种装束,但并不知道其中的奥秘,因此注意力空前集中,兴趣倍增。这时我饱含深情地解释道:阿拉法特所围的头巾白格代表居民,红格代表沙漠中的贝都因人,黑格代表农民,他把左耳故意露出,使头巾呈不规则的巴勒斯坦地图形状。阿拉法特将代表其国土的围巾日夜顶在头上,以示不忘复国之志。在学生震惊之余,我将问题引向深入:“阿拉法特出身富裕的家庭,30岁时就成为了百万富翁,是什么力量使他放弃享乐的生活而投身于充满流血牺牲的中东战场呢?”通过这一事例的讲解,学生对爱国主义的含义有了深刻的理解,认识到爱国主义就是对祖国深厚的感情和为祖国献身的精神。通过阅读――分析――内化的活动设计,使学生在主动探究中实现学习目标。
  第三,传授科学的阅读方法,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1)分析标题,精读概念。
  标题条目是标题的外在形态,是内容的载体。只有剖开“形”才能抓住标题的“眼”而后才能入“神”。思想品德学科中概念特别多,几乎贯穿全部的教学内容,而且又较为抽象,学生很难记忆、理解。但概念的形成和掌握,直接关系到学生“双基”的掌握和对课文中心及论点观点的接受。在阅读思想品德概念时,主要抓住关键词,分清哪些是修饰词,哪些是表示范围的,哪些是揭示内涵和本质特征的,词组与词组间是并列关系还是否定关系,从而引导学生剖析词义、理解词所表达的内容。在进行概念教学时,还要经常进行对比阅读。如国体与政体、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等。经常进行这样的训练,能提高学生对文字的悟性,能在遇到一个新概念时较敏锐、准确地抓住关键词,较好地把握概念的本质特征和非本质的特征。
  (2)重读关键词,帮助学生抓住知识重点。
  所谓“关键词”,就是指课文中寓意深刻,能突出地揭示概念、原理的本质属性或特征的一些词语。最、首要、前提、基础、基本、关键、核心、主要、主导、实质、本质、根本、根源、标志、目标、目的、原则、源泉、决定、第一,等等,就属于“关键词” 。教材中的关键词是很多的,它们在课文中起到画龙点睛的重要作用。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采用重读关键词的方法,暗示学生要抓住这些知识的重点,或要求学生在课本上对关键词划上点、线、圈、勾等着重号,或用彩色把关键词加以突出。
  (3)运用图式,强化记忆。
  阅读需要有思考伴随。对于课文内容的理解,教师可以针对实际情况设计一些图式。图式法的运用,能使具体的内容与抽象的内容拉近距离,有利于对某些思辨性的问题进行推理,有利于集中阅读的注意力,帮助学生对阅读内容迅速而准确的记忆。
  (4)延伸空间,拓展视野。
  阅读课外的政治书籍,是拓宽和深化思想政治课堂的知识,保证和提高思想政治课教学质量的一条重要途径。因此,应指导学生阅读一些课外的思政书籍。在课外读书活动中,提倡学生写读书笔记或结合实际情况写政治小论文,让学生能在提高阅读能力的同时把书本知识与课外知识有机地结合为一体。
  责任编辑 黄日暖

网站地图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免责声明 | 在线留言 | 友情链接 | RSS 订阅 | 热门搜索
版权所有 QQ空间素材网 www.qzonea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