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数学备考不要忘“本”】 2018高考数学多长时间

时间:2019-06-21 05:07:45 来源:QQ空间素材网 本文已影响 QQ空间素材网

  近几年来各省市的高考数学试题中出现了许多课本例题、习题和背景知识的痕迹.按理说如果学生熟悉课本的话,这些题目是学生较容易得分的.然而据统计,在这些题目上失分的学生较多,更有甚者,有很多学生并不知道这些题目的原型来自课本.因此,我们会很自然地思考一个事实:我们的学生不熟悉课本,或者我们教师不重视课本.
   在目前的高考备考中许多教师和学生往往过分依赖教辅资料,将课本抛于一边,只强调解题训练而忽视课本阅读,从而导致学生缺乏阅读数学课本的能力和习惯,更谈不上熟读数学课本了.即使老师强调要学生备考期间多读课本,但学生们不知道该读什么,也不知道怎么读,从而学生们阅读课本的效率很低,慢慢地学生们就觉得没有阅读课本、回归课本的必要了.其实,备考期间学生需要教师指导阅读课本的方法,让学生能在阅读课本中读出要点,读出体会.如何结合教学实践,在高考数学备考期间指导学生阅读课本、回归课本呢?
   一、注重引导学生理解课本概念、公式、定理的本质
   例1:(2009年高考理科陕西卷)定义在R上的偶函数f(x)满足:对任意的x1,x2∈(-∞,0](x1≠x2),有(x2-x1)(f(x2)-f(x1))>0.则当n∈N*时,有( )
  (A)f(-n)< f(n-1)< f(n+1)
  (B)f(n-1)< f(-n)< f(n+1)
  (C)f(n+1)< f(-n)< f(n-1)
  (D)f(n+1)< f(n-1)< f(-n)
   条件“对任意的x1,x2∈(-∞,0](x1≠x2),有(x2-x1)(f(x2)-f(x1))>0”实际上想表达的意思是函数f(x)在(-∞,0]上是增函数.下面我们看人教版必修1第28页增函数的定义:如果对于定义域I内某个区间D上的任意两个自变量的值x1x2,当时x1<x2,都有f(x1)<f(x2),那么就说函数f(x)在区间D上是增函数.新课标的命题越来越注重对于概念本质的考查,并综合考查文字语言、图形语言和符号语言的阅读理解能力.相比课本中增函数的概念,本题只不过作了一个恒等变形并结合奇偶性进行考查.如果学生能理解增函数的概念的本质,就能快速地作出正确的判断.概念、公式、定理等的文字语言非常精炼且抽象,在高考备考中需要我们引导学生从分解、恒等变形、举例说明、证明、顺用、逆用等方面去透彻理解概念、公式、定理的本质,要求学生在课本中写出自己的体会.
   二、注重课本例题、习题的变形和拓展
   例2:(2009年高考理科海南、宁夏卷)为了测量两山顶M,N间的距离,飞机沿水平方向在A,B两点进行测量,A,B,M,N在同一个铅垂平面内(如示意图),飞机能够测量的数据有俯角和A,B间的距离,请设计一个方案,包括:①指出需要测量的数据(用字母表示,并在图中标出);②用文字和公式写出计算M,N间的距离的步骤.
  本题和人教A版必修5第一章解三角形 “1.2应用举例”一节例2(第11页)完全一致.下面列出这个例题:如图,A、B两点都在河的对岸(不可到达),设计一种测量A、B两点间距离的方法.
  相比教材中的例题,这道高考题将水平面上的测量变成了铅垂面上的测量,并改变了问题的背景,但是解题思路完全相同.同时,教材中在解完这道例题后提出了“请同学们想一想,还有没有别的测量方法”.这句话成了这道高考题中两个解决方案的来源.如果学生在高考备考过程中梳理课本例题,就能轻易地解答出该题.
   例3:(2008年高考理科江苏卷)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以Ox轴为始边做两个锐角?琢,?茁,它们的终边分别与单位圆相交于A,B两点,已知A,B的横坐标分别为■,■.(1)求
  tan(?琢+?茁)的值;(2)求?琢+2?茁的值.
   本题来源于人教A版必修4的练习题.
   原型一:第138页习题17:已知tan?琢=■,tan?茁=■,求tan(?琢+2?茁)的值.
   原型二:第146页复习参考题A组第3题:已知?琢,?茁都是锐角,tan?琢=■,sin?茁=■,求tan(?琢+2?茁)的值.
   相比较于上述两道练习题,这道高考题改变了已知条件,要求学生先通过三角函数的定义求出cos?琢=■,cos?茁=■.从实际考查的情况来看,这道题给那些单纯训练解题而忽视课本概念、忽视变式练习的复习方式以沉重的打击.据当时统计的数据,有相当多的学生在这道题上失分.如果我们在处理课后习题时注意多作变式训练,不就题练题,那么学生就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
   在高考复习备考中,要回归课本梳理课本的例题和习题,课本中的例题和习题是经过专家们精挑细选的,大部分都是以前的高考试题,具备了典型性、示范性和代表性,是最能反映课本知识运用的题目.而改造课本例题、习题是目前高考命题的一个重要方向,因此,我们要引导学生熟悉这些例题和习题的背景、解法,并引导学生以小组探究的方式改变条件、改变问题去做变式训练.
   三、注重课本背景知识的探究
   例4:(2003年上海)设函数
  f(x)=■,利用课本中推导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方法,可求得f(-5)+f(-4)+…+ f(-1)+f(0)+ f(1)+…+f(5)+f(6)的值为 .
   关于这道题,如果没有提示“利用课本中推导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方法”去解题,那是很难做到的.然而这道题为了降低难度,提示了学生“利用课本中推导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方法”,目的是想考查学生对课本背景知识的掌握程度.课本中推导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方法是倒序相加法,在人教A版必修5第42-43页有详细的思路 ,只有熟悉倒序相加法的原理才能较快地解决此题.像这样的知识有很多,比如人教A版必修5第55页推导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方法、人教A版必修5第91页“错在哪里”、人教A版必修5第5页推导余弦定理的方法、人教A版必修4第125-126页推导的方法,等等。因此,在高考备考中要回归课本熟悉课本中推导定理和公式等的解题方法,深挖掘这些背景知识,让学生能留下深刻的印象.
   责任编辑 罗峰

网站地图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免责声明 | 在线留言 | 友情链接 | RSS 订阅 | 热门搜索
版权所有 QQ空间素材网 www.qzonea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