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贫困生资助政策 [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研究]

时间:2019-06-08 04:47:30 来源:QQ空间素材网 本文已影响 QQ空间素材网

   【摘 要】近年来,贫困生资助工作走向新的局面,高校资助项目呈现多样化局面,越来越多的学生在国家、学校以及社会的资助下得到帮助,顺利完成了学业。文章以史论系学生资助工作为例,结合问卷调查,对受资助学生进行了相关状况的分析,阐述国家和学校资助政策的现状及成效,分析资助工作的利弊,对资助工作中的难度和原因进行分析,提出有效探索和建立完善健康的资助政策和见解。
   【关键词】高校 贫困生 资助 完善
  
  近年来高校贫困生资助政策进行了相应的调整,不仅资助项目增加了,而且资助金额也呈现逐年增加。教育部为保证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初步建立“奖、贷、助、补、减”有机结合的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新体系。
  史论系学生资助状况分析
  1.贫困生比例分析
  史论系贫困生资助,自建系以来资助工作已经进行了十一年,从2000级~2010级已经资助学生近百名,史论系贫困生大多来自于陕西、山东、河南、江苏、湖南等地的贫困地区,下表是史论系部分年级贫困生情况分析表,可以清楚地看到近几年史论系贫困生比例情况。
   史论系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分析表
  
  
  2.经济压力、学习情况及就业问题
  贫困生由于家庭经济情况,所以在就业取向中比较现实,他们更注重的是就业结果是否能满足经济需要,所以大多数贫困生在上学期间因为经济的问题走向社会参加工作,毕业后对选择工作没有苛刻的附加条件。同时由于经济问题,贫困生大多重视参加社会实践,及早进行勤工助学,因而缺乏对学业成绩向上的动力,部分程度上影响了学业成绩。根据史论系2007级学生第一学年的综合考评,排在前十名的学生中只有20%是贫困生,史论系专业就业面相对不宽,贫困生毕业去向基本上趋向各地的文化艺术拍卖公司,在国有事业单位就业的基本上寥寥无几。
  3.贫困生心理状况
  据美术史论系贫困生调查问卷表明,46%的贫困生有较大的心理压力,如下表详细所示:
   美术史论系贫困生心理压力程度情况表
  
