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索与实践_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

时间:2019-06-10 04:56:33 来源:QQ空间素材网 本文已影响 QQ空间素材网

  新课程背景下,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怎样才能最大化呢?这是摆在一线教师面前,值得探讨的课题。笔者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在探索中不断实践,我个人认为:教师对每一节课做好以新课程为框架有效的教学设计,是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行之有效的好方法。
   一、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有效性教学的实质
  有效教学指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能够产生有效率学习的教学。2006年福建省进入新课程改革,“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最高宗旨。高中地理新课程总体目标(简称课标)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出发,构建体现现代教育理念。高中地理课程进一步细化学生学习有效性的内涵――要求学生初步掌握地理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获得地理基本技能,发展地理思维能力,初步掌握学习和探究地理问题的基本方法和技术手段;增强爱国主义情感,树立科学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观念。课程目标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来表述,这三个维度就是课堂有效性的最高要求。与旧课程相比,新课程在学生掌握基本知识与技能的基础上进一步强调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与方法和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不仅注重学生学习的结果而且强调学生学习过程的重要性。
   二、课堂有效性教学的主途径――教师对每一节课都要做好以新课程为框架的有效的教学设计
  (一)“有效教学设计”的研究和实践如何是实现课堂有效性教学的主要途径
  地理课堂教学是实施高中新课程的主渠道,学生学习的主阵地在课堂,教师是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课堂45分钟,时间非常宝贵,要使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达到最大化,教师围绕以学生为中心对教学内容要进行有效的教学设计,才能彰显学生学习有效性的最大化。教师的知识层面比学生广、生活阅历比学生丰富,学生学习有效性很大程度程度依赖教师。因此,新课程课改的成败在于教师,我所进行的有效教学的研究和实践,是立足于“有效教学设计”方面的研究和实践,并通过有效的教学设计达到构建高中地理有效教学目的的思考和实践。
  (二)如何进行有效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框架一般包括以下几个内容:1.教学内容分析;2.学生学习情况分析;3,设计思想;4.课标;5.教学目标;6.教学重点和难点;7.教学过程设计;8.教学反思。教学内容分析是分析具体的教学内容及其地位和教育功能。学生学习情况分析是分析学生学习该内容的认知起点、学习兴趣、学习障碍、学习难度等。课标是新课程标准要求掌握的学习内容。教学目标是指依据新课程教育教学理念,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对课标进行描述。教学重点难点是教学过程中充分考虑高中学生心理发展规律和课程的难易程度而确定的重点和难点内容。教学过程设计是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过程的基本要素,针对教学内容、学生学习情况和教学媒体(含资源)的分析,描述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教学反思的重点是总结反思教学设计的特色和亮点及不足。教学设计力求做到:教学策略、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的选择注重学生学习过程的体验,体现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主要特征;教学中既注重学科基本能力的培养和基础知识的掌握,又注重学科思想与方法的教育;突出教学内容重点、巧破难点;内容安排合理、有序,容量安排恰当;教学媒体使用适时、适量、适度,教学设计体现创新性和可操作性。
  (三)地理教学设计示范典例――“气压带和风带”教学设计①
  [教学内容分析]本教材采用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必修I》第二单元第二课“气压带和风带”。教材主要从三个方面:“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来编排。与旧教材相比,新课程更强调“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更突出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指导性;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动手操作,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本节是在热力环流、大气的水平运动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和加深,为后面学习天气系统、洋流以及全球气候变化打下基础和理论依据;它是高考重要考点之一。
  [学生学习情况分析]学生在学完上一节“热力环流、大气的水平运动”后,对大气运动具备一定的分析和探讨能力。但由于本节难度较大,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与课本内容存在一定的偏差。
  [设计思想]1.教学理念:(1)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2)注重“探究性”学习。当然,新课程并不排斥接受性学习,而是倡导多种学习方式合理结合。
  2.教学原则:(1)激励互动原则。当学生在探究问题出现困惑时,教师应循循善诱,以激励为主,给学生有思考甚至是挫折的空间,让学生曲径通幽获得学习快乐,体验到学习的成功;(2)循序渐进的原则,切不可急于求成。
  3.教学方法(1)“否证式”教学法先对研究对象所发生的前提条件进行假设,然后再逐一否证,从而达到正确的结论;(2)设疑、导学、探究法教师将教材内容转化成一系列探究性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学习;(3)读图分析法学生学会阅读、分析图表资料,获取隐含信息,进行分析判断,最终得出正确结论。
  [课标]课标要求是“绘制全球风带、气压带分布示意图,说出风带、气压带分布、移动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掌握大气环流的概念及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与分布规律;(2)理解气压带和风带的的季节移动规律;(3)应用典型气候分析气压带和风带的对气候的影响,通过实例分析影响气候的因素,比较不同的气候特征。
  过程与方法:(1)通过制作三圈环流模型,绘制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示意图,从中分析大气运动的规律性;(2)分析典型气候,叙述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用运动变化联系的观点认识事物;(2)通过感受推导过程逻辑的严密性,使学生初步认识到自然界是普遍联系运动的,而普遍联系和运动是有规律的,从中激发学生探索自然规律的兴趣。
  [教学重点和难点]1.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和分布规律既是本节内容的重点又是本节内容的难点;2.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和季风环流的形成是本节另一个重点;3.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是本节内容的难点和高考考点。
  [教学过程设计]1.设计意图:引入实际问题,让地理有用。教师设置新情境,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以说书的形式,带着悬念进入本课学习。2.教材处理:教学时间2课时:第一课时运用“否证式教学法”详细解析;“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则放在第二课时进行学习。3.布置课前预习:鉴于本节课难度较大,老师先布置学生预习课文,再根据课本P38活动制作三圈环流模型并进行评比。老师再把学生按四个单元组分成四组,进行“PK”。
  4.教学过程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特点是:
  1.在循序渐进的原则下,通过“否证式教学法”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体现了自主学习的主旋律。
  2.教师要有开放的教材观,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高中地理新课程的教学内容得到有效的开发和整合形成新的教学资源,尤其是多媒体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让传统的地理教学如虎添翼。
  3.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内化知识,快乐学习地理。
   三、课堂有效性教学的误区
  1.课堂有效性教学既不能忽视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地位,也不能忽视教师课堂的导向性作用。如果忽视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地位,过度强调教师的权威性,只能是满堂灌;如果忽视教师导向的课堂,那也会出现只有形式的热闹,而没有实际内容,学生的学习就会陷入盲目性。
  2.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有效性教学,并不排斥传统教学教学法。传统教学方法如三板艺术(板书、板画、板图),在现代教学中还有旺盛的生命力。而那些传统教学方法没有办法达到则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如视频、动态、情景再现、展现练习便捷等),传统与现代教学法有机结合起来,实现优势互补,更有助于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
  应以课标为学生学习的导向,既可以回归教材也可以跳出教材;凡是符合课堂教学有效性需要的皆为我所用。
  注:①此教学设计是由本人撰写并荣获2007年福建省普通教育教研室举办的地理新课程教学设计大赛壹等奖,并在2010年3月“气压带和风带”荣获漳州市高中地理新课程片断教学壹等奖。)
  (责任编辑:廖炽昌)

网站地图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免责声明 | 在线留言 | 友情链接 | RSS 订阅 | 热门搜索
版权所有 QQ空间素材网 www.qzonea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