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学生的生命发展_关注学生生命成长

时间:2019-05-24 04:45:51 来源:QQ空间素材网 本文已影响 QQ空间素材网

  摘要 语文学习是一个体验的过程。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他们的个人体验是一种珍贵的教育资源。作为新课程的实践者,教师要关注孩子在课堂中的学习状态,使他们通过实践获得认识,形成情感,产生感悟。
  关键词 教师心理 情感体验 教育因素 关注学生
  一、关注学生的情感状态
  在目前的语文课堂上,我们经常可以见到许多不尽如人意之处,如学生无论读什么类型的课文,统统用一个语调,无视文章内涵和语言文字的美,毫无个人的情感体验,语感的培养沦为空谈,汉字成了仅仅表意的符号,其声韵美被生生剥离,这样的语言能力显然是残缺的。
  老舍说过:“我们的最好的思想,最深厚的感情,只能被最美妙的语言表达出来。”可我们却看到,高年级的课堂自愿举手朗读者寥寥,与低年级满堂跃跃欲试的小手形成鲜明对比。是什么导致我们在日复一日的母语学习中,接受着“最好的思想”、体会着“最深厚的感情”,却反而无法感知“最美妙的语言”,渐渐丧失了读的愿望、读的乐趣、读的能力呢?溯本究源,朗读起步教学的合理性、系统性尤为重要。刚入学的幼童正值智力、言语训练开发的最佳时期,语文能力的萌芽、语言感觉的培养都有赖于教师的引导和训练,不恰当的要求、划一的标准、违背心理成长规律的指导方法都容易扼杀孩子读的兴趣。朗读习惯一旦形成定势就难以纠正。《新课程标准》一二学段目标中提出要让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我们必须根据其成长过程中的心理特征,顺应自然规律,循循善诱,让学生领略到汉语言的美,激发其由衷的热爱,培养对言语的初步感知力,从而为日后语感不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关注学生的参与状态
  1.开放个性化的参与形态,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体验是极具个性化的行为,学生可以最充分地享受自主选择权。如偏爱独立学习的学生,在独立学习时能够集中注意力进行记忆、思维等认知活动,学习效率高。如果与他人一起结伴学习,他们却可能因认知过程受到干扰而降低学习效率。因此,对于学习方式不同的学生,教师应采用相对应的策略,让学生能够适应不同的学习任务和学习环境,以使每一类学生均有机会按自己适合的方式开展学习。
  2.引领学生参加感性的语文实践活动。小学生的精神发展正处于感性时期,他们是在大量地接触感性的语文材料、参加感性的语文实践活动中掌握语文的。就《荷叶圆圆》的教学来说,教参书把情感目标预定为“引导学生走进大自然,体验夏天的美好,感受夏天的情趣”。这或许多少带有编者的成人化色彩。事实上,如果抛开这些“思想”,让学生自己品味,走一条感性的路,也许学生得到的会比标准答案更真实、更灵活、更生动。
  三、关注学生的思维状态
  孩子虽小,但随着自身成长,他们对许多事情已经有了自己的想法和见解。因此,让学生的心智得以运动,并经历这种心智运动所伴生的情感体验是明智而有效的。我曾遇到过这样一件事:学习《乌鸦喝水》一课时,当读到乌鸦到处找水喝却由于瓶里水不多、瓶口又小而喝不着的时候,突然有个同学说:“如果我是那只乌鸦,我就不喝水了!”语惊四座,问他为什么,他回答:“因为太辛苦、太麻烦了!”面对孩子体验的偏差,如何进行正确的价值引导,让积极的体验带动良好的思维就显得很重要。
  四、关注学习资源的生成
  学生、教师、教材、环境等因素都是课堂教学资源,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受到每个因素的制约,只有有效整合,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1.亲历探究过程。新课程倡导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探究是教师为孩子架起通向文本深处的一座桥梁。通过探究,学生才能体悟文本,获得语言、习得方法和情感陶冶,通过探究,才能让学生展示思维的过程,和他们进行有效对话,指引他们到达理想的彼岸。所以说,亲历探究的过程是资源开发的重要途经。
  2.给学生留下充分的学习时空。有效的学习过程不是一帆风顺的,教学过程中有许多无法预约的精彩,这就是生成。我们在预设教案时,只有给学生留下充分的学习时空,课堂才会有意外的收获和惊喜。
  苏教版一年级下册《这儿真好》讲述了小熊独自在荒岛上生活,很苦闷,后来种了许多树,引来许多朋友的故事。我让学生充分阅读文本,感受着小熊的心理由伤心孤独走向快乐开心时,学生突然提出问题:“小岛已经种满了树,已经不能叫荒岛了,应该给它重起名字了。”我紧抓住这突现的思维火花,让学生们再次深入研读文本,给小岛重新命名。因为每个人都有权给小岛命名,读书的热情更高涨了,经过思考,很快就有了自己的答案。看似一个小小的插曲,教师却没有轻易放过,而是把它看作可利用的宝贵资源,围绕它展开智力活动,这就是对文本的再度创造、教学的有效生成。
  感受着、体验着、思考着、创造着,孩子们的思维是活跃的、无拘无束的,就像是星星点点的火种,只要我们给他们提供适宜的条件,他们就会在课堂上进发出智慧的火花。教师引导学生经历一种感受、思考生活的重新体验,让学生在“对话”中分清正误,准确感悟文本的价值取向,真正读懂课文,而且其思维也从表层到深层,变得活跃与开阔。可以说,学生有了阅读体验,往往不是教学活动的结束,而是教学活动的真正开始。
  当教育已经进入一个高度关注人的生命发展的阶段时,作为融工具性和人文性为一体的语文课,需要教师不仅关注学生的知识获取,还要更多地发掘出文本固有的教育因素,关注学生的生命发展。

网站地图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免责声明 | 在线留言 | 友情链接 | RSS 订阅 | 热门搜索
版权所有 QQ空间素材网 www.qzonea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