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课外资源,,开发实践园地_综合实践课程中资源利用

时间:2019-04-11 05:17:33 来源:QQ空间素材网 本文已影响 QQ空间素材网

  校办《写作学习报》聚焦新课改,以发表师生原创作品为主。运行十余年来,发行300多期,500多万字,许多篇章为教育报刊录用,促进了师生和学校的共同发展。学校从教学管理的视角切入,以其为平台承担吉林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利用开发课外教学资源,以点带面,推动全校各科教改,成绩显著,多次获奖,“小报写出大文章”。主要做法和体会是:学校搭台,师生唱戏;课题导向,科研先行;定位普及,鼓励参与;独立运作,配合课堂;用稿导向,贴近生活;育人为首,把握契机;上网结集,激励效应;因陋就简,追求实效。
  陆游有诗云:“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提出,“高中语文课程要满足多样化和选择性的需要,必须增强课程资源意识,重视课程资源的利用和开发”;“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学校应积极创造条件……给学生创设语文实践的环境,开展多种形式的语文学习活动”;“在写作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生活,体验人生,关注社会热点,激发写作欲望。引导学生表达真情实感,不说假话、空话、套话,避免为文造情。”
  我校从教学管理的视角切入,创办《写作学习报》至今,已发行335期。据2010年统计,“十一五”期间,仅《语文学习报》转发《写作学习报》上的学生作品及教师点评就有53篇;实验教师共出版编著2部;撰写论文73篇,其中56篇为《语文教学研究》等报刊发表;在《语文学习报》就有173篇教辅类作品,有26篇学习报告在校办《教科信息》发表……实践证明,此报已成为师生写作园地、可生成性课外资源,在学生由“要我写”到“我要写”的转变过程中发挥了促进作用。《写作学习报》于2009年获第四届全国中小学优秀校内报刊评选活动“最佳社团报一等奖”,获全国中语会颁发的“全国第一届高中学校优秀校刊校报评比”一等奖。我们的主要做法和体会如下。
  一、学校搭台,师生唱戏
  课外实践的好处之多,毋庸赘述。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即使办小报,无论是由学生还是教师来办,都有诸多困难。而其价值不在于“谁搭台”,而在于“谁唱戏”。《写作学习报》由校长任主任编委,教科所所长任主编,全体语文老师任编委,各班语文科代表任通讯员,面向全校免费发行。学校不仅在人力、财力、物力等诸多方面给予保证,而且掌控办报方向,重视办报质量,现已发表师生原创作品约500万字,其中不乏佼佼者,许多作品被国内上级报刊发表,产生良好影响。2003年,此报发表了学生鹿景吉对作文压分现象不满的文章,认为老师“手黑”的《不吐不快――从作文评分说起》和尹钟祥老师有感而发的《做好天公――也从作文评分说起》,在校内引起热烈反响,继而在《21世纪教育》2003年第5-6期转载,《中国教师报》2003年第33期发表,并以“是否该给学生作文打满分”为题,在“对话”栏目组织专版讨论,之后便有许多网站转载。将“戏”唱到如此程度,应该说是得益于校报这一“戏台”。
  二、课题导向,科研先行
