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测试宝宝的智力【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非智力性因素的发挥】

时间:2019-05-23 04:45:13 来源:QQ空间素材网 本文已影响 QQ空间素材网

  摘要:发挥学生非智力因素与开发学生智力是同一问题的两个侧面,二者辩证统一,不可分割。非智力因素的作用越来越引起广大教师的重视,它关系着素质教育的推行,制约着教育质量的提高。
  关键词:非智力因素 发挥 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2)01-0084-02
  
   智力因素是指人的记忆力、理解力、观察力、注意力、想象力等;而非智力因素是智力因素以外的一切心理因素,包括动机兴趣、学习习惯、情绪情感、意志性格等。现代心理学家认为:人是由生理和心理两部分组成,只有在身心全面发展的前提下,才能被称为健康的人;也只有在智力和非智力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才可能成为一个有作为的人。
   在近年来的语文课程改革中,非智力性因素作用越来越引起广大教师的重视。因为这一因素发挥得如何,关乎着素质教育的推行,制约着教育质量的高低。如何发挥好学生非智力因素呢?笔者结合二十多年的教育教学实践,浅谈以下几点”看法。
  1 调动学生的学习动机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内部动因。学习动机一旦形成,不仅使学生对所学内容有一定的指向性,即有主动积极的态度,浓厚的学习兴趣,注意力集中,而且也有一定的动力使注意状态、兴趣状态保持下去。据有关调查显示,目前我国中学生喜欢上语文课的学生不到15%,而数理化、英语则高达90%以上。究其原因,许多学生认为:语文没有数理化和英语那样用途大。动机的缺乏,自然就导致了语文教学的效率低下。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教育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和正确的人生观,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充分认识到学好语文课的重要性。语文课有工具性、基础性、人文性的特点,被称为学科之母,对学习其它各科具有重要的支持作用。只有引发学生在思想上的高度重视,才能使之产生远景性与近景性的学习动机,从而激发其学好这门功课的迫切愿望。
  2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需要的情绪表现,是在学习体验的 基础上产生的是否乐于去认识事物的意识倾向。浓厚的学习兴趣也是学习的一种内在动力,它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我国传统的教学中,重视教师讲,学生听。一篇文章从时代背景、作者介绍、生字词语,到段落层次、中心思想、写作特点等方面,教师都面面俱到,唯恐遗漏。学生被当成了一个盛装知识的容器,因而学习被动缺乏积极性。因此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树立起“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育思想,践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课改理念,根据教学的目标与要求,精心设计教学过程。采取多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激发学生兴趣。如在教学朱自清先生散文《背影》一文时,笔者提出四个问题,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1)本文是在什么情况下写的?(2)作者为什么要选取父亲的背影为全文的中心?背影的意义在哪里?(3)作者是怎样具体鲜明地刻画父亲的背影?这种写法对我们有什么启发?(4)文中短短的几处人物的语言描写,有什么作用?对这些问题,学生兴趣盎然,不停地翻书思考,讨论寻求答案,整个课堂沉浸在紧张而轻松有趣的氛围中,激发了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3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英国哲学家培根说:“习惯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因此人自幼就应通过教育,去建立一种良好的习惯。”我国现代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则认为:“教育就是培养人良好的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是学生非智力因素的重要方面,它使人终身受益。
   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应着重培养以下几方面的习惯:(1)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即读书时要“圈、点、勾、画”,学会做读书笔记,这对学好语文非常重要。(2)坚持写日记的习惯。为了提高写作能力,从升入初中就让学生坚持不懈地练笔,熟能生巧,花功在平时,得益于一生。(3)熟读背诵的习惯。中学时代是记忆的黄金时期,多读多背能积累知识,陶冶情操,发展智力,为语言的积累和运用打下基础,从而奠定学生一生的语言功底与文化底蕴。(4)善于思考质疑的习惯。善于思考,就是读书要动脑筋,边读边思考,因为学源于思,“学而不思则罔”;同时思源于疑,学问贵在质疑,小疑小进,大疑大进。胡适先生说“做人要在有疑处不疑,做学问要在无疑处有疑。”(5)踏实勤奋的习惯。即字要工工整整地写,书要仔仔细细地读,作业要认认地完成。勤奋学习对学者来说是一种可贵的美德,更是一种良好的行为习惯。俗话说“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一勤天下无难事”、“勤能补拙”。勤奋能弥补人智力因素上的先天不足。
  4 让学生树立学好的自信心
   所谓自信心,就是一个人相信自己有能力实现自己的愿望,对自己某方面的力量充分肯定。自信是一个人获得成功的重要心理品质,它使人产生向上奋进的动力,激励着一个有决心去克服困难,在学习、工作、生活中自强不息,成为强者。语文这门功课知识面广,内容杂,涉及字、词、句、篇、语、逻等知识及运用,涉及听、说、读、写各项能力的培养与运用,具有高度的综合性与实践性,学习语文的过程是一个充满曲折坎坷的历程,毛泽东同志也曾说过“语言这个东西,不是随便可以学好的,非下苦功夫不可。”因此培养学生自信心显得尤其是重要。
   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呢?首先是贯彻多鼓励,少批评的原则。俗话说:“数子十过,不如奖子一长。”心理学研究告诉我们:人在被激励的条件下,其自身潜力的发挥是平时2至3倍;教育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唤醒和激励。其次,要多让学生创造成功的记录。一般情况下,一个人的自信心与他的成功成正比,成功越多,自信心越强;反之失败愈多,则自信心愈弱。教学中教师要千方百计为学生搭建成功的平台,这是学生产生自信心的基础。再次,要遵循贯彻循序渐进的原则。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制定不同的目标,因人而异,因人施教。同一学生不同阶段有不同目标,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切忌搞一刀切,要求过高,这样反欲速不达,丧失学习的信心
  5 塑造学生坚强的意志和良好的性格
   在现实的农村初中班级教学活动中,教育对象的主体是独生子女和留守儿童,其父母双双外出打工,他们留守家中随爷爷奶奶生活,不少学生养成了娇生惯养、任性、懒惰的不良习性;或意志薄弱,畏惧困难,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在教育活动中,要充分发挥语文课程“文以载道”的优势,深入发掘课文丰富的思想资源与人文内涵,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如教《谈骨气》一文时,教师对孟子的言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屈”进行深入剖析,强调指出“不淫”、“不移”、“不屈 ”是伟大人格的写照,又是坚强意志和优良性格的反映,以此警醒学生,催其奋勉。再进一步联系孟子的名言“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培养学生面对困苦挫折的正确态度和乐观主义精神。在教学有关红军长征题材的课文时,要引导学生领悟长征精神,大力进行革命传统教育,要使学生深刻地认识到干一番事业,无论个人或团体,都必须要有坚强的意志、不畏困难的精神。我们学习成才也一样,没有这种精神是不行的。从而加深学生对“苦”的磨练与事业成功之间关系的认识,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
   发挥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与开发学生智力,是同一问题的两个侧面,二者辩证统一,不可分割。一方面,非智力因素参与智力活动,使它得以坚持下去,并取得最后成功;这就必然要促进智力的发展,补偿智力的先天不足和某些弱点。另一方面,发展智力的过程也是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的过程,因为开展智力活动对非智力性因素提出了一定的要求。只有让非智力因素充分参与到智力因素的认识活动中,才会有好的教育教学效果,从而为学生全面发展与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网站地图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免责声明 | 在线留言 | 友情链接 | RSS 订阅 | 热门搜索
版权所有 QQ空间素材网 www.qzonea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