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党的指导思想,党的性质和指导思想,党的指导思想是什么,201312党的指导思想 QQ空间素材网 > 党的指导思想 > 2014年党的指导思想,党的性质和指导思想,党的指导思想是什么,201312党的指 正文

2014年党的指导思想,党的性质和指导思想,党的指导思想是什么,201312党的指导思想

发布时间:2013-08-21 来源: 党的指导思想

预备党员思想汇报2013年12月 范文一:认识自我 敬爱的党组织: 作为一名不断向党靠近的入党积极分子,我始终以一名优秀党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以党章为指导,牢记党的教育...

党的指导思想 1 概 述 党的指导思想 是指导我们党全部 活动的理论体系,是党的思想建设、政 治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和反腐倡 廉建设的理论基础。 党的十八大通过的党章明确 规定: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 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 展观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 2 概 述 中国共产党从成立起就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党的七大,把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统一的毛泽东 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党的十五大,把马克思列宁主义与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相 结合的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党的十六大,把作为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 论的继承和发展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党的十七大又把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 写入了党章。

党的十八大把科学发展观写在我们党的旗帜上,列入党的指导 思想,是这次党章修改的最大亮点和最突出的历史性贡献。 3 一、马克思列宁主义传播 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4 一、马克思列宁主义传播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一)马克思列宁主义 1.马克思主义概述 马克思主义产生于19世纪40年代,是资本主义矛盾 激化和工人运动发展的产物。以《共产党宣言》的问世 为标志 。它吸收和改造了人类思想文化的一切优秀成果, 特别是18世纪中叶和19世纪上半叶的社会科学和自然科 学的成果。它的主要理论来源是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 典政治经济学和英法空想社会主义。此外,法国启蒙学 者的思想和法国复辟时期历史学家的阶级斗争学说,也 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提供了有益的思想资料。 5 一、马克思列宁主义传播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一)马克思列宁主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唯物论)是马克思主义 的理论基础和方法。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剩余价值理论)是对 资本主义批判的经济理论和中介。 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目的)。 6 一、马克思列宁主义传播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一)马克思列宁主义 3.马克思主义的精髓 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是“实事求是”。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马列主义、毛泽东 思想、邓小平理论中一以贯之的最本质的 东西。 7 一、马克思列宁主义传播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一)马克思列宁主义 4.马克思主义核心价值观 马克思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实现人的自由、解放和全面发 展”。

这里所指的人不是抽象的人群、“人民”,而是一个一个 具体的人! 把人从经济、政治、国家、宗教、观念的束缚中解放出来 成为自由人是马克思哲学所追求的目标! “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 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 由发展的条件。”——《共产党宣言》 8 一、马克思列宁主义传播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一)马克思列宁主义 5.列宁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一次重大发展 列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俄国的具体革命实践相结合,领导了伟大 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取得了开创性的胜利。

此后,列宁领导年轻的苏维埃政权,在经历了三年国内战争以后,逐步 把工作重心转向经济工作,开始实行新经济政策,并提出了具有科学根据 的建设社会主义的崭新构想。

以上都是他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积极探索,是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 人民的宝贵财富。联共中央在列宁逝世后把布尔什维克主义郑重地命名为 列宁主义。 在我国,把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列宁丰富和发展了 的马克思主义,称之为马克思列宁主义。 9 一、马克思列宁主义传播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二)五四运动 1919年上半年,美、英、法等协约国在巴黎举行的“和平会 议”上,非法决定将德国在中国山东获得的一切特权转让交给日 本。北洋军阀政府的代表竟然准备在约上签字。

消息传出,举国愤然。5月4日,北京十几所学校的学生三千 余人齐集天安门前举行示威,爆发了“五四运动”。

随后,许多城市的工人纷纷举行罢工和游行示威,中国工人阶级 开始以独立的姿态登上政治舞台,并成为运动的主力军。

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 开端,促进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 共产党的成立从思想上、政治上和组织上作了准备。 10 一、马克思列宁主义传播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三)中国共产党诞生 1.历史成因 中国共产党诞生是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

