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素质的师资队伍_努力提升职教科研水平,培养造就高素质师资队伍

时间:2019-05-23 04:46:52 来源:QQ空间素材网 本文已影响 QQ空间素材网

  作者简介:郁建生(1955),男,籍贯贵州铜仁,教授,硕士,主要从事天然药物、兽药的教学科研生产工作及职业技术教育研究。    【摘要】职教发展在于改革,职教改革在于创新,科研是创新的动力和源泉,教师是创新的基础和关健。围绕高职院校要不要开展科学研究,师资队伍建设、产学结合需不需要科研的支撑,本文以铜仁职业技术学院科研工作为例,从认识到位干事有动力,优惠政策让人想干事,立足自身优势让人有事干,名师传帮带营造科研氛围,破格使用激发科研活力,搭建科研平台、让人干事有条件几个方面探讨了高职院校如何开展科学研究。
   【关键词】努力提升;职教;科研水平;培养造就;高素质;师资队伍
  
  
  Efforts to improve vocational education scientific research level, cultivate the high-quality teachers team
  
  
  Yu Jiansheng
   【Abstract】Vocational education lies in the development of reform, the reform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lies in innovation, scientific innovation and a source of power, the teacher is the basis of innovation and key. Around whether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should carry out scientific research, teacher team construction, combining production need scientific research support, based on the scientific research work of Tongren Polytechnic as an example, from understanding to reach the designated position, power, privilege policy that makes people want to work, advantage of oneself of base oneself upon people to do, teacher mentoring to create scientific research atmosphere, employment to stimulate the vitality of scientific research, creating a scientific research platform, let people work have conditions of some aspects of the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to carry out scientific research.
   【Key Words】Efforts to improve the level of scientific research;; vocational education; training; quality of teachers
  1 认识到位干事有动力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起步较晚,大多数高职院校都是由原来的中专改制、升格而成,大多数教师来源于中职,意识不到科研对于提升教学质量、提高师资业务水平、带动学院跨越发展的重要性;认为科研是普通大学特别是研究型大学的专利,高职院校既不是普通大学,更不是研究型大学,教师的任务是上课,没有必要搞科研;“产学结合”就是学好已有的知识,掌握已有的技术即可,“产学研结合”不是高职院校的内容,高职院校不需要“研”;科研唯一目的仅仅就是为评定职称写文章等。基于以上种种认识不到位,教师是既没有科研能力,又没有科研压力,更没有科研动力。
