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学反思的探索】初中数学教学反思

时间:2019-06-11 04:52:24 来源:QQ空间素材网 本文已影响 QQ空间素材网

   一、反思的意义及自的任何一个学生,不论其学习能力起点如何,都有必要通过多种途径对自己的学习进行反思,因为反思有着其现实的意义。   1.通过教学反思,学生能建立科学的现代的学习理念,并将自己
  的新的理念自觉转化为学习行动。反思的目的在于提高学生自我学习意识,增强自我指导、自我批评的能力。从教师的培养角度看,反思有助于教师更加关注自我专业成长的历程,有助于增强教师的教育责任感受。
  2.通过教学反思,整体推进学生学习质量的提高。反思不仅指向个人的,它也能指向团体。例如教师,的说课、听课与评课都可以是团体的。在这种团体的教学观摩、教学评比、教学经验的切磋与交流中,每一个参与者都提供了自己独特的教学经验,同时也都会从别人的经验中借鉴到有益的经验。多种经验的对照比较,就可以使每一位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全方位的反思。同样学生的反思也可以是团体的,让更多的学生通过自我反思总结出经验,肯定可以提高学习的效果。
  3.课堂反思,不仅要求发挥教师的主导地位,更要确立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因此通过反思,要求将发展教师与发展学生相统一,反思不仅要“照亮别人”更应“完善自己”。
  二、课堂中师生反思的多样化
  1.在解决问题中反思,掌握方法:学生解决问题时,往往没有对解题过程进行提炼和概括,只是为完成任务而解题,导致解题质量不高,效率低下。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整理思维过程,确定解题关键,回顾解题思路,概括解题方法,使解题的过程清晰、思维条理化、精确化和概括化。
  2.在集体讨论中反思,形成概念:“活动是感知的源泉,是思维发展的基础”。每个人都以自己的经验为背景来建构对事物的理解,所以认识相对有限。学生通过集体讨论和交流,可以了解同伴的理解,有利于丰富自己的思考方法,反思自己的思考过程,增强迁移能力。概念形成的关键是重视建构过程,而不仅仅是单调记忆,所以要注重引导学生通过集体讨论、争辩,宋促进个人反思,实现自我创新。
  3.在回顾知识获取时反思,提炼思想:在教学活动中,我们教师比较注重创设情境,引导学生通过操作实践、合作探究,主动获取知识。其实,在实际学习过程中,学生总是根据问题的具体情境来决定解题方法,这种方法受具体情境制约,如果不对它进行提炼、概括,那么它的适用范围就有局限,不易产生迁移。因为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在获取知识以后反思学习过程,引导他们在思维策略上回顾总结,分析具体解答中包含的数学基本方法,并对具体的方法进行加工,从中提炼出应用范围广泛的数学思想。
  4.在分析解题方法中反思,体验优势:学生在解题时往往满足于做出题目,而对自己的解题方法的优劣却从来不加评价,作业中经常出现解题过程单一、思路狭窄、解法陈旧、逻辑混乱、叙述冗长、主次不分等不足,这是学生思维过程缺乏灵活性、批判性的表现,也是学生的思维创造性水平不高的表现。因此,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分析解题方法的优劣,优化解题过程,努力
  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通过这一评价过程,开阔学生的视野,使学生的思维逐渐朝着开放、灵活、精细和新颖的方向发展,在对问题体质质的认识不断深化过程中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以促使学生形成一个系统性强、相互联系的数学认知结构。三、教师如何引导学生进行反思
  1.在解题的方法规律处反思
  善于作解题后的反思、方法的归类、规律的小结和技巧的揣摩,再进一步作一题多变,一题多问,一题多解,挖掘例题的深度和广度,扩大例题的辐射面,无疑对能力的提高和思维的发展是大有裨益的。例如:已知等腰三角形的腰长是4,底边长为6,求周长。我们可以将此例题进行一题多变。变式1已知等腰三角形一腰长为4,周长为14,求底边长。(这是考查逆向思维能力)变式2已知等腰三角形一边长为4,另一边长为6,求周长。(前两题相比,需要改变思维策略,进行分类讨论)变式3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一边长为3,另一边长为6,求周长。(显然“3只能为底”否则与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相矛盾,这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严密性)变式4已知等腰三角形的腰长为x,,求底边长y的取值范围。
  2.在学生易错处反思
  学生的知识背景、思维方式、情感体验往往和成人不同,而其表达方式可能又不准确,这就难免有“错”。例题教学若能从此切入,进行解后反思,则往往能找到“病根”,进而对症下药,常常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计算是初一代数的教学重点也是难点,如何把握这一重点,突破这一难点?教学方面可谓“千方百计”。在上完有关幂的性质时,没计了这样一个例题:请辨析下列各式:①a2+a2=a4②a4÷a2=a4-2=a2③-a3*(-a)2=(-a)3+2=-a5④(-a)0÷a3=0
  解后本人便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小结:
  (1)计算常出现哪些方面的错误?(2)出现这些错误的原因有哪些?(3)怎样克服这些错误呢?同学们各抒已见,针对各种“病因”开出了有效的“方子”。实践证明,这样的例题教学是成功的,学生在计算的准确率、计算的速度两个方面都有极大的提高。
  

网站地图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免责声明 | 在线留言 | 友情链接 | RSS 订阅 | 热门搜索
版权所有 QQ空间素材网 www.qzonea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