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的文化意识与学校管理】 优秀校长学校管理案例

时间:2019-06-10 04:57:14 来源:QQ空间素材网 本文已影响 QQ空间素材网

  在人类步入二十一世纪以来,我们的教育被问及的问题越来越多,为什么我们出不了“大家”?为什么我们培养不出诺贝尔奖获得者?我们的学生除了会考试还有什么样的能力?等等一系列的问题。我们的教育是到了应该认真进行反思并进行改革的时候了,作为承担教育的主体的――学校,特别是管理者――校长,应首先思考这一问题,我们不能再为了升学而办教育了,抛弃一切急功近利的思想,应让教育回归本真和理性,因为“育人”不是做产品,不能用一把尺子――分数,去衡量办学水平和学生的能力水平。如果身为一名学校校长,面对现代教育发展的需求和形势,我们应勇敢地站出来,用自己的办学去引导社会和家长的思想,因为教育者应属于温家宝总理说的那一部分“看天空、看星星”的人,他要比家长、教师和学生站得高看得远,如果不是这样,我们的教育就是盲目的,是没有方向的,这样的教育是十分可怕的。为此,我们的校长可以做什么呢?笔者认为最起码可以做的工作,就是紧抓学校文化建设,以文化思想去加强学校的全面管理。
   一、校长文化修养是前提
  1.人格魅力树榜样。一校之长只有健全自己的人格,才能获得师生的喜爱与合作。他体现在有智慧、责任、宽容、诚信、自律、谦虚、学识、乐观、感恩等良好品质上。智慧――大智若愚,藏巧于拙;责任――勇于承担决不逃避;宽容――为人格魅力增分;诚信――人格魅力的根本。自律――人格魅力的包装师;谦虚――人生大病只是因一“傲”字;学识――腹有诗书气自华;乐观――笑对人生活出自我;感恩――心头感恩血一滴染天地。
  有人说,人格魅力是一种独立于外貌和才能之外的关于思想和世界观的修炼,是一种导引,是一种震撼,让人向往。即人格魅力是一种精神。一个人可以相貌平平,但在人格上却可以卓然而立。校长要一所学校的精神领袖,应该做到:自知无知是最大的智慧、知己者明、知人者智、宁静致远、淡泊人生,修炼从容、淡定的人格魅力。
  2.文化底蕴营造和谐。文化底蕴是人或群体所秉持的可上溯较久的道德观念、人生理念等文化特征。中国有五千年的优秀文化,现代企业、公司、工厂、学校也都有自己的文化。特别是一所学校,这个教书育人的场所,更应是对优良文化的传承和发扬之地。创造有价值的学校“文化场”。学校“文化场”的核心是学校理念文化,或者叫学校精神。它通过学校宣言、学校论坛和办学理念共同的作用得以延续和发展。通过“文化场”的建设构建和谐校园,应以学校文化作引导,做到依据学校的优良文化传统为核心,达到思想引领的目的,因而一名校长应将“和谐”思想内化为人心,以“善的价值指引”去营造“人与人之间的和谐”。这就需要校长有浓厚的文化底蕴,通过自身的文化去引导教师、影响学生走向和谐。
  3.专业素质前瞻善引导。专业素质和文化底蕴一样对校长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它们都要通过不断的学习来积累和提高。校长做管理的同时也要时刻关注各学科专业的发展,对学校而言,教育理论的研究和教学方向、教育科研的动向至关重要。作为校长无论是在管理方面还是在专业理论方面也必须走在教师的前列,这样才能去引导学校的专业化发展。有研究才能有思想,有思想才能转化为理念,一名校长要不断的提升自己的办学思想,为教职工提出新的办学理念,促进教师的成长和促进学校的发展。
  4.国际视野大眼界。作为一校之长,不能只是跟着别人后面走,要有自己的办学思想和理念,要能站到更高的地方看世界。我们办学固然要考虑当下社会的需求,但更主要的是要着眼于社会的明天、为学生的终身发展着想。这样就不能只看到现在的一些利益,要多学习、多交流、多交往,争取能与外省市甚至国外同行交流,能站在国际大环境下来考虑我们的办学,走出一条有自己特色又符合国家、地方和学校实情的治学之路。
   二、学校文化建设是核心
  和谐校园内部是要形成一种相互依存、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状态。建立和谐校园是学校的长期性目标,需要通过不断的思想教育和行动引导去实现,其中建设一个“高品位”的校园文化,是建立和谐校园的重要手段。它可以从三个方面去做。
  1.行政班子文化协调。在学校管理中行政班子担当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和任务,事关学校的生存和发展。为此,积极推进学校行政班子的文化力建设,营造一个和谐、高效的文化力强的学校行政班子,在行政班子中营造一种不计个人得失、吃苦耐劳、积极肯干、踏实认真、独立思考、合作协调等优良作风至关重要。
  当然,不同的学校,由于其所处的环境不同,必然存在自身文化的差异。而每一种文化的存在必然有其存在的价值和环境。作为学校行政班子成员,要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敏锐的时代意识、丰富的教学经验、强烈的责任意识、主动的协调能力,高效的工作水平、自觉的学习态度和淡泊的名利思想。据此而选拔和任用符合时代要求的行政班子,是实现学校文化管理关键所在。同时,学校必须建立一个体系完整、权责清晰、福利较好、能进能出、能上能下的文化管理机制是实现文化力强的行政班子队伍的基础和保障。学校行政班子要充分认识到学校管理的本质所在,对教育现象中的是非曲直要有一个理性的认识和准确的“拿捏”,充分发挥学校班子成员在文化管理中的引领、示范、监督、评价作用,有效整合学校资源,把握学校发展进程,促进学校和谐、健康地发展。