中国共产党的产生从大的社会历史背景看,是中 国近代社会经济、政治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中国 革命运动发展的必然结果。 从现代政党产生的内在规律看,是中国工人 阶级的壮大和工人运动的发展,马克思主义在中 国广泛传播及其与工人运动结合的必然产物。 11 一、马克思列宁主义传播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三)中国共产党诞生 2.诞生基础 中国共产党是无产阶级的先锋队组织。中国无产阶 级的成长壮大,并由自在阶级向自为阶级的转变,为中 国共产党的诞生奠定了阶级基础。 五四运动后,新文化运动中原来的统一战线开始分 化,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过程中,先后与各种其他 主义展开论战。通过这些论战,马克思主义以自己的真 理性,战胜了各种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的错误思想, 扩大了自己的阵地,为共产主义运动在中国的兴起和中 国共产党的建立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12 一、马克思列宁主义传播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三)中国共产党诞生 3.孕育过程 1920年春起,中国的共产主义者开始筹建中国的工人阶级政党。

1920年2月,陈独秀与李大钊商讨和交换了组建政党的意见,并相约 在上海和北京分别开展活动,进行建党的准备工作。

1920年8月,陈独秀等首先在上海建立了中国共产党发起组——上海 共产主义小组。不久,各地相继建立了共产主义小组。

各地共产主义小组建立后,加强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研究和宣传。

各地共产主义小组特别注重在工人中积极开展宣传和组织工作。 13 一、马克思列宁主义传播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三)中国共产党诞生 4.条件成熟 1920年到1921年间,各地共产主义小组的宣传和组织工作, 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进一步传播及其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成 立中国共产党的条件基本成熟。 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 开。来自各地的12名代表和陈独秀指派的代表包惠僧及共产国际 代表马林、尼柯尔斯基参加了会议。会议讨论通过了党的第一个 纲领、第一个决议,选举产生了党的中央领导机构。

党的一大的召开,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14 一、马克思列宁主义传播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三)中国共产党诞生 5.伟大意义 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 产物,是一个完全新型的以共产主义为奋斗目标,以马 克思主义为行动指南的无产阶级革命政党。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从此中 国革命就有了新的领导力量,中国人民的革命斗争进入 了一个崭新的历史阶段。 15 一、马克思列宁主义传播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我们的党从它一开始,就是一个以 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为基础的党,这 是因为这个主义是全世界无产阶级的最 正确最革命的科学思想的结晶。马克思 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一经和中国革命的 具体实践相结合,就使中国革命的面目 为之一新,产生了新民主主义的整个历 史阶段。

——毛泽东 16 二、毛泽东思想确立与新 民主主义革命伟大胜利 17 二、毛泽东思想确立与新民主主义革命伟大胜利 (一)毛泽东思想形成 1.三次武装起义和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背景 大革命失败后,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国民党新军阀,在中外反 动势力的支持下,建立了一个地地道道的代表地主、买办资产阶 级利益的独裁政权。它对外投靠帝国主义,对内实行法西斯专政。

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依然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封建主义和人 民大众的矛盾。中国社会仍然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因 此,中国人民为了争取民族独立和自身的解放,迫切需要推翻国 民党的反动统治,继续开展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 18 二、毛泽东思想确立与新民主主义革命伟大胜利 (一)毛泽东思想形成 1.三次武装起义和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八七会议 1927年8月7日 汉口 历史转折点,土地革命和武装起义。 ?南昌起义 1927年8月1日 南昌 第一枪,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八一建军节)。 ?秋收起义 1927年9月9日 湘赣边界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 1927年10月7日,工农革命军到达宁冈茅坪,开始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斗争。至 1928年2月,初步建成了以宁冈为中心的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广州起义 1927年12月11日 广州 想通过城市武装暴动和攻占大城市来取得革命胜利是不可能的。 19 二、毛泽东思想确立与新民主主义革命伟大胜利 (一)毛泽东思想形成 2.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理论 党的六大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领导红军和革命 根据地的斗争实践中,从中国国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 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开辟了中国革命发展的新道路,提出了农村包 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理论。从1928年10月到1930年1月,毛泽东先 后写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文章,论证了农村革命根据地能够长期存在和 国情 发展的可能性。

可以走 怎样走 必须走 农民 进而,毛泽东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总概念。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 以武装斗争为主要斗争形式,以农村革命根据地为战略阵地,以土地革 敌人 命为中心内容,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 20 二、毛泽东思想确立与新民主主义革命伟大胜利 (一)毛泽东思想形成 2.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理论 1929年12月,红四军第九次党代表大会在福建上杭古田召开。