  
   鉴于贫困生的心理压力情况,在工作中将重心放在关注贫困生心理研究和心理救助是刻不容缓的,在资助工作中,不能只解决他们的经济问题,同时要解决他们的心理问题。诸如召开座谈会,关心他们的学习情况,思想状况以及帮助他们做好就业规划等等。
  高校资助政策以及资助政策的利弊
  新资助政策体系在高校形成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国家助学贷款、勤工助学、学费减免等多种形式的资助体系。“集中解决经济困难学生生活费问题,以国家助学金为主以勤工助学方式为辅,解决经济困难学生学费、住宿费问题以国家助学贷款为主,以国家励志奖学金等为辅。新资助体系,从资助范围看,国家励志奖学金由每年的0.3%扩大到3%;高校国家助学金由每年的3%扩大到20%”[1]。无论是资助范围还是资助强度与过去相比都大大增加了。
  1.国家助学贷款
  用于资助贫困生交学费的一种普遍形式每生每年可以申请6000元用于交学费,国家助学贷款是一种相对期限较长无担保的信用贷款,而且在上学的四年之中学生无需承担利息,国家将贴补利息,这种方式解决了困难学生的大部分学费负担,但由于银行对无担保的贷款存在风险顾虑,所以审核条件比较严格,为了尽量减少风险,所以对贷款限制得较严格,也是迫于国家的压力不得已而为之的一种方式。而且事实证明,在学生毕业以后,由于各种原因,各高校学生还款率较低,违约率较高,也造成这个工作后续的问题,致使银行因为高校国家助学贷款的高违约率而停止对国家助学贷款,从2009年开始,这项工作基本停滞。
  2.生源地助学贷款
   “尽管国家一直在推进国家助学贷款工作,建立了风险补偿金制度,推动了生源地助学贷款申办工作。但由于国家助学贷款的政策性与银行的赢利性的根本矛盾没有解决,国家助学贷款回收的良性机制没有建立,使得国家助学贷款工作仍存在困难,在具体工作中,仍存在着“学校主动,银行被动,学生着急”的现象,存在着现行助学贷款政策不符合学校发展实际,贷款程序烦琐,相关法律条文滞后等问题,缺乏长效管理机制。”[2]从2010年开始各高校鼓励学生申请生源地贷款,这个项目相对在学校申请助学贷款来说,因为在生源地申请且有家庭担保,不会出现高违约率,今后的助学贷款将向生源地贷款的方向良性发展。
  3.减免学费
  伴随着高校交学费就首先出现的一种资助方式,解决了部分贫困生的学费和生活问题,但辐射面较小,受资助的学生比例较小,不能解决大部分贫困生的问题,而且由于受资助学生比例较小,在评选的时候不仅给评审的老师增加了工作的难度,对学生的困难程度只能在学生中进行了解,存在的问题是了解不够全方位。
  4.国家励志奖学金
  国家励志奖学金用于奖励资助品学兼优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每人每年奖励5000元,约占在校生数的3%。这个资助项目是经过数年贫困生资助,经验的积累,也是国家对贫困生资助政策的发展和进一步完善,这种资助形式相对而言对学生的学业有一定的帮助,国家励志奖学金是具有奖励性质的,对那些家庭困难但同时学业成绩较好的学生的一种奖励性的资助,有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调动,是一种具有良性发展的资助形式。
  5.国家助学金
  国家助学金用于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每人每年全国平均资助2500~3500元,约占在校生数的20%。这种资助形式更多的是考虑家庭贫困因素,对成绩的要求相对较低,资助面广,受助学生数量较多,发放的形式是每个季度发放一次,有利于学生合理消费,但弊端是学校对贫困生的认定难度较大,可能有不合理现象存在。
  6.国家奖学金和学校奖学金
  国家奖学金主要用于奖励特别优秀的学生,每人每年奖励8000元,完全以奖励的形式对学生进行经济资助,但奖学金的资助形式涉及每个学生,包括非贫困学生,它的目的是奖励刻苦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所以并不是专门针对贫困生的资助形式。
  7.勤工助学
  勤工助学是通过学生的劳动获得一定报酬的资助方式,这种方式不考虑劳动强度与劳动所得的关系,仅仅只是一种资助形式。但勤工助学由于岗位有限,所以很难让所有的贫困生收益。但是从贫困生自身发展上的确有积极的作用,因为让一个学生靠自己的劳动去获得报酬比直接用金钱资助更有意义,对贫困生的心理健康发展也是有好处的,因为“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通过劳动获得报酬,学生也会更加珍惜他的劳动成果,但目前勤工助学岗位太少,而如何使勤工助学方式更好更大地发挥作用,还是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
  资助工作中的难度和原因分析
  1.助学贷款体系问题和难度