  2.教师间的文化和谐。校园文化要让每一位教师变为一种自觉行动,首先就必须让教师成为学校文化。因为学校文化说得直白一点,就是一个单位中人们的“做事方式”。如学校提供给每一位教师的机会是否平等、积极工作是否有相应的评价等,让教师在学校良好的管理文化制度下,愿意并能主动参与校园文化生活,从而让教师们愿意通过不同形式展示自我,各尽所能,各展其才,并在参与学校文化活动中,去发现自我、完善自我。这样以促进教师在理论修养、文化修养、艺术修养等方面的提高。通过校园文化建设,将教师的精力和时间都引导到钻研业务、学术研究、发展自我等方面来,让人与人之间的是非少一点,互相猜忌少一些,合作与交流、关心与帮助多一些,校园的和谐局面就能更好发展。
  3.师生文化充满真爱。校园文化是要求精神的重要体现。学校精神又是学校历史文化的积淀,做为一名学校领导者,要善于去挖掘、整理和提炼学校的“精神”,因为对“学校精神”的提炼,不但是对学校办学历史的总结,而且可以用它来教育、引导现在的师生,让历史的“东西”服务于现实。如笔者在对学校历史的研究中,提炼出学校的“颜子砖”精神,通过一种闽南古建筑的外墙砖的形状和颜色,与学校的“勤、朴、诚、毅”百年校训相结合,把“精神”进行直观的“物化”处理,让师生都易于理解,便于操作。“颜子砖”它的方正和端直,寓意每个毓英人堂堂正正、光明磊落、端端正正,这是一种做人的精神和品质;“颜子砖”它的厚重,寓意每个毓英人的那份朴实,那份积淀,也是每个当代学子所应追求的笃行精神;“颜子砖”它的用途,带给我们的是那份默默奉献、甘为人梯的孜孜求索精神;“颜子砖”它的坚硬、耐久,预示着学校培养着坚强、刚毅、坚韧不拔、持之以恒的一批批学生;“颜子砖”它的和谐,块块紧紧相连,才能筑成墙体,寓意团结和谐一致。我们的师生也是如此,天天和睦相处,生活在这具有生命力的和谐乐园中,共同营造和谐发展的氛围;“颜子砖”,它的颜色,红色中透出一丝暗纹,隐喻我们的教育是积极向上的教育,是默默辛勤的教育,是科学的人文教育……
  教育是需要爱的,首先有爱才能对学生真心付出。所以高品位的校园文化其实质是一种对学生爱的体现。如果一名管理者,能真去关心和爱护自己学校的教师和学生,教师也能真心爱护我们的学生,让学校全体师生每天都处在关爱的生活之中,使他们在愉悦的活动中增强人与人的相互沟通和了解,增强彼此的信任和尊重,从而提高师生的生活“品味”。
   三、目标引导激发内因是关键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在目标引导下去驱动的,但如果没有触动到事物的本质和内在需求,目标也是空洞无力的。因而在能够促使学校和教师、学生共同发展的前提下,制定各自的目标,使三者的目标相一致,达到三方共赢的局面。
  1.学校总体目标促发展。学校进级目标:可以促进学校在硬件、软件上大幅度提升。可以预期的结果是:改善师生生活、学习条件,利于教师职务晋升、业务进修的需要。笔者所在学校的育人目标是:“正心修身、厚德载物、博学笃行、勇于创新”,目的是想通过学校的教育目标,达成“培养什么校的人”的问题。在达成目标的过程中,有利于提高师生的自身修养和品德。
  2.引导教师定目标促专业发展。积极引导教师不断提高专业知识和技能,鼓励教师向骨干教师和名师方向发展,并建立一套与之经济待遇、社会地位或声望相一致的制度。让教师在物质和精神上都能享受到应有的待遇。通过引导也同时要让教师树立起相关的目标意识:
  (1)教育意识。教育本身的重要功能就是培养人。让教师明白教育作为一种培养人的活动,不是说教更不是训练。因为学生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体,我们不能用教师自己且自认为正确的意识去强加给学生。在教育活动中,正确的教育方式应是为学生提供各种社会生活中的场景,让学生通过参与活动去体会、认识,从而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另外教师们也要认识到我们现在所处的时代是“后喻文化”时期,教师们所懂的知识不一定比学生更多,所以作为一名现代社会中的教师应具有的“教育意识”应是两方面的,一方面是“教育学生”,另一方面还要“自我教育”。一个真的教育者,应具有责任感和使命感。这种责任感和使命感的体现就是要树立正确的“教育意识”。
  (2)课程意识。现阶段的我国学校,对课程意识不是很强,包括一所学校的校长,也只是按照国家的课程计划安排课程,虽说福建自2006年高中教育实行课程改革,开设了一定的选修课,但大多数仍是国家课程。在国外课程是一所学校办学的重要特色,学生和家长选学校主要是选这所学校的课程。当然,学校课程首先是校长要思考的问题,但教师的课程意识也非常重要,只有教师也认识到位了,积极参与学校的课程建设中来,学校的课程才能真正得以落实。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师就是课程。