  此报是我校承担全国教育科学“九五”规划项目子课题《写作学习方法指导研究》期间,于2000年10月创办的,之后便在科研的轨道上发展壮大。学校成为全国语文学习科学专业委员会实验学校、全国中语会“十五”重点课题“创新写作教学研究与实验”基地学校之后,以其为平台,先后承担了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项目子课题《校办报在语文素质培养与人的发展研究中的应用研究》、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教育部重点项目子课题《校办写作学习报在转变学生学习方式中的应用研究》、吉林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校办写作学习报在高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研究》和全国中语会“九五”、“十五”期间“创新写作教学行动策略研究”等课题。借助科研的引导,通过16位实验教师及同学们共同努力,使这份小报越办越好,成绩显著,有多项成果获奖。《“校办报在语文素质培养与人的发展研究中的应用”研究报告》于2009年获吉林省第六届教育科研优秀成果二等奖;《校办写作学习报在高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于2011年被评为“吉林省教育科研优秀项目”。利用《写作学习报》这个平台,教师与学生实现了跨越年级、班级的互动式教学,实验教师的研究样本突破了所教班级的限制。另有校办《教科信息》,坚持为校本教研方向,特设写作课题研究专栏,发表的成果与考核直接挂钩,是推动科研课题研究的得力平台。这两报内容均及时上传学校网站,通过网络开放。这些措施在客观上已经形成为一种激励机制,为课题研究和促进写作教学营造了一个良好的运行环境。
  三、定位普及,鼓励参与
  《写作学习报》坚持面向全体学生,以培养和提高学生书面表达能力为最大价值取向。其特色既不同于学生文学社团办的文学性报刊,又有别于常见的“优秀作文选”。编辑部设立公开电子信箱,稿件欢迎“白天鹅”,鼓励“丑小鸭”,关注写作学习过程,体现贵在参与。老师可推荐或优秀、或有特点、或有提高的学生作文;学生可以自行投稿,诗歌、小说、散文、随笔等等,题材、体裁不限;稿件可纸质,可电子,发表时可用真名,可用笔名;师生均可组织专版……对稿件中出现的错别字以至于病句等,报纸定期组织稿件进行“围剿”,有的同学乐此不疲,教师也分外珍惜这种契机。王静老师的《校报错别字及成因考》就是其中一篇。如此放开办报,融“下里巴人”和“阳春白雪”为一体,颇具“雅俗共赏”味道。不仅校内师生,包括往届毕业生,投稿踊跃,而且还时常收到兄弟学校学生的稿件。因此,该报运行十年有余,能始终保持稿源充足,生命力旺盛。
  四、独立运作,配合课堂
  《写作学习报》运作不受各年级教学内容的制约,颇具一定的独立性、灵活性。此报一方面奉行“广开言路”,稿件的题材、体裁不限,还可因势利导组织专题研讨。如,曾经开展对诗歌意境的研讨、对时事评议、对“早恋”是非的论争等;有位历史老师在讲自然科学发展史时,产生理解和表述的困难,就请班级理科“尖子生”登台讲课,效果很好,于是此后学生接二连三“登台”,促进了学习方式的转变,师生体会颇深,编辑部连续约发他们的感受文章,配合教改,堪称资源利用的“另辟蹊径”。另一方面,教师可利用其为教学服务,开创许多“读写结合”、相互促进的成功案例;各班级的文学社团以及学生中的“写作能手”也可组织作品专版,使其成为展示个性发展的平台。实验教师丛连梅总结道:“在学习了《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后,学生不仅对课文感想颇多,亦产生了书写短新闻的浓厚兴趣,于是就身边事进行了短新闻写作。笔者将其中10余篇优秀文章组成专版,在《写作学习报》上发表。其中,有关注学生过生日浪费现象的:《如此“生日会”不该禁》;有探究养生现象火爆之因的:《愈发离谱的养生》;有探讨选班的:《文科理科孰弱孰强》;还有思考频繁考试是否有益的:《考试“发烧友”》;有聚焦班级活动的:《课下风云》和《记一次突击考查》;还有模仿课文写法的:《司空见惯的新闻》、《1年1班无新闻》、《学校没新闻 》;还有挖掘“看客”心理的:《记一次打架事件》等。其中有些新闻因为直指现实,不可避免地引起了事件当事人的‘应激反应’,但是有利于当事学生反省自己的行为要规范,让作者体会新闻记者的良知和责任。”