  银行是盈利企业,不是慈善机构,追求的是商业利益的最大化,而国家要求银行给高校贫困生贷款,对银行来说不仅收益低、成本高而且还有风险存在,银行给学生助学贷款是被迫的、谨慎的。对高校而言,给学生解决困难是迫切的,但同时又无法承担银行提出的苛刻责任条款。另外,国家助学贷款的最高额度每年6000元,以艺术院校为例,每年学生的学费超过万元,6000元对解决学生学费问题远远不够,而且批复手续繁琐严格,下拨款项的速度也较缓慢,对解决学生的紧急问题有一定难度,经过若干年的检验,国家助学贷款已如同鸡肋,而生源地贷款可能具有一定的潜力,有待观察。
  2.贫困生认定难度
  每年贫困生的认定都是让人头疼的问题,因为近年来贫困生数量增加,而目前国家还缺乏统一的标准和有效认定手段,对高校而言难度很大,因为我们看到的只是学生手中的几页贫困证明材料,以及入学后老师和同学们之间的相互了解,不能看到学生真实的家庭情况。另外,各个地区的经济发展不平衡,认定中也存在人情因素,各地的认定标准也大相径庭,无法形成统一的认定标准,难免存在学生弄虚作假,虚报家庭经济情况,骗取资助的现象存在。
  3.资助工作开展难度
  学校落实国家各项资助政策结合学校自身的资助项目,确实帮助了不少贫困学生,但是,由于贫困生认定的难度及难以辨别的困难程度,一些学生浑水摸鱼,长期欠缴学费,使学校每年都有大量资金不能有效收回,而学费是高校的主要收入来源,不能有效收回学费,使贫困生学费减免工作的程度受到限制。
  奖学金对鼓励贫困生刻苦学习有一定帮助,但大部分贫困生不够刻苦,学业成绩平庸,获得高额奖学金的贫困生较少。
  目前的贫困生资助,重在经济和物质方面的救助,对贫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相对薄弱,有些贫困生的感恩、诚信意识较差,心理存在问题,对贫困生的全面发展和个人成长有负面影响。那么如何使贫困生既得到经济帮助,同时也得到相应的心理辅导和精神资助,是值得重视的问题。
  有效完善资助工作
  1.完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档案
  通过建立贫困学生信息档案,加强资助项目的统计管理,合理配置资助资金,确保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最大限度地享受到各项资助政策。同时,关心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生活,利用元旦等节日组织团拜会与贫困生共度佳节,对部分学习、工作积极认真和家庭贫困的学生进行奖励,体现大家庭的温暖之情。
  2.实地走访的重要性
  贫困生家庭实地走访调研,应当是贫困生资助工作的前提,而且有助于资助工作的良性循环,减少弄虚作假等现象的发生,还能将工作落到实处,对真正需要帮助学生的发展具有事半功倍的作用,但如何将这项工作有效进行,如何简化实际操作的过程,用最小的代价实现最大的作用。笔者认为,如果将调研工作分成几个小组分片调研,进行相应的实地走访,形成完整的工作报告,对后续资助工作的简化,对虚报和瞒报家庭经济情况的学生也具有震慑性和有效的制约性,通过实地走访可以给予特别贫困的学生全免学费,从而解决贫困生交不起学费的问题,杜绝造假现象。
  3.贫困生诚信、感恩教育的重要性
  “感恩图报”是传统美德,“知恩图报”、“受人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等古语,都体现和包含着“感恩”情结。然而近年来大学生诚信意识逐渐缺失,考验着传统道德观和为人处事原则。笔者以为无论是小学生还是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进行诚信和感恩教育是非常必要的,这种教育对一个人的一生发展都很重要。在大学阶段,这种教育仍然不能放松,应该在学生课余时间以讲座、实地考察、结对帮扶等形式,对学生进行这些方面的教育。
   4.实地走访和学生民意测验的辅助作用相互结合
  在学生资助工作中,首先一定要按照文件要求进行工作,还要结合学生民意测验,这是目前开展资助工作,认定贫困生的有效方式之一,但笔者以为最有效、最合理、最公正的方式应该是三结合,结合学生实际、结合民意测验、结合实地走访,只有这样才能更好、更有效地解决贫困生的实际问题,从而真正杜绝弄虚作假现象的存在。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关于建立健全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的意见.国发[2007]13号.
  [2]丁云祥.我国贫困学生资助体系的困境与对策研究[J].西北大学学报,2007(5).
  作者单位:西安美术学院 陕西西安

网站地图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免责声明 | 在线留言 | 友情链接 | RSS 订阅 | 热门搜索
版权所有 QQ空间素材网 www.qzonea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