大会通过了毛泽东起草的《中国共产党红军第四军第九次代表大 会决议案》。决议根据马克思主义关于建党、建军的原理,总结 战术:敌进我退 战略:根据地战略 了党成立以来,特别是南昌起义以来建党建军的历史经验,解决 了在农村游击战争环境中,如何把共产党建设成为马克思主义政 敌驻我扰 游击战战略 党,如何把红军建设成为共产党领导下的新型人民军队的问题。

敌疲我打 持久战战略 这些问题的解决,进一步丰富了中国革命新道路的理论,对于中 敌退我追 国共产党坚持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有着重要的意义。

积极防御 武力威慑 21 二、毛泽东思想确立与新民主主义革命伟大胜利 (一)毛泽东思想形成 3.小结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 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根据历史特 点和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实际情况,经过第一次 大革命的失败和土地革命的胜利和失败,终于找到了农 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道路。这是毛泽东思 想形成的标志。 22 二、毛泽东思想确立与新民主主义革命伟大胜利 (二)毛泽东思想确立 1.遵义会议和红军长征的胜利 ?教训 王明“左”倾冒险主义 教条主义(共产国际指示 苏联经验) ?转机 改向敌人力量薄弱的贵州进军。

打破坛坛罐罐 战略转移 ?转折 遵义会议 又一次历史转折 意义:确立了毛泽东在党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在危急关头 挽救了党和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

在与共产国际中断联系的情况下,独立自主地作出一系列重 大决策。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开始确立, 标着我党在政治上走向成熟。 23 二、毛泽东思想确立与新民主主义革命伟大胜利 (二)毛泽东思想确立 2.延安整风运动 ?几个阶段 1941年初,预备阶段。学习马列著作和党的历史文献《改造我们的学习》 1942年间,第二阶段。经学习和整顿有了提高 1943年10月至1945年4月,第三阶段。总结历史经验 再学党的历史 ?意义 延安整风运动是一次全党范围内空前规模的马克思主义教育运动 和思想解放运动。彻底揭露、批判和清算了党内历次“左”右倾 错误,特别是王明“左”倾错误在党内的恶劣影响,使全党的马 克思列宁主义水平得到了进一步提高。延安整风后,全党在以毛 泽东为首的中共中央领导下,达到了空前的团结,为领导全国人 民取得抗战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奠定了思想基础。 24 二、毛泽东思想确立与新民主主义革命伟大胜利 (二)毛泽东思想确立 3.党的“七大”召开 ?会议概述 在德国法西斯面临彻底覆灭和中国抗战接近胜利的前夜, 1945年4月23日至6月11日,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延 安隆重召开。出席大会的正式代表544人,候补代表208人,代表 全国121万党员。毛泽东在会上作《论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 刘少奇作《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朱德作《论解放区战场》的 军事报告,周恩来作《论统一战线》的讲话,任弼时、陈云等在 会上发了言。 25 二、毛泽东思想确立与新民主主义革命伟大胜利 (二)毛泽东思想确立 3.党的“七大”召开 ?毛泽东思想正式确立 大会的另一个重要内容是,在党的历史上,第一次将毛泽东 思想作为全党的指导思想写入了通过的新党章。新党章明确规定 :毛泽东思想,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与中国革命的实践之 统一的思想,就是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以毛泽东思想 作为一切工作的指针。这是党总结中国近代特别是建党以来经验 作出的一项极为重要的决策。 26 二、毛泽东思想确立与新民主主义革命伟大胜利 (二)毛泽东思想确立 4.小结 从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的领导地位以后,经过延安 整风,1945年6月召开的党的七大通过了的党章正式规定:“中 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与中国革命实践之统一的思 想——毛泽东思想,作为自己一切工作的指针。”这表明毛泽东 思想作为一个科学概念,作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已经在全 党正式确定下来。这是我们党政治上成熟的标志。 27 二、毛泽东思想确立与新民主主义革命伟大胜利 (三)毛泽东思想内涵 1.概述 毛泽东思想,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我国第一代领导人根据马 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把中国长期革命和建设实践中的一系 列独创性的经验进行理论概括而形成的适合中国实际情况的科学 理论体系,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正是在毛泽东思想的指引下,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反 帝反封建斗争的伟大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经过社会主 义改造,在中国确立了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实践证明,毛 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 飞跃的理论成果,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 富。 28 二、毛泽东思想确立与新民主主义革命伟大胜利 (三)毛泽东思想内涵 2.内容 六个组成部分是:

(1)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 (2)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 (3)关于革命军队的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 (4)关于革命斗争的政策和策略的理论; (5)关于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 (6)关于党的建设的理论。 29 二、毛泽东思想确立与新民主主义革命伟大胜利 (三)毛泽东思想内涵 2.内容 (1)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 ①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 政治纲领 经济纲领 文化纲领 领导阶级 无产阶级 同盟军 人民大众 对象 三座大山 ② ③ ④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纲领 三大法宝 统一战线 武装斗争 党的建设 革命的性质和前途 对内反封 对外反帝 党指挥枪 支部建在连上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三大作风 三大纪律八项注意 新民主主义道路理论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割据 30 二、毛泽东思想确立与新民主主义革命伟大胜利 (三)毛泽东思想内涵 2.内容 (6)关于党的建设的理论: 思想上 针对中国农业国的特点 组织上 针对农民居多的特点 作风上 理论联系实际 密切联系群众 批评与自我批评 31 粮源 兵源 二、毛泽东思想确立与新民主主义革命伟大胜利 (三)毛泽东思想内涵 3.灵魂 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是贯穿于毛 泽东思想各个组成部分的立场、观点和方 法,它们有三个基本方面,即实事求是、 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32 二、毛泽东思想确立与新民主主义革命伟大胜利 (三)毛泽东思想内涵 4.体系特点 科学性 独创性 完整性 33 二、毛泽东思想确立与新民主主义革命伟大胜利 (三)毛泽东思想内涵 4.小结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指导下取得 胜利的。毛泽东从中国的历史状况和社会状况出发,深刻研究中 国革命的特点和中国革命的规律,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无 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思想,创立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 论,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则是这一理论的最集中的表现和 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中国共产党人在长期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实 践过程中逐步形成的,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 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成功范例,是集体智慧的结晶,是被实践证 明了的关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 34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 路开辟与邓小平理论形成 35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开辟与邓小平理论形成 (一)前言 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面对十年“文革” 造成的危难局面,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 理论勇气,科学评价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彻底否定“以阶级斗争 为纲”的错误理论和实践,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 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确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 路线,吹响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号角,创立 了邓小平理论,指引全党全国人民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征程上阔步前 进。实践证明,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结合的 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的新阶段。 36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开辟与邓小平理论形成 (二)时代背景 建国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 主义与中国实际结合起来,领导中国人民对建设社会主义的 道路进行了艰辛的探索,取得了伟大的成就,同时也发生过 严重的失误和挫折。

?政治运动 三反五反、反右、文革等 ?经济政策 大跃进、人民公社、农业学大寨、大炼钢铁 ?外交政策 两个阵营、“三个世界”为外交原则 ?人口政策 马寅初 ?知识分子政策 资产阶级、臭老九 ?思想政治教育政策 37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开辟与邓小平理论形成 (三)历史性的伟大转折 1.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两个凡是” ?1978年5月10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一文在中央党校内部刊物上发表。《光明日报》 邓小平等中央多数领导人积极领导和支持这场讨论。 38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开辟与邓小平理论形成 (三)历史性的伟大转折 2.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1978年12月18日至22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 三次全体会议在北京举行。

12月13日,邓小平在中央工作会议闭幕会上发表《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讲话。 第一、实现了思想路线的拨乱反正。

第二、恢复了党的民主集中制的传统。

第三、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新决策,启动了农村改革的新进程。

第四、开始了系统地清理重大历史是非的拨乱反正。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深远意 义的伟大转折。(第三个伟大转折) 39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开辟与邓小平理论形成 (四)邓小平理论的体系及主要内容 1.南方重要谈话与邓小平理论的形成 ?形成背景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坚持以 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经历了从 农村改革到城市改革,从经济体制改革到政治体制及各方面体制 的改革,从对内搞活到对外开放的发展过程,整个国家焕发出勃 勃生机,中华大地发生了历史性的伟大变化。如此前所未有的实 践为我们进行创造性的理论概括提供了取之不尽的源泉。邓小平 理论就是在这样伟大的实践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40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开辟与邓小平理论形成 (四)邓小平理论的体系及主要内容 1.南方重要谈话与邓小平理论的形成 ?形成过程 从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1982年党的十二大,是邓小 平理论初步形成时期。