  五、用稿导向,贴近生活
  贴近生活,这是当今世界各国写作教学改革的大势所趋。此报对提高学生写作乃至书面表达能力有百利而无一害,受到学校、家长和学生的欢迎。但要突破高考束缚,远离应试藩篱,用稿标准除思想内容积极向上和篇幅限制等之外,重要的就是要求内容贴近现实生活。对联系身边人和事的稿件,无论写景状物,还是议论抒情,只要情真意切,思想向上,均不拘题材、体裁,优先录用。学生作品有随堂作文和课外习作。在课外习作中,“对话”选篇颇为精彩,其中涉及有“如何看待考试失利”、“校园早恋论战”等校园焦点话题。“对话”有生生之间的争辩,也有师生之间的交流,但都坚持平等的畅所欲言,所以读者可时时从中感触到思想火花的碰撞。教师作品还有“下水作文”、以及写作学习知识讲座等内容。2006级张彭娇同学与英语组孙金秀老师的“对话”内容见诸于校报后,被白城日报《百姓生活》版以“白城一中校园内关于‘早恋’的论争”为题转发。诸如此类鼓励“我手写我口”、倡导写作学习“返璞归真”的例子不胜枚举。尹钟祥的《关注生活 清水出芙蓉――从一篇作文体味写作教与学》在《语文学习报(高二版)》2005年8月1日总第83期发表,《作文话题要鲜活――一堂作文讨论课听课随笔》在《语文学习报(高中教师版)》2007年6月4日总第179期发表。
  六、育人为首,把握契机
  校办报是“以德育人”的教育阵地。《写作学习报》每期都有提示:“本报为非盈利性校报,以促进学生写作学习及其个性全面发展为宗旨,免费发行,不付稿酬,不收版面费。鼓励贴近生活,情真意切的原创作品;拒绝抄袭、剽窃等腐败行为”。从某种意义上说,稿件是学生思想感情变化的晴雨表,而这种变化的表象形成契机,可谓稍纵即逝,我们要不失时机地抓住契机,及时“排兵布阵”,并力争做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我们曾“事出有因”地引导开展各种专题讨论,开辟学习校内外英模先进人物的专栏。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学生稿件中时有抄袭现象发生,学生中也常投来“口诛笔伐”的“檄文”。我们曾几次发现契机就及时在报上组织专题研讨,师生积极“参战”,共同捍卫诚信底线。此报创办伊始就曾有同学针对某些稿件涉嫌抄袭而投稿批评,有的则响应辩解。2004年,有位同学直接用这个问题挑战编辑部。为此,报纸顺势开展师生“对话”。李淑艳老师在《生活是文学之本――复某某同学》中旗帜鲜明地指出:你信中说“‘天下作文一大抄’,‘抄’得天衣无缝,才是真工夫!文章写出来能‘打’人就可以了”,很多学生都是这样的观点,这是不可取的。尹钟祥老师则有如下感慨“‘天下文章一大抄,看你会抄不会抄’这一俗语,虽然一直难登正规写作教程的‘大雅之堂’,但我们却常能在讨论写作学习之道的不经意间与其‘邂逅’。近日,一位同学和我交换作文修改意见时,就曾郑重其事地以其为据,试图说服我,足见其在学生间也存在一定的影响,令我们不能不探究其‘庐山真面目’。”于是写有《小议写作教学与“抄”――从“天下文章一大抄”说起》在《写作学习报》,后为《语文学习报・高中教师版》2006年1月6日总第107期发表。全国中语会会报《语文学习报》严格要求稿件的原创性,经常选用《写作学习报》上的作品。对此,我们欣赏且大力支持,曾与其编辑约定,凡欲录用我校学生作品之前,最好先沟通,我校负责再次审核作品的原创性,并借以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事实上,曾有多篇见诸校报的考场高分作文,“闪亮”校报,受到《语文学习报》等刊物的青睐,而一旦找到作者同学时,他们都委婉表示并非原创,因此避免了不愉快事情的发生。但是,“树欲静而风不止”。抄袭现象难以杜绝,仍时有发生。现实警告我们,诚信教育需要长期的综合治理。
  七、上网结集,激励效应