   观念产生动力、认识形成观念,如何调动广大教师开展科研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铜仁职院开展了高职院校要不要开展科学研究,师资队伍建设、产学结合需不需要科研支撑的认识大讨论,每学期召开科研工作座谈会,主要院领导带领科研处人员到系里去座谈宣讲如何开展科研工作,各系组织开展“科研沙龙”的“茶研会”一百余次,定期聘请国内外知名专家教授来校开展科研工作讲座,邀请企业科研人员进行科技座谈交流,使大家了解生产一线新技术应用以及对科技的需求,2011年7月隆重召开了学院首届科技工作大会,要求全体教职工进一步提高认识、营造氛围、突出特色、勇于创新,推动学院科技工作再上新台阶、再创新辉煌。“高职院校也是大学,教书育人是大学教师的职责和任务,科学研究同样是大学教师的职责和任务,可以说,一个好的大学教师,在科研上必须有所创造,不从事科学研究的大学教师是一个不合格的教师”,侯长林院长多次在不同的会议上说。逐步营造起了良好的科研学术氛围,让教师对科研认识到位而干事有动力。
   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个类型,开展科研工作,是高职院校履行高校科研职能的客观需要;是加强内涵建设、提升办学水平的现实需要;也是提高教师学术水平、加强“双师”素质教师队伍建设的必然需要。要让广大教师充分认识高职院校科研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和必要性,
   认清科研工作在高职教育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要坚持“科研为师资队伍建设服务,为专业、课程建设服务,为提高教学质量服务,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的指导思想,坚持“科研兴校”、“科研强校”。使科研在人才培养、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科技开发与应用等方面发挥引导和创新作用。认识到了位干事就有动力,在关心科学研究、参与科学研究的良好氛围逐渐兴起中,逐渐实现了从原中专单纯教学到高职教学科研共同发展的观念大转变。短短几年来,学院已培养出教授31名,副高以上职称134人;省管专家1名、地管专家5名,武陵学者6名,硕博士166名; “双师素质”教师280名;60名教师成为教授工程培养对象;选拔、评审出教学名师16人,学术带头人34人,专业带头人35位,中青年骨干教师19名;科研先进个人30名。这些专家、教授、带头人等无一不是科研工作的娇姣者,科学研究培养了学院各个层次的爬尖人才,促进了师资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
  2 惠政策让人想干事
   政策是干事的保证,在建立健全各项科研管理制度、运行机制的同时,特别要制定有利于科研发展的激励机制和绩效评价办法,设立科研专项奖励基金等促进科研工作的发展,通过优惠政策提高和保护教师参与科研的积极性。要逐步深化学院科技管理体制和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加大科研奖励力度,鼓励教师多出成果,出高水平成果,把科研业绩与晋升职称、职务及教学名师、学科带头人的评审结合起来,要将科研工作作为各级部门领导目标管理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在全院形成为科研做好服务的良好氛围,引导教师围绕学院科学研究、科技创新目标开展工作。
   铜仁职院成立后,院领导高度重视科研工作,制订了一系列科技兴院的激励政策并落实到实处,出台了《科技成果奖励办法》《学术(专业)带头人管理办法》《专业技术人员学术津贴实施管理办法》《武陵学者评聘办法》等制度,激发教师参加科学研究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优惠政策让人想干事能干事,教师们先后主持国家产业技术成果转化项目,中央财政支持职业教育制药基地建设项目,国家级教学团队、精品课程建设项目,国家茶叶产业技术综合试验站项目以及贵州省重点技术创新项目、农业科技攻关项目、省长专项资金项目、高层次人才项目、省科技基金项目等各类国家、省部级科研课题26项,地厅级科研课题90项,为省地立项课题按1:1配套经费48项;在教书育人的同时,在各类公开出版学术刊物上发表研究论文一千余篇,其中近四百篇发表在中文核心期刊上;主编出版专著35部;获省、地科技进步奖,人文社科奖,教学成果奖16项;申请及获国家发明专利6项;学院每年拿出专项经费用于支持院属科研立项课题六批186项;八批次对获省地科技进步奖、教学成果奖、人文社科奖、中文核心期刊发表论文、出版的专著、教材,国家发明专利等353 项获奖成果进行了奖励,组织了三届教学、科研成果奖评审,对教职工获奖成果59项、学生科技兴趣小组获奖成果10项进行了奖励。学院的重视支持,政策措施看得见、摸得着,良好的科研学术氛围,极大的调动了广大教师参与科学研究的自觉性与积极性,有力的促进了教师科技创新能力、教学水平、学术水平的提高,为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奠定了良好的师资基础。
  3 立足自身优势让人有事干