  (3)学生意识。我们教育的对象是学生,所以我们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应是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目标的。校长和每一位教师的一切工作都要以有利于学生的发展为最终目的,所以学校的教育和教学活动,一定要以“学生的学”为目标。以前时常说的一句话是“学生一定要适应教师的教”,而现在我们就应改为“教师的教要适应学生的学”。这样才能以学生发展为本。并要针对不同学生采用不同的教育方式,注重学生的个性与特长,为每一位学生进步而努力。
  3.帮助学生定目标学会规划人生。在人生的旅途中,我们时常都会面对现实做出自己重要的抉择。在目前的中国,中学毕业之前,大部分人的经历是一样的,读书、升学、再读书、再升学。同学们在父母、亲友、社会价值观影响及随大流的情况下完成了基础教育。现在,我们要通过学校文化建设来改变这一现象。通过精神氛围和物质环境文化的建造去陶冶、引导、塑造和识别学生的学习和职业生涯的目标,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潜能、爱好等多种信息,培养学生多方面特长,并把这些信息和技能应用到他们将来的职业生涯规划中去,为将来走向社会和个人做出明智的职业决策做好充分的准备。学校按照“正心修身、厚德载物、博学笃行、勇于创新”的治学格言。
  (1)在个性心理素质上,培养学生有积极向上的人生追求目标,使学生有求知的欲望和广泛的兴趣和需要,增强健康的心理和坚韧勇敢的性格。
  (2)在思想道德素质方面,使学生初步具有爱国家、爱民族、爱劳动、爱科学的思想情感,具有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养成关爱他人、关心集体、认真负责、诚实守信、勤俭节约、正直勇敢、积极向上等良好品德,初步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3)在审美素质方面,使学生初步具有感受美、理解美的能力,具有广泛的艺术兴趣和爱美的情感,学生的艺术特长、艺术活动能力、创造能力得到发展。
  (4)在劳动技能素质方面,使学生初步树立热爱劳动的情感,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初步掌握自我服务劳动、家务劳动、公益劳动等基本的劳动知识和技能。
  (5)依据确定的内容,学校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板块组成,如学科类活动、艺术类活动、科技类活动、体育类活动、社会实践类活动等。结合学校实际,针对不同学生的性别、年龄特征和个性发展等特点,组织不同的活动。如学校可以开展读书活动、社会实践活动、感悟自然活动等,组织学生开展和参与社会调查和职业实践活动,学生通过调查研究,逐渐走向社会,学会关爱自然,关爱社会,设计人生。
  (6)学校根据每一位学生的实际情况,帮助他们制定“人生规划”,并科学地指导学生选择和参与课程,通过学校给学生“配餐”和学生自己“点菜”等方式,使每一位学生拥有一份个性化的活动课程表,活动课程占用校本课程课时,课时安排依具体课程而定,但不能与其它课程相冲突,可安排在课余时间,并准备相应的活动场所或教室,规划个人发展,实践人生设计行动计划。开设“人生设计发展”活动课程,向学生展示多样化人生发展方向,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活动,结合学生的个性差异,根据社会需要和个人的兴趣特长、性格与能力,帮助学生制定好“人生规划”。
  (7)建设班级文化,营造健康成长氛围。班级文化建设有时可以通过一个小小的“班标”设计来体现,一个小小的“班标”可以将本班级的目标追求、处事方式等展现出来,通过一个班级的良好班风建设,形成一个集体的核心文化价值观。我们可以通过班级的文化建设,形成与学校文化要求相一致的核心价值观,使班级的向心力的形成一股强大的无形力量,从而对每一个学生的个体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激励和制约作用。以班级文化建设来塑造学生人格,通过人格塑造完成创新教育的任务。
  当然,一个教育家的成长离不开各方面的支持和关怀,特别是各级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为校长们提供一个好的发展环境和平台,提供更多的机会。“有眼界,才有境界”。作为一名学校的管理者,他应是学校师生的思想和文化的引领者,更应多与外界平凡的交流、交往。如果我们的教育主管部门能为学校领导和教师提供更多的外出学习和培训的机会,让我们的管理者、教师多参与各种学术交流会,结识更多的教育界的专家和朋友,在各类场合下发表自己的办学主张和理念,也就能为我们的教育管理者和教师提供展示自己的机会平台,我想在国际化、全球化视野下,我们的教育也是可以创出一片天下的。
  (责任编辑:林文瑞)

网站地图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免责声明 | 在线留言 | 友情链接 | RSS 订阅 | 热门搜索
版权所有 QQ空间素材网 www.qzonea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