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国宝 [揭开故宫国宝神秘面纱]

时间:2019-02-07 04:55:41 来源:QQ空间素材网 本文已影响 QQ空间素材网

  本刊去年连载《拍案说故宫》后,在广大读者中引起了一定反响,编辑也接到了一些读者的信件,对故宫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为了回答读者提出的许多问题,近日,本刊记者专访了文化部副部长、故宫博物院院长郑欣淼。
  郑欣淼,陕西澄城人,生于1947年10月,曾任陕西省委副秘书长、省委政策研究室主任,中央政策研究室文化组组长,青海省副省长,国家文物局副局长。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鲁迅研究会会长。2002年9月后,任文化部副部长、故宫博物院院长。
  记者(以下简祢“记”):郑院长,故宫在中国乃至全世界都是非常重要的文化遗产,请您先谈谈故宫的历史地位和文化价值,它在中国人的心目中到底占据着什么样的地位?
  郑欣淼(以下简称“郑”):600年前,永乐皇帝下诏营建北京宫殿。近500年中,明清两代24个皇帝在此演出了他们的悲喜人生,留下了供后人品评的历史风云。过去故宫是皇宫,而现在,它变威了博物院;是古建筑,同时又有150万件文物藏品。我们都知道,皇宫不是一般的建筑,它的地位很高,过去它是中国封建等级制度和帝王威严的体现,今天它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象征和载体,是中国“大一统”观念的体现。所以说.故宫不是一般的博物院,藏品也不是一般的藏品。
  故宫是世界上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皇宫建筑,占地100余公顷,现存8700多问房屋。这样的皇家建筑在世界上是少见的,同时也是原址保护陈列的皇宫博物院,是非常珍贵的世界遗产。
  故宫所藏文物本身是国宝,同时它也有一定的政治意义。古代有传国玉玺,皇家的收藏其实也有某种“传国”的涵义,表示着它对前代的继承,代表着政权的合法性。蒋介石在离开中国大陆前,把故宫的部分文物弄到台湾,除了文物本身的价值,应该说也有争夺政权正统性的含义。所以说,故宫不是简单的宝贝多、东西好,而且还被赋予了一定的政治含义。
  谈到皇家对前代收藏的继承,故宫所收藏的文物有它清晰的历史脉络。例如,故宫现在有青铜器一万五千余件,其中商周的占三分之一,有铭文的也占三分之一,反映了中国很久远的历史。书画最早是晋代的。如东晋顾恺之的《洛神赋图》、隋代展子虔的《游春图》、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等,以及西晋陆机的《平复帖》、东晋王王旬的《伯远帖》等,都是几出几进皇宫,部有千年以上的历史。故宫有书画14万件、陶瓷35万件,所收藏的各国钟表也是世界上最多,最好的,连外国人都对这些赞叹不已,不久故宫就要到英国去办钟表展览。皇家收藏,因为它凭借着皇帝的最高权势,反映的是历朝历代文化艺术的顶峰。故宫藏品门类齐全,每一类都有最好的艺术品。书法、绘画、陶瓷、青铜器、玉器等,最典型地体现出中华文化的灿烂辉煌,又和皇宫紧密联系在一起。
  现在故宫文物分隔两地――北京故宫博物院和台北故宫博物院。两个故宫博物院的互相交流是必然的。比方说“三希堂”法帖,现在《快雪时晴帖》在台湾,如果不知道皇宫是什么样子,不和在北京故宫的《中秋帖》、《伯远帖》两帖放在一起研究,就很难弄清“三希堂”法帖的全部内涵和价值。
  1925年故宫博物院的成立,是中国博物馆历史上崭新的一页、在成立之初,就制定了《故宫博物院组织法》,催生了中国博物馆学的发生和发展,也是中国现代文化史上的重大事件。现在,每年到故宫参观的游客达到八百多万,其中外国游客达到六分之一。外国人看长城,看故宫,就看到了具象的中华文化。它对中华文化在世界的传播,是有着重要作用的。所以说,故宫所体现的历史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核心价值,是最有代表性的。
  记:2005是故宫博物院成立80周年,2006年是故宫建宫600周年,这两个数字反映了故宫的过去。请问您,还有哪些数字可以反映故宫的未来?