从党的十二大到十三大,在全面改革逐步展开的过程中,邓 小平理论逐步展开并形成理论轮廓。

1992年1月18日至2月21日,邓小平到武昌、深圳、珠海、上 海等地视察,发表了重要的谈话。 41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开辟与邓小平理论形成 (四)邓小平理论的体系及主要内容 2. 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及主要内容 ?邓小平理论涵义 党的十四大报告曾对其科学涵义作过概括:邓小平建设有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党的十五大报告把它确定为邓小平理论)是 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与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 物,是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全党全国人民集体智慧的结 晶,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最可珍贵的精神财富。 42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开辟与邓小平理论形成 (四)邓小平理论的体系及主要内容 2. 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及主要内容 ?邓小平理论科学体系 邓小平理论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 个首要的根本问题,第一次比较系统而科学地回答了在中国这样 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如何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一系列问题, 构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科学体系。1987年党的十三大从十二个方 面概括了邓小平理论的主要观点;1992年党的十四大,把邓小平 理论概括为九个方面: 43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开辟与邓小平理论形成 (四)邓小平理论的体系及主要内容 2. 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及主要内容 (1)在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上,强调走自己的路,解放思想,实 事求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2)在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问题上,强调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 期性,认清国情,不能脱离实际,超越阶段。

(3)在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上,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 放、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共同富裕。

(4)在社会主义的发展动力问题上,强调改革也是一场革命,也 是解放生产力,是中国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僵化停滞没有出路。

(5)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外部条件问题上,指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代 世界两大主题,必须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为中国现代 化建设争取有利的国际环境。 44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开辟与邓小平理论形成 (四)邓小平理论的体系及主要内容 2. 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及主要内容 (6)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政治保证问题上,强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立 国之本,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健康发展的保证。

(7)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战略部署上,提出基本实现现代化分三步走。

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以带动越来越多的地区和人们逐步达到共同富 裕。

(8)在社会主义的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问题上,强调作为工人阶级先 锋队的共产党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党必须改善和加强自身 建设。

(9)在祖国统一的问题上,提出“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创造性构 想。 45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开辟与邓小平理论形成 (四)邓小平理论的体系及主要内容 3.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邓小平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

邓小平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研究新情况,解 决新问题,既继承前人又突破陈规,表现出了开辟社会 主义建设新道路的巨大政治勇气和开拓马克思主义新境 界的理论勇气,对邓小平理论这一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 义的形成和发展做出了历史性的重大贡献。 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它包括两方 面的内容:一是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二是邓小平 理论是当代中国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 46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开辟与邓小平理论形成 (四)邓小平理论的体系及主要内容 3.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 因为邓小平理论的主要依据来自马克思主义,原来对马克 思主义的解读是阶级斗争、公有制、计划经济,现在解读 是马列主义者是唯物论者,物就是生产力,这点上邓坚持 了马,2最美好的共产主义,让人过上最好的生活。 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没有说在一个落后的半殖民半封建社会国度怎么搞 建设。邓小平理论形成了一整套理论,中国迅速崛起。 47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开辟与邓小平理论形成 (四)邓小平理论的体系及主要内容 3.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1)邓小平理论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 丰富发展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2)邓小平理论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了新水平。 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基本理论。 (3)邓小平理论对当今时代特征和国际形势做出了新判 断。敏锐地把握时代发展的脉搏和契机 48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开辟与邓小平理论形成 (五)小结 党的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是因为邓小平理 论是指导中国人民取得改革开放的胜利,进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 正确理论。在当代中国,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 征结合起来的邓小平理论,而没有别的什么理论能够解决中国社会主 义的前途和命运问题。同时,邓小平理论也是中华民族振兴的精神支 柱。一个民族是不能没有精神支柱的,尤其我国是有着56个民族,13 亿人口,地域辽阔,经济文化比较落后,发展极不平衡的大国,要把 它建设好,战胜各种困难,取得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 功,就必须不断地巩固和加强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邓小平理论不仅 体现了我国各族人民现阶段的共同理想,而且还为实现这个共同理想 指明正确方向和道路,因而成为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振奋民族精神、 凝聚民族力量、鼓舞人民开拓进取的思想基础。 49 四、历史性跨越与“三个 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 50 四、历史性跨越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 (一)前言 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受命 于重大历史关头,从十三届四中全会到十六大,高举邓 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坚持改革开放、与时俱进,在国内 外政治风波、经济风险等严峻考验面前,依靠党和人民, 捍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 开创全面开放新局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创 立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继续引领改革开放的航船 沿着正确方向破浪前进。 51 四、历史性跨越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 (二)背景 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思想是在时代风 云变幻,国际、国内环境发生重大变化的背景下 提出来的,是我们党在面临新的各种严峻考验的 重要历史时刻,对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作出的全 面、深刻而长远的战略性思考。

