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改不可忽视对学生求异思维能力的培养】课改

时间:2019-06-21 05:06:17 来源:QQ空间素材网 本文已影响 QQ空间素材网

  长久以来,许多人认为语文教学只是承载着语言文字的教学任务,与科学发明和创造毫无关联。其实,这种观点有失偏颇。语文教学担负着开启学生智慧、导引学生学会求异创新的使命。古今中外许多为人类留下宝贵遗产的人,他们在大胆的求异思维中做出了令人刮目相看的成绩。我国古代的晏子看起来其貌不扬,他出使楚国时,那让楚王困窘不堪的锋利的言辞令人赞不绝口,曹冲小小年纪就能准确称出大象重量的故事流芳百世;卡特从茶壶蒸汽掀动壶盖的现象中受到启发,发明了蒸汽机;牛顿从苹果落地发现万有引力定律……在语文课堂的日常教学中,如果教师能够适时地抓住时机、抓好对学生进行求异思维的训练和能力的培养,将会使学生终身受益无穷。
  
  一、课文主题分析要适时地渗透求异思维的训练和能力的培养
  虽然教材中许多范文脍炙人口,但文学的特性决定他们都是在一定历史时期为了某种需要服务的,如果抛开其主题,从另一个或几个角度去看那些素材,可以得出与原文主题不尽相同的结论,教师在教学中如果能做适度的求异思维的引导、分析,就可以较好地对学生进行求异思维的培养和训练。如,在进行《盲人摸象》教学时,教师可以针对盲人摸象各自得出的不同结论,让学生谈谈对自身成长和发展的启迪和感受,完全可以引导学生得出直觉有时也会欺骗人,感知事物时一定要全面,急于给自己还没了解全的事物下结论是不可取的等类似的结论。这样,既可以教会学生树立起在观察的基础上结合必要的思考是很重要的观点,又能有效地拓展课堂教学。
  再如,在进行《两小儿辩日》教学时,教师可以针对孔子无法解答“日出初、日中时”距人远近的问题,设置让学生谈感受的环节,完全可以引导学生得出学无止境,不可盲目崇拜名人,一个人不可能全知全能等类似的结论。这样,既让学生懂得了如何全面地看待、评价人的道理,又有效地拓展了课堂的空间。
  
  二、课堂口头表达训练时要穿插求异思维的训练和能力的培养
  语文课堂的任务不只局限于让学生懂得文中所蕴含的义理,更主要的是要让学生能够学以致用,学会用所学的知识和能力去触类旁通,自己逐步形成较为成熟的思想、立场、观点。如,在学习毛泽东作品《愚公移山》时,教师可以抛开当时写作本文的出发点,引导学生把材料放在现实生活中去分析和讨论:假如你遇到这样的问题,你会选择挖山还是选择绕行?(生活中,要是让你选择以最快的速度到达目的地,你会选择挖山还是选择绕行?)说出你做出这样决定的理由。在这种情况下,恐怕学生得出的结论就会与原文大相径庭。在引发学生进行这样辩论的同时,如果教师能适时地点拨学生结合写作如何从一定的角度选用材料,学生一定会得到更多的启发。
  再如,在进行《变色龙》教学时,如果教师能脱开原文主题,引导学生结合现实生活―“以变色龙为鉴来谈谈假如我们无法改变环境时,应如何学会适应环境?”学生可能会生发出许多与原文主题相异的见解和观点。若是再与写作教学结合起来,从选材、立意的角度进行启发,学生可能会在立意角度确定的前提下,在如何选材方面受到更多的启发。这样的课堂教学,能更大程度地拓展课文的学习作用和意义。
  
  三、分析文章义理时要鼓励学生锻炼自己的求异思维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不能仅仅局限于教参对教材的分析,做鹦鹉学舌般地照本宣科,而应该创新性地使用教参。只有这样,才能使范文张扬出文学作品本来的多元价值,也才能使学生心悦诚服地进行学习。如,在进行《皇帝的新装》教学时,教参对文章主题分析的侧重点放在了指责那位一心一意想着每小时要换一套新衣服的皇帝身上,这就有失偏颇了。就全文来讲,作者其实是通过这场看似滑稽的闹剧来揭示每个人骨子里的劣根性―爱慕虚荣。高高在上的皇帝、大臣如此,处在社会底层的普通百姓同样如此;只有涉世未深的孩子还没有被世俗恶浊的风气污染;其实真正应有的、健康的、纯正的社会风气应该是与孩子幼小心灵一样的纯洁、率真、朴素。教师如果能紧紧围绕“骗”字引导学生多角度、多层次展开“骗与被骗―骗子骗皇帝、皇帝骗骗子、皇帝骗大臣、大臣骗皇帝、大臣骗骗子、皇帝骗百姓、百姓骗皇帝”的分析、讨论,那么,学生对文章主题的理解就会更加深刻;此外,教师如果能引导学生就“一语道破真谛的孩子的话”进行讨论,启发学生去思考(联想)应如何做人(修炼自己的人格),学生在表达的过程中,对文章义理的理解会更加广阔、深远。
  再如,在进行《蚊子和狮子》教学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抛开教参对教材的分析,引导学生从狮子的强悍、蚊子的弱小的对比中,就“物不论大小,各有所长”联系现实生活,抛开褒贬色彩,就事论事地展开讨论,让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尽可能多地列举实例。这样,学生看待事物的辩证能力就会得到训练和提高。在教学引导学生学会客观地看待事物的文章《塞翁失马》时,教师可以适当地将哲学上的辩证观及其实例引入课堂分析、探讨之中,有的放矢地训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探索和实践中,对学生进行求异思维能力的培养和训练还要把握好时机和“度”的问题,教师要牢记过犹不及的古训。语文课改如果漠视对学生求异思维能力的培养和训练,说轻了是对学生全面发展的能力培养的缺失,说重了就是对学生创造能力的扼杀;当然,如果我们刻意地进行对学生求异思维的培养和训练,那也是对改革初衷的偏离,会导致教学的舍本逐末,也是得不偿失的;教师要将二者适度地把握好,才能使语文课堂教学改革收到较为理想的效果。

网站地图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免责声明 | 在线留言 | 友情链接 | RSS 订阅 | 热门搜索
版权所有 QQ空间素材网 www.qzonea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