  郑:有几个重要的数字,从时间上说,是2010和2020。另外,有一些数字是需要我们艰苦的工作而找到的。
  2010年,故宫要完成对院藏文物的清理工作。从2003年开始,故宫提出用7年时问,到2010年,完成对文物的清理工作。故宫博物院过去比较封闭,人们不知道故宫里到底藏些什么东西。台湾作家李敖在《凤凰卫视》的电视节目中说:故宫的文物精品都到了台北,北京故宫只是个“空壳”,没有“瓤”了。我是在出差时无意中看到这个节目的。台北故宫博物院的负责人也说:台北故宫有“宝”无“宫”,北京故宫有“宫”无“宝”。这恐怕成了许多人的认识。应该说,北京故宫所藏文物,不但在数量上远远多于台北故宫,而且文物精品在整体上也无可争辩地多于台北故宫。虽然文物是不能互相替代的,但是绝大部分在咱们这里,好东西总体在咱们这里。可是,现在拿不出一个十分准确的数字,故宫到底有多少文物,这就需要进行艰苦的清理工作。摸清家底,清理完成之后,才能让像李敖先生这样的朋友们心里清清楚楚。
  故宫文物大致有150万件,清理之后就要搞清准确的数字,要准确到每一件,同时要出版故宫藏品总录,公开向社会发行。例如故宫有14万件书画,清理结束后就要出版全部总目录。重要的书画精品,还要出版图录。其他的青铜器,瓷器以及古建筑等都要出版目录和图录。这样可以让社会大众更好地了解故宫,同时也更好地为学术研究服务。比如说,一个名头不大的画家,学者们要研究,故宫可能有他的一两件作品,我们目录上有,你可以来找我,我提供服务,供你研究。没有目录和图录,现在就做不到这一点。故宫古建筑要出图册,至少要印五十多卷,包括古建筑的传统工艺。
  同时,故宫文物也是重要的国有资产.我们在故宫工作的同志,是受国家委托来保管这些文物的,最后到底保管得怎么样,损坏了没有,要向国家和人民作出郑重的交待。只有完成了清点工作,才能做到心中有数。
  2002年9月,李岚清副总理找我谈工作的时候,明确告诉我到故宫来,很重要的一项工作任务就是要开始故宫古建筑的维修。规划到2020年,故宫的古建维修全面结束。当然,并不是说2020年后就不维修,维修保养是长期的任务,但大规模的维修到2020年就要告一段落,因为到那时候,就全面完成了故宫古建筑的内外环境整治和整体保护,使其常规维护进入良性循环的轨道。
  这两件工作,都是故宫最基础的工作。我来这几年,要做的就是基础工作,为故宫的长远发展打好基础。我可能干不到这两件工作都完成的那一天,但我在一天,就要把这两件基础性的工作干好。
  记:文物保护法已经颁布了二十多年,但对文物的内涵,全社会都有一个不断加深认识的过程。您长期从事文物保护工作,请您结合故 宫谈一谈对文物的独到见解。
  郑:文物法里面,对文物的概念有清晰的定义,并用法律的形式固定了下来。但对文物的内涵,它所承载的人文价值和历史意义,的确有一个逐渐加深认识的问题。2000年,故宫办了一个清代宫廷包装艺术展,对我引发了很大的触动,也加深了我对文物观念的进一步认识。
  以前,我们在文物的理解上比较偏狭,比如乾隆皇帝的一个马鞍子,前头有个钟表,我们把钟表取下来,送钟表部管理,马鞍子则由宫廷部管理。不知道皇帝的钟表,和马鞍子结合起来意义才大,它们是一个整体,不能分开的。对于文物的包装物更是重视不够。其实,文物的包装也很重要,各种器物的包装往往成为文物的一个部分。作为皇家收藏,文物支撑、包装、稳固的各种质地的附件,如匣、盘、座、托等,材料多为紫檀、漆器、珐琅、竹雕、织绣品等,制作则采用雕刻、绘画、镶嵌、烧造、编织等诸种工艺,器物与包装可谓红花绿叶,相得益彰,处处体现出皇权思想和皇家气派,同时氤氲着深厚的中华文化底蕴,反映了中国人特有的审美情趣。
  现在全国博物馆的文物,国家有统一的定级标准,故宫的文物则有自己的定级标准。我们有十万多件文物资料,这些资料里有好多东西,在别的博物馆都应是文物。比如件织绣品,在某博物馆是一级品,在我们这里仅仅作为资料。故宫有个武英殿,武英殿的“殿本”相当有名现在故宫还存有二十多万块殿本书版,质地是梨木、枣木,刻工相当漂亮,过去长期连“资料”的资格都享受不到。有的瓷器十分珍贵.甚至是孤品,但由于有残缺,我们就把它降为“资料”。所以有人说,在中国维纳斯肯定不能算艺术品,因为它有残缺。这是古董商的观点,不应该是我们现在文物保护工作者的观点。