  “发表效应”对学生写作热情的激励作用是毋庸置疑的。《写作学习报》纸质版的受众是全校几千名学生,电子版一律上传白城一中网站。学校网站现已收藏自2002年以来《写作学习报》的所有“过刊”,还设有白城一中语文作品专栏,收藏有我校师生在《中国教师报》、《演讲与口才》、《新作文》、《语文学习报》、《语文报》、《作文报》、《作文导报》、《21世纪教育》和《新教育》等报刊上所发作品原件的扫描件。对许多师生作者来说,这个“诱惑力”之大是不言而喻的。此外,这些作品一经被报刊录用,我们就充分利用“发表效应”,在《写作学习报》上或报道,或进行该作品的“精彩回放”;有的任课老师还要抓住契机,在班级点评,以资鼓励,效果很好。2007年,在已有300万字的学生作品中筛选了330篇,约40万字,编辑出版了《白城一中校本教研纪实文集・写作学习成果篇》(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免费发放全校,效果很好。实验教师侯志洁总结道:“在教学实践中,我将其作为转变教学思路的有效途径,让学生更加关注身边的人和事……《写作学习报》却把学习与写作融为一体,自己的文章几天就变成了向往已久的铅字,那种喜悦是难以言表的……贾若的《把成功握在掌中》被《演讲与口才》选用,闫蕊的《人生若如初见》被《语文学习报》选用。这一小窗口、大舞台极大地加强了外界与校园文化的联系,使更多的学生看到了作者、撰稿人、作家这些遥远名词变成温暖而熟识的真实希望。”
  八、因陋就简,追求实效
  《写作学习报》其貌不扬,但注重质量和效益,价值取向是促进师生的写作教学。我校地处经济欠发达地区,办学经费常常是捉襟见肘,勤俭节约是客观的需要。因此,报纸使用的是学生练习题签用的新闻纸,由校印刷室印刷,貌似“油印小报”。此报两面印刷,八开四版,每期约15000字,除考试和假期之外,每周一期。如此简陋的小报,与时下许多学校或彩印或铜版印刷的校报、校刊相形见绌,但是其成本低,运行快捷,对现实生活反馈及时,有类似“轻骑兵”的特点,效益高,很受欢迎。正如实验教师于景魁老师所说:“笔者所教学生,从2001~2010级学生累计不少于200篇作品在校报发表,其中2001级李嘉宁的《北大深呼吸》被《新作文》转载,2001级王硕的《病态人类》、2004级秦靖琳的《独上高楼》、2007级王瑜的《风干的眼泪》、2010级刘冬的《成长回眸》等十几篇被《语文学习报》转载……2003年9月,鹿景吉同学的《不吐不快――从作文评分说起》,引起全校语文老师和学生的关注。笔者组织同学展开课堂讨论,针对考试作文打分情况各抒己见,形成文字之后择优在《写作学习报》上组织专版。《白城一中校本教研纪实文集・写作学习成果篇》收入的就有《年少气盛说文章》、《窥视“满分”》、《作文评分遵何规则?》等12篇。也正是自2003年起,校内语文考试首次出现了满分作文。”实验教师张晶说:“《写作学习报》2009年第19、20期先后刊登我所执教班级的两次专版。由于诗歌篇幅短小,发表人数共达22人之多。当学生拿到刊登有自己作品的报纸时,他们满足和珍惜的心情溢于言表。作品入选的学生在受到教师表扬的同时,还受到其他同学的关注,甚至是其他老师和外班同学的关注;未入选的学生,在欣赏他人作品的同时,也觉得达到如此的创作效果并不是遥不可及,因为榜样就在身边,也就摩拳擦掌、跃跃欲试,或是再次修改本次作业,或是再创作一首来请老师重新评价,甚至开始自发地建立起文学社团,自创、自选,积极向《写作学习报》投稿,如此良性循环着实令我意外。”
  我校《写作学习报》运行十余载,与课堂教学优势互补,已成为相对独立的课外写作实践园地。成绩是可喜的,但尚需解决的问题也很多,还要与时俱进地开展研究,深入细致地开发利用,使之能持续有效地为转变学生学习方式服务。

网站地图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免责声明 | 在线留言 | 友情链接 | RSS 订阅 | 热门搜索
版权所有 QQ空间素材网 www.qzonea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