   高等职业教育是直接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的教育类型,高职教育的科学研究应与本科院校不同,是一种紧紧围绕教育教学改革及当地经济发展需要的以应用科学为主的科学研究,所以面向社会、行业、企业的应用型研究和技术开发是高职科研工作的重点和方向。侯长林院长不止一次的说过,“地方高职院校的重要使命就是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这就决定了地方高职院校的科研应该围绕地方经济发展来进行。同时,地方高职院校同其他高校一样其终极的使命仍然是培养人才,所以,地方高职院校的科研还应该围绕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进行选题”。铜仁职院科研支持方向一是依托自身优势围绕地方经济发展、主导产业需求开展科学研究;二是围绕教育教学改革、促进学校发展开展科学研究;高度重视科技推广和成果转化工作,将当地经济发展所需的新技术、新工艺积极进行推广示范;将与当地经济发展紧密相连的已有科技成果积极向社会推广转化,以达到更好服务社会的目的。
   教师们在深入社会、行业、企业的过程中,在校企深度融合中,就会发现一些实际生产、生活中需要通过科技手段解决的问题,通过在实践中发现问题,找到新的起点,要解决问题,一项科学研究就形成了[1]。人文社科系侯长林教授主持了《铜仁地区文化发展战略研究》带动了铜仁地区文化产业发展、形成桃源文化特色及“桃源在武陵、深处是铜仁”的创新观点;生物工程系王文强副教授主持的《高温高湿地区樱桃鸭大棚网上快速养殖研究》项目对指导推动铜仁地区发展肉鸭规模化养殖起到了积极地作用,是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一种好方式;医学系杨正志教授主持的《铜仁地区农村高血压流行状况及防治》、杨军雄副教授主持的《双手同刺法在筋伤疾病中的应用》的一些研究成果都应用于我校附院门诊,服务于教学及社会产生较好的效益;立足自身优势突出“农”字特色,2010年学院进入国家骨干高职院校首批建设单位等等。只要立足自身优势开展科学研究,就会有做不完的课题、干不完的事情。教师们平均每1.5人就主持一项课题,达到人人有课题、个个做科研,人人能创新、事事可创新的良好氛围,卫星上天是科学研究的结果,上好一节课、喂好一只鸡、种好一棵草同样是科学研究的结果。
  4 名师传帮带营造科研氛围
   长期从事中专教育的经历使教师不适应科研工作,教师科研素质偏低,特别是缺乏科学研究带头人。师资力量薄弱一是学历层次低。据调查,很多高职院校教师中研究生比例不足10%,学历层次低是制约教师总体科研素质的重要因素之一。二是科研知识贫乏,缺乏基本的科研知识、科研能力和科研方法,不知如何选择课题,如何搜集资料,如何撰写开题、结题报告,如何写出高水平的研究论文和报告。三是缺乏科研带头人,不能指导教师开展科学研究,争取不到各个层次的科研课题,而开展科学研究往往需要带头人的领衔作用和发挥团队的力量,由于缺乏带头人,也就不能形成传、帮、带作用和发挥队团作用[2]。
   铜仁职院以培养教学科研带头人为核心引领及带动教师科研能力和学术水平的提高,实施了“教授培养工程”“学术带头人培养工程”以及“省、地管专家培养计划”,“武陵学者实施计划”,“优秀青年科技人才开发计划”,“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人才团队建设计划”等人才强院重大举措。形成了 “省管专家”、“地管专家”、“武陵学者”、“学术带头人”等不同层次带头人及其团队,使科研队伍结构不断得到优化。 植物药生产技术教学团队在郁建生教授的带领下,在教书育人的同时,联手企业紧紧围绕贵州丰富的药用植物及民族药产业展开了一系列开发应用研究,积极争取省部委、地厅级和企业横向科研项目20余项,获立项经费800余万元,将获得的一系列教科研成果、思路、方法转化成教学,融进课程、更新教材、促进了课程建设的改革创新,形成了“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新”的体现地方产业发展特色的植物药生产专业课程。该团队2009年获评国家级教学团队,2010年获评贵州省中兽药研发科技创新人才团队,成为贵州省高职高专院校中唯一拥有国家级教学团队及贵州省科技创新人才团队的学校。
   为了大力实施人才强院战略,加强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吸引、遴选和造就一批具有领先水平的学术、专业带头人,形成一批优秀教学创新团队, “十二五”开端学院实施了“武陵学者”与专家工作室的高层次人才建设计划,建立起首席教授岗位制度。全院经严格考评选出6名不同学科的武陵学者,每名武陵学者主持一个专家工作室和带领一个团队,武陵学者是科研领衔人和学术带头人,围绕“争课题、出成果、带团队”开展工作。通过建设使其成为学院及铜仁地区科学研究的主力军,着力打造出学院在铜仁地区、贵州省乃至全国的知名学者和专家。
  5 破格使用激发科研活力