  还有一些东西,过去不作为文物,现在看来,也有它的历史价值和认识价值。比如清代有个引见制度,规定每三年一次,各省大员都要进京朝见皇帝,聆听皇帝当面训示,皇帝也通过觐见来考察官员的才学品性等。觐见之前,每个官员都持有一个竹木签,上写自己的姓名、籍贯、八仕年岁等,以备皇帝垂询。宗室的官员用红头签,一般的是绿头签。我们有上万件这样的东西,过去都不作为文物,现在看它们有着重要的价值。还有腰牌,是进出皇宫的“通行证”,上面写着持有者的名字,还写着这个人的特征,比如“面白无须”,它是皇宫禁卫制度的体现,故宫有大量这样的腰牌,过去也不作为文物,现在对它们的认识也在提高。
  另外,皇帝及后妃们的两万多件书法绘画作品,过去不算文物,只算资料。因为他们不是书画家,有些作品不怎么样,甚至还有一些是别人代笔。其实代笔也反映了一定的历史文化现象。还有,1954年处理过一批宗教画,当时大概是从反封建的角度出发。其实敦煌的壁画也都是宗教画,宗教画本身也自有其价值和意义。
  所以说,什么叫文物,它的价值是什么,我们的认识是在不断深化的。文物不只是经济价值大的或者稀有的宝物,还包括一切反映人类历史文化的遗存。文物价值的评判,主要在于它自身所蕴涵的历史文化科学信息,而不是经济价值或别的什么。我们应该扩展文物的概念。文物不只限于传统的青铜器、瓷器、玉器,字画等方面,也不应简单地按某一年代作界限。许多具有科学、艺术、历史价值的东西,或是反映当代某些重大历史事件的物品,以及反映特定地区、时代、民族的图片,实物,当代的一些有代表性的艺术品等,都应作为文物开始收藏,抢救。这是个大问题,可做的工作很多,我们的思路应该更开阔,早一点动手去抓。
  记:郑院长,故宫的文物自“八国联军”开始,曾经不断的流失,而现在文物回归成为一个热潮,包括私人和民间都兴起了海外淘宝活动。请问在故宫文物回归上,国家将投入多大的财力?您对文物回归是怎么看的?
  郑:故宫到底流失了多少文物,这个问题很难回答。八国联军进故宫后,文物有损失,有的档案也有记载,但不多。其实之前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时候.抢走和毁坏的许多文物,以前也有摆放在故宫里的。《女史箴图》,原来在故宫建福宫花园的静宜轩摆放,后来放到了圆明园.从圆明园流失了,现在在大英博物馆。好多不是故宫流失出去的,但也是皇宫的一部分,特别是圆明园。故宫和中南海、颐和园、圆明园、避暑山庄、沈阳故宫等,是一个整体,所有陈列摆设是统一管理的,所以很难说故宫流失了多少,不如整体地去看,清代皇家宫廷到底流失了多少,也许更容易弄清一些。但要想找到准确的数字,那是非常难的。
  故宫文物的回归,我们的原则是有重要历史文化价值的,以前藏在宫廷里边的,都要回归。但也不一定非要全收集来,因为财力毕竟是有限的,但重要的文物一定要争取。例如隋代的《出师颂》,对故宫书画藏品形成系列意义很大.花了2200万,我们把它购买了回来。
  在故宫文物回归上,国家每年拨下来的经费有一千多万,但如果有特殊的重要的藏品,国家在这个经费之外还是给予支持的。比如今年年初有一幅据传是米芾的书法作品.当时对方要价五千万。故宫的态度是,先不说钱.如果是真的,就一定要想办法。但后来绝大多数专家学者感觉不太像米芾的,最后就没有买。可以说,对于文物的回归,国家是很支持的。
  至于最近民间兴起的海外淘宝,我认为总是件好事,反映了国家的强盛,客观上也对维护中华民族的文化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对社会各界的志士仁人保护文物的活动,我们都表示支持。但文物的回归,有时并不定要大张旗鼓、慷慨激昂地去做,还要讲究点策略。如果搞得声势很大,让人家认为哪一件东西故宫非买不可,志在必得,反而把价钱抬高了。例如圆明园的生肖头像、狗头、猪头,在报纸上一炒,后来价格就被抬得很高。
  对于文物的回归,我们在海外也有一些线索,有的正在谈。有许多爱国华侨和国际友人,对我们的文物回归工作做出了很多贡献,我们深表感谢,也和他们保持着长期的联系。

网站地图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免责声明 | 在线留言 | 友情链接 | RSS 订阅 | 热门搜索
版权所有 QQ空间素材网 www.qzonea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