面对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党遇到的新情况、新问 题提出的,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52 四、历史性跨越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 (二)背景 1. 国际背景 20世纪80年代末,国际局势风云变幻。东欧 一些社会主义国家出现政局动荡。 1989年,东欧巨变。 1991年,苏联解体。 53 四、历史性跨越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 (二)背景 2.国内背景 ?经济上 1988年全国零售物价指数在连续三年上涨的基础上, 出现了18.5%的上涨幅度,一度出现全国性抢购风潮, 影响了社会的安定。

?政治上 1989年,随着东欧部分国家开始发生政局动荡,一 些西方国家的政治势力也通过种种渠道加紧对我国进行 思想、政治渗透,推行和平演变战略。89学潮。 54 四、历史性跨越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 (二)背景 3.背景综述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的社会生活 发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变化,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利益分配和就业 方式的多样化还将进一步发展。旧的平衡打破之后新的平衡尚处于建立 和完善过程之中,人民内部矛盾日趋复杂化和多样化。

与此同时,在一部分党员干部存在着思想僵化、信念动摇、组织涣 散、作风浮漂,特别是腐败问题。再加上我们党正进入整体性新老交替 的重要时刻,从现在起到新世纪头十几、二十年,一大批年轻干部要走 上中高级领导岗位。

如何从严治党,如何领导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事业? 55 四、历史性跨越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 (三)改革进程 1.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与全党作出的正确选择。

坚持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路线和基本政策。

2.党的十四大与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邓小平南方讲话 十四大: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 十四届二中:开始迈向市场经济体制 3.党的十五大与跨世纪治国方略。

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坚定不移地沿 着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继续前进。 56 四、历史性跨越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 (四)“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 江泽民同志2000年2月25日在广东省 考察工作时,从全面总结党的历史经验和 如何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出发,首次 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行了比较全面 的阐述。 57 四、历史性跨越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 (五)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确立 2002年11月召开的党的十六大,高度 评价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 和重要作用,并将其写进党章,同马克思 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道 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2004 年3月召开的十届全国人大第二次会议,又 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写入修改后的宪 法,在宪法中确立了“三个代表”重要思 想在国家政治和社会生活中的指导地位 58 四、历史性跨越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 (六)“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内容 1.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2.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3.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59 四、历史性跨越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 (七)“三个代表”思想的科学内涵 1.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 展要求,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 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努力符合生产力发展的规律, 体现不断推动社会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的要求, 尤其要体现推动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通过发 展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

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根本,是前进的动力 60 四、历史性跨越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 (七)“三个代表”思想的科学内涵 2.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 方向,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 和各项工作,必须努力体现发展面向现代化、面 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 主义文化的要求,促进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 学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为我曙经济发展和社会 进步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文化是社会发展的根基,前进的润滑剂 61 四、历史性跨越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 (七)“三个代表”思想的科学内涵 3.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 本利益,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 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坚持挹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 出发点和归宿,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 性创造性,在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的基础上,使人 民群众不断获得切实的经济、政治、文化利益。