   低职高聘,“内聘教授”是铜仁职院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的又一新举措,显示出学院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人才资本是第一资本”的观念和形成善于发现人才、利于培养人才、大胆应用人才的科技氛围。张华琦博士2010年刚从学校毕业,就承担了贵州省科学基金课题、高层次人才科研条件特助经费项目,铜仁地区科研课题,院属课题,发表研究论文8篇,选派赴美国密西西里大学做访问学者,被破格评为学院首届“武陵学者”;张美勤老师任教三十余年,有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在中文核心期刊发表研究论文二十余 篇,由于一些客观因素影响,无法参加省里的统一职称评审,学院将其由高级讲师内聘为教授;田景涛老师有丰富的茶叶生产加工经验,由企业调到学校后就承担了国家茶叶产业体系铜仁茶叶综合实验站站长,因教龄资历不够无法参加省里的统一职称评审,学院将其内聘为副教授;都成为铜仁职院的首批“内聘教授”。 低职高聘,破格聘用极大的激发了教师们的科研活力和潜力,起到了良好的激励引导示范作用。
  6 努力搭建科研平台,让人干事有条件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教师特别是专业教师从事科研工作离不开科研平台。高职院校在营造良好科研氛围的同时,要考虑科研所需,积极建设研发物质平台和信息网络平台、研究资料平台和科研交流平台等,加强实验室、实训基地、图书馆、校园网的建设,为开展科研提供设备和场所,让教师能根据研究内容翻阅书籍文献,借助网络检索、查询国内外研究动态和相关信息,利用仪器设备场地开展课题研究、得出第一手资料等。
   加强科研平台的建设一是要加强集教学、科研、科技开发和社会服务于一体的实验实训平台建设。实验室、实训基地既是教学基地、又是进行科学研究的重要场地及必备条件,要将建好实验室、实训基地列入学院发展规划中,加大对各级实验实训基地建设的投入,积极推进校企共建产学研用实验实训基地和申报建设国家、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和实训基地。
   二是搭建多种形式的科研平台――研究所、研究中心等,强化科研机构的人才集聚与科技创新功能。建立院内外相结合的研究所、研究室、技术研发测试中心等科研机构。
   三是建好图书馆、校园网等为教职工开展科技工作提供研究资料平台。
   四是走出去、请进来,为教师创造外出学习、进修、考察、参与社会实践的机会,聘请国内外知名专家来校讲授交流,增强科研交流平台建设。
   学院成立以来,在建好各专业实验室、实训基地的同时,充分利用专业特色、人才设备资源等优势结合地方经济发展需要先后获批成立研究机构17所(六所六室三中心一台一基地),“中央财政支持的职业教育生物制药实训示范基地”;国家茶叶产业体系铜仁地区茶叶综合试验站;铜仁地区产业发展研究中心;铜仁地区产品质量检测中心;铜仁地区民族文化研究所;铜仁地区民族兽药研究所;铜仁地区民族医药研究所;民族地区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研究所;武陵山经济社会发挥研究研究中心;铜仁地区旅游研究所;铜仁地区茶叶研究所;专家工作室。200余名中青年教师走出校门来到国内外知名大学进修、学习、考察、作访问学者、读博士等,到企业、下农村挂职锻炼、参加社会实践、提高动手能力。
   2008年12月,全省高职院校科研工作校际交流会在学院召开,省内外十一所高职院校的领导、科研管理人员、系主任、专业教师等百余人参加了会议,大家相互交流,共商科研发展大计,对促进高职院校更好地开展科研工作服务教育教学改革及地方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2010年11月,“湘鄂渝川黔边区高职高专院校校际协作会二届一次会议”在学院召开,18所高职高专院校代表围绕如何培育提升高职高专院校核心竞争力主题通过院长高端论坛、院长座谈会及论文交流会等形式共商职教发展大计和未来发展前景。 2011年7月,中荷国际高职教育论坛在学院召开,13所国内外高职院校代表围绕高职教育可持续发展进行高端论坛、共同探讨高职教育可持续发展。
   良好的科研平台让人干事有条件,人人想干事、个个能干事。
  参考文献
  [1] 郁建生. 创新是教学团队发展的强大动力[J]. 高等职业教育,2011,(1):74.
  [2] 侯长林,杨政水,郁建生. 高职高专核心竞争力的培育和提升[M]. 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1:3.

网站地图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免责声明 | 在线留言 | 友情链接 | RSS 订阅 | 热门搜索
版权所有 QQ空间素材网 www.qzonea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