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如何运用学案导学法 高中化学学案导学答案

时间:2019-04-11 05:16:21 来源:QQ空间素材网 本文已影响 QQ空间素材网

  一、高中化学运用学案导学法存在的问题   1. 导学案例流于形式,学习氛围冷淡。苏教版化学教材具有涉及方面广、实用性强、注重情景等特点。因此,在高中化学教学中运用学案导学法可使学生在循序渐进的案例讲解过程中,构建一个体系完整、脉络清晰、科学合理的化学知识体系,进而达到提高学生课堂效率和自我学习能力的教学目标。
  但是,在实际的化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因教师学案导学运用流于形式而导致课堂氛围冷淡的现象更是屡见不鲜。例如:在讲解“氧化还原反应”时,化学教师为了增大课堂知识的讲解量,通常会忽略化学实验步骤而直接向学生们讲解这一原理。这种以“教师讲解为主、学生被动学习”的“灌输式”模式将学生紧紧地“捆绑”在了课堂上,根本无法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点的积极性。与此同时,这种沉闷、死板的教学氛围也制约学生们发散性化学思维的培养,进而导致化学课堂的教学质量也大打折扣。
  2. 层次不明,学生个性化发展受阻。古人云:“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由于苏教版化学教材实践性强、知识结构密集,所以高中生在短期内记忆的难度也相对增大。因此,教师的在设计学案导学时,应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来设计层次不同的问题,从而促使不同学习水平学生的学习能力都得到相应地提升。
  由此可见,教师应采取因材施的方针,设计形式多样的学案为化学课堂的导入铺设跳板。但是,很多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减少备课压力,通常采取“一刀切”、“一锅煮”的原则设计学案,而忽视了对学生学习特点、学习心理的剖析。例如:在讲解“钠露置于空气中颜色变化过程”这一知识点时,教师在学案中通常会设计“钠一开始会变成什么颜色?”“后来颜色会有什么变化”等问题。但是,在导入时常常会面向全体学生提问,这种变化过程描述比较复杂的学案,打击了学习能力较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滋长了学习较强学生的自负心理,容易加剧学生的两极分化。
  二、高中化学运用学案导学法的策略
  1. 巧妙设疑,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古人云:“学源于思,思源于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在高中化学学案导学过程中,设计一些开放难度适中、答案灵活多变的问题,是为学生创设一个轻松、愉快、畅所欲言学习环境的重要手段,也是促进学生交流、合作、学习的良好平台。
  在高中化学学案的设计过程中,教师应本着启发性、适中性、灵活性的原则,为学生设置一些“源于课本而又高于课本”的导入问题,从而促使学生在探究这种富有弹性、灵活多变的化学问题过程中,提高自身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讲解“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区别”时,教师可以采取将班级学生分成小组,让其自己设计二者特性的对比实验。最后,教师将学生的实验结果加以点评,并就其不足之处进行进一步讲解。
  通过这种方式,不仅促进了学生自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提高,也促进了学生团队合作意识的培养,进而推动了和谐、友爱、平等的班级学习环境的构建。
  2. 因材施教,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我国著名教育家蔡元培曾说过:“与其守成法,毋宁尚自然;与其求划一,毋宁展个性。”因此,在高中化学学案导学设计过程中,教师应根据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多层次、全方位的学案设计,让学生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进而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
  在学案导学的过程中,针对不同的学习阶层设计不同的教学案例,采用分层教学的方式,促使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都在科学合理的学习案例激发下开展化学学习活动。例如:在讲解“侯氏制碱法”这一知识点时,教师可以采取“好差生”搭配的方式,让学习水平相对低一些的学生进行化学实验,而后让学习水平相对高一些的学生就实验结果进行总结。这种互助互动的学案导入方式,不仅促进了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转化,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化学创新思维能力的提高。
  总之,在高中化学课堂上采用“学案导学”,打破了以教师为主的课堂授课模式,促进了以学案为载体,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进而促成了学生自主探究、主动学习能力教育目标的实现。

网站地图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免责声明 | 在线留言 | 友情链接 | RSS 订阅 | 热门搜索
版权所有 QQ空间素材网 www.qzonea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