人民利益是现代社会生活特性——公共利益概念 62 四、历史性跨越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 (八)“三个代表”的重要性 1.“三个代表”是我们的立党之本。 进一步回答了应该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 2.“三个代表”是我们的执政之基。 进一步回答了党应该怎样执政的问题。 3.“三个代表”是我们的力量之源。 进一步回答了党怎样保持先进性和生命力,始终走在时代前列的 问题。 63 四、历史性跨越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 (九)“三个代表”思想提出的重大意义 ?是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和发展。 ?是无产阶级政党本质特征的具体体现。 ?是检验无产阶级政党先进性和战斗力的根本标准。 ?是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要指针。 ?是推进各项改革包括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理论依据。 64 四、历史性跨越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 (十)小结 在党的十六大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马克思 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道确定为我们党 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明确写进了党章,并要求全 党把这一重要思想贯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各个领 域,体现在党的建设的各个方面。 胡锦涛总书记说“这是一个历史的决策,也是一个 历史的贡献”。 65 五、树立科学发展观与社 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66 五、树立科学发展观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1.背景 (1) 国际背景 当前,我国的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一方面,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世界多极化不可 逆转,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 另一方面,国际环境中不稳定因素、不确定因素增多, 我国发展的外部条件复杂多变。 67 五、树立科学发展观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1.背景 (2)国内背景 一、是为了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 二、是为了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三、是为了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全面推进经济、政治、 文化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

四、是认真总结了世界各国在发展问题上的经验教训。 三大差异:城市与农村、内陆与沿海、东部与西部 68 五、树立科学发展观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2.提出 2007年10月15日 党的十七大 胡锦涛总书记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夺取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 69 五、树立科学发展观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3.定义 科学发展观,是党的十六大 以来党中央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 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 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表现,是同马克思列宁 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70 五、树立科学发展观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4.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务是发展,核心是以人 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本方 法是统筹兼顾。

1、必须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2、必须坚持以人为本。 3、必须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4、必须坚持统筹兼顾。 71 五、树立科学发展观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5.科学发展观核心 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是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突出强 调的一个重要思想和基本要求。 6.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 要实现经济社会更快更好的发展。

回答了“什么是发展、怎样发展”。 72 五、树立科学发展观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7.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 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8.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统筹兼顾 (1)统筹城乡发展 (2)统筹区域发展 (3)统筹经济和社会发展 (4)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5)统筹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 73 五、树立科学发展观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9.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意义 (1)当前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和出现的新矛 盾新课题,决定了科学发展观对全局工作具有重 大的指导意义。 (2)科学发展观,不仅是我国当前统领经济社 会发展全局的重要指导思想,而且也是实现全面 建设小康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长 期坚持的重要指导思想。 74 五、树立科学发展观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 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 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 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 相处的社会。

——胡锦涛 75 五、树立科学发展观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分别用四个字概括 毛泽东思想:

实事求是 邓小平理论: 科学发展观: 解放思想 科学发展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时俱进 76 五、树立科学发展观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邓小平理论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 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回答了“建设什 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 科学发展观回答了“什么是发展、怎样 发展”。 77 六、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 帜 78 六、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 ?要坚持马克思主义而不是背离马克思主义 ?发展马克思主义而不是僵化马克思主义 ?信仰马克思主义而不是怀疑或否定马克思 主义 79 六、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旗帜至关紧要;改革围绕特色;实践共识成就;排除干扰风险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在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坚持发展道路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一脉相承与时俱进;突破经济文化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历史难题 80

201312党的指导思想 暂无相关推荐文档 如要投诉违规内容,请到 百度文库投诉中心 ;如要提出功能问题或意见建议,请 点击此处 进行反馈. 暂无评价 | 0人阅读 | 0次下载 | 举报文...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员保持先进性,要提现时代的要求.”党的性质决定***员的党性及进行党性修养要与时俱进提现时代要求.党性修养要求坚持党的性质、纲领、指导思想、...

中共华东交通大学理工学院委员会党校 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党课 中国共产党的性质 指导思想和纲领 党的十八大精神解读 华东交大理工学院思政部 洪英俊 2013-12-20 1 第一章 党的...

2014年党的指导思想,党的性质和指导思想,党的指导思想是什么,201312党的指导思想》出自:QQ空间素材网
链接地址:http://www.qzoneai.com/sucai/GeqtPUkR4EIvuj9S.html

相关文章阅读

网站地图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免责声明 | 在线留言 | 友情链接 | RSS 订阅 | 热门搜索
版权所有 QQ空间素材网 www.qzoneai.com

2014年党的指导思想,党的性质和指导思想,党的指导思想是什么,201312党的指导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