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教育现状及对策_新课改下农村高中教学的现状与对策

时间:2019-04-10 05:13:18 来源:QQ空间素材网 本文已影响 QQ空间素材网

   高中阶段的课程改革在进行义务教育的课程改革的同时就已经实施了,而且在2010年的秋季在全国全部推开。�   可是,由于农村高中教学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那种“填鸭式”、“满堂灌”的教学现在仍处于主要地位。多数教师教课本就教课本,其他的一概与己无干。教师之间、师生之间很少沟通。封闭式教学在农村高中教学中占了相当的市场。同时,在学生长达十二年的学习中,教师只教给了学生知识、结论,而忽视了过程,以致结论式教贯穿了整理个农村高中教学。
  这就是农村高中教学总的现状,死气沉沉,停滞不前,如果不从根本上改变这种教学现状,农村高中教学将很难得到大的改观。�
  下面,本文就从三个方面来谈谈当前农村高中教学的现状与对策。�
  一�
  新课程改革下的农村高中教学,多数老师仍采用“填鸭式”。即教师以自我为中心,漠视学生客体,从上至下不讲方式地强制传授知识。这种方式也叫“注入式”,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开始盛行,至今仍有很大市场,在农村高中教学中,居主要地位。�
  这种教学方式的现状主要表现在下列方面:�
  教师一支粉笔加一块黑板加一份教案,将准备好的固定内容强行灌输给学生;教师每节课都按固定不变的死板的程式讲,细致周到,一堂课全部占用;学生没有自由思考、发言、讨论的机会,只是呆呆地接受,照搬照抄;教师只重概念与道理分析,不注重质也不注重量,不注重教学艺术;学生大都直接获得知识。�
  教师过分追求高分数、高升学率,不考虑客体是否承受,对学生施加高压政策,采用勒令式、压迫式教学,强制学习。教师拼命出练习,要求学生买资料,强迫学生加班加点,大搞“题海战术”,使学生连双休日也难得喘息。�
  学生缺乏主动性,被动的、机械地坐等知识,张着嘴等着喂,甚至喂也不吃。不预习,等老师来讲;不完成作业,等老师来讲。一句话,老师吩咐什么就做什么,老师给什么就学什么。老师讲完一个知识点,没有学生主动去做习题巩固。于是,考试时只会死搬教条,不会将知识迁移,没做过的题束手无策;笔记做了一大本,书上写得密密麻麻,却不懂所学内容。�
  老师说的话是圣旨,没有学生敢发表不同的意见;教师控制学生思维,千方百计逼着学生朝预设的套子里走。�
  总之,这种教学方式以教师为中心,只把教师看成主体,把学生看成客体;教师照本宣科,学生死记硬背;老师一人主动,所有学生被动;教师包办代替,学生生吞活剥;教师不向学生提问,也不准学生提问,不顾实际情况,一厢情愿传递知识。�
   在这种教学之下,学生知识面狭窄,教学效率不高,高分低能。滋长了依赖性和惰性,成了一群书呆子;多数教师越教越平庸。�
  这种教学使学生得不到全面发展,在以后的社会生活中,观念落后,因循守旧,一味用书本上的东西去想道理,办事情,无法适应社会和发展的时代,最终被淘汰。�
  。由此看来,填鸭式”教学教出来的学生不活,在未来很难立足。这种方式、教学不利于培养有创新思想的人才,不利于学生成绩的提高和对外部世界的认识,不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长远看,它使国家失去了一批批创新人才,极大地影响了国家的发展,削弱了国家在世界上的竟争力。这不可不让人担忧。�
  为此,我们必须改变“填鸭式”教学的现状,寻找一种较为适应当前农村高中教学的方式。但由于在众多的教学方式中,许多教学方式都不是长期使用“填鸭式”教学的老师在短时间内能把握好的,所以,只有“引导式”教学方式在课改的初期相对要好把握些。�
  引导式教学的基本模式是:引导发现――引导探究――引导讨论评析――引导总结。它的特点是含而不露,引而不发。它可以表现为一种启迪,当学生迷路时,教师不是轻易的告诉方向,而是引导他辩明方向;它可以表现为一种激励,当学生登山畏惧时,教师不是拖着走,而是点燃他内在的精神力量,鼓励他不断向上攀登。�
  这种方式下,教师由演员变成导演,引导学生发现、提出、分析、解决问题;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促使学生在知识能力和思想方面取得进步;引导学生品味,引导学生自学理解;引导学生动手动脑,从回顾中领悟学法,从“学会”过渡到会学;引导学生激活进一步探究所需的先进经验,实现课程资源价值的超水平发挥;引导学生体验和感受,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引导学生把感性认识升华主理性认识,从中悟出道理,实现认识过程的一次次飞跃。�
  这种方式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理念。它注重教会学生怎样学习,学会学习方法,将新知识纳入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中,不断在学生的头脑里编织知识网络,发挥学生的创造性。用这种方式,可调动学生发现问题的热情,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改变学生等待老师传授知识的状况,消除学生学习上的依赖心理,促使学生主动求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创新能力;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有效地调控课堂教学;有利于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提高教学质量。�
  二�
  传统的农村高中教学是让学生在狭小的教室和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里学习。教师借助单一的课本,通过单向交流进行封闭的知识传递,使得教学高耗低效。这样的教学方式我们称之为“封闭式”。�
  这种教学方式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环境封闭。学生永远坐在教室里学,无法走向教室以外的空间;学校、老师也不敢让学生走向教室以外的空间,担心出事负不起责任,就连学校的阅览室也要下课或放学后才能进去。一个学校内的同年级学生,有的学生想听那一个班的语文课,却不敢去;有学生想听这个班的语文课却不敢来。学校与学校之间很少沟通或从不沟通,好的学校的老师和学生,没请进来讲学或介绍经验;差的学校的老师和学生无法走出去向别人学习,校与校之间的教学没有交流。�
  教学计划和教学方式封闭。一个学期开始,老师都要写教学计划,可那只是应付上交给学校,多数老师并不告知学生。于是,学生不了解整个学期的安排,无法和老师同步,也不知道老师是否按计划进行了教学。当然,学生也就无法根据教师的教学计划拟定自己一学期的学习计划了。同时,教师在采用教学方式上,永远都是一种模式,不会另辟蹊径寻求多种教学方式进行教学。�
  教学内容封闭。教师往往在上课时才向学生公布教学内容,一节课的教学起点总是从零开始。由于教师对上课内容的封闭,学生对新的教学内容缺乏了解和准备,无法事先预习新课,查阅资料。同时,大多数老师的教学都局限于课本,很少引导学生拓展延伸。多灵敏学生也不去进行课外阅读,教师也不做这方面的要求,更不要说向学生推荐有关的阅读资料了。�
  学科封闭。长期以来,教师是孤立的,不会和其他学科联系起来。课本中涉及到的思想品德、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等知识,不知道在政治、历史、地理等学科中有何阐述。课本中涉及到音乐、美术等内容,也没有想到和音乐、美术联系起来。有的学生读不懂数理化的题目,却好像不干语文科的的事情似的。�
  问题的封闭。在教学中提出的问题,对师生来说是明确的,界定清晰,解决问题的条件基本或完全具备。多数情况下,只有一个解决问题的方法和一个答案,而这对教师来说是已知的,但对学生来说是未知的。学生除了老师的答案,不敢也不会有第二个答案。�
  评价的封闭。教师的评价永远都有是一种模式,只针对少数几个学生,不考虑学生基础、性格、智力上的差异,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不同的评价;同时,学生回答的正误、优劣多由教师评判,信息渠道是从师到生的单向流通,从不把评价的权力交给学生,让学生互相评价。�
  学生之间封闭。长期以来,我国学校教育追求学业成绩突出、压倒学习同伴的精英主义教育倾向严重,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时往往采取独立作业的方式,缺少讨论与合作,片面强调独立思考,从来不把合作当作一项必要的素质来培养。�
  师生之间的封闭。师生之间不谈学习存在的问题。教师不告诉学生自己的想法,如何教如何学,在教学中出了问题也不敢面对学生;而学生呢,也因为“怕”的心理,即使发现了教师存在的问题,也不敢向教师提出,哪怕是很坦诚的提出。�
  教师之间封闭。各教师都只管埋头教书、改作业,极少交流经验。有的怕把“绝招”传出去,损害自己的利益;有的怕自己不如人,不屑于与别人交流;有的又自以为是,不愿与别人交流。别人的课堂,不是学校安排,从不主动去听课;自己的课堂,却又怕别人来听,有的老师可以说是“老死不相听课”。各科老师不会分享资源,不会分享成功,更不会分担问题。�
  在此,让我们根据封闭式教学的种种表现,来分析一下运用这种教学方式产生的后果。�
  教师不敢打破常规。对课堂始终处于垄断地位。视野不开阔。学生没有了合作精神和团队精神,师生情感隔膜。压制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的思维单一、呆板。总之,学生的思维得不到发散,创造性也受到严重的挫伤,创新意识和探究精神受到严重束缚。�
  既然封闭式教学会产生如此严重的后果,我们就应当赶快改变它,采取与之相对应的开放式教学。也就是注重教与学的交流,即学校之间、老师之间、学生之间相互交流、沟通、启发、补充,在教学过程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教学相长,共同发展。�
  因为,这种教学方式的好处有很多:�
  它重视了知识的产生过程和发展,更适应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它使学生想学、乐学,并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它使教学效率得到提高,从而让学生增强自信心,使其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得到培养。�
  有助于学生能力的全面培养。开放式教学的过程也是学生能力全面培养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可培养观察问题、判断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参与社会的能力。�
  有助于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社会的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对人才的需求表现在两个层面上:一是要具备一定的文化素质,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二是要具备一定的政治思想道得素质,对社会发展动太敏感谢,有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竟争观念、风险意识、心理承受能力、法制观念和道德观念等。而要具备这些素质,只有采用开放式教学。�
  有助于学生树立科学人生观,提高思想认识水平。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只要教材上的内容有条件和社会实际相结合,就让学生走向社会。让学生在对充满活力、丰富、生动的现实生活的强烈感受中,自觉提高思想识识水平,树立科学人生观。�
  三�
  在农村高中教学中,教师往往习惯于从概念、结论出发,按课本的知识体系,循序教学,这种教学模式就是结论式教学模式。�
  这种教学方式主要有以下表现:�
  教师把结论直接告诉学生,而不对之加以剖析,学生只能知其然。结论多是教学参考书上的。教师把考试的答案抄在黑板上或在上面念,学生在下面对;做资料的时候,把参考答案发给学生,让学生抄答案。教师告诉学生结论在什么地方,让学生直接去找结论,而不是通过自己的思考得到结论。要求学生买资料书,抄资料书上的分析或题解,而不引导学生学会分析。讲完作业或资料,只让学生记住结论,而不是分析答案是怎么来的,从中归纳出学习的方法。�
  作业的修改教师直接替学生修改好,而不是要求或指导学生去修改;做题的情况由教师直接告诉学生,而不是由学生自己总结出优缺点;解题的指导也是先告诉学生理论,然后让学生去做,而不是由学生自己总结出优缺点;教师把做得好的题目发给做不好的学生看,而不是引导他们掌握解题的方法,研究过程,结果解题水平仍然提不高。�
  教师在讲课的时候,千方百计把学生往预定的结论里引导,牵着学生的鼻子走,最终得到结果。同时,教师的结论是唯一的,不容许学生有“异见”。�
  教师不从实际出发,自觉或不自觉的沿袭别人“精心设计,滴水不漏”的教学模式,将目标加在每一个学生的头上,不尊重个体差异及其发展;过分注重知识的传授,偏重书本知识,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
  教师习惯于统一指导,而不是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探究;学生主要是听和记,学习活动比较整齐统一。指导课外阅读,往往由老师告诉学生某篇文章如何的好,要求学生去读,而不是要求学生去分析其各方面是如何的好。�
  学校只重教学的结果,不重教学的过程。教师对学生只看成绩,而不看学习过程。对学生学业成绩的评价也主要是考察学生对教师传授的知识的记忆,而不考察探究能力,创造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根据以上表现,我们可以看出结论式教学有下面这些不足:�
  过于重视现成结论,不注重过程方法。教师完全依赖教科书和参考书,教师在台上不停地讲,学生则一味地听或记,整个课堂气氛沉闷。机械训练,不注重获取知识能力的培养。束缚了学生的思想,难以启发其主动思维。学生丧失独立思考习惯和批判性思维的习惯。�
  面对此种现状,我们只有根据新课标精神,采用“过程结论”式教学。就是教师根据教材的基本内容,精心科学地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到一定的教学情景中去学习、去探索知识这种教学方式要求我们既重过程又重过程产生的结论。因为我们不管探索什么问题,都希望获得最终的结论。这种教学的基本模式是:问题――阅读课文――讨论和讲解――结论――实践。这一教学过程,既包含了感性认识阶段,又包含了理性认识阶段,遵循了实践――认识――再实践的认识规律。�
  一般来说,采用“过程结论”式教学可以有如下的好处。�
  它不再过分注重知识的传授。学生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不再强调学科本位,不再偏重书本知识。加强了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兴趣和经验的结合,注重学生终生学习的基础知识和技能的教学。�
  改变了过去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象,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获取新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
  从只注重不生知识结构的培养和认知图式的建构,到关注起学生的具体生活和直接经验,并真正深入到学生的精神世界,从而使教学活动的基础性、发展性和创造性达到统一。�
  学生“学然后知不足”,自觉地加深或拓宽学习内容。这样,学习成了学生的一种内在需要,学生就会主动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观点,去搜集资料,运用材料去证实自己的观点;学生获得的知识不再是他人的经验,而是与自己相关的成果。学生奖获得极大的成就感,从而更加调动其内在潜能,真正培养其学习的能力。�
  创设了有利于个性发展的情境,使课堂变成了学生思维操练的场所。学生充分参与课堂活动,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这样,就充分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大大引发了学生潜在的创造动因,激发了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了语文教学的效率。�
  学生从中学到了不少学习方法,悟出经验悟出路子,然手丢开老师这根拐杖,自己独立前行。学生在主动体验的过程中丰富感知、强化情感、体察内涵,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交流、去粗取精,在教师、学生、教材互动中推敲、反思、补充,在现有的知识经验和信息基础上对新的信息主动加工。�
  改变了获取知识的单一途径,课本知识不再是唯一正确的答案,学生学习是自我理解基础上的检验和调整。�
  尊重了学生的个性,重视了学生的差异,运用对学生激励的方式,达到树立学生自信心,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的目的。�
  教师成为学生知识体系构建的帮助者和促进者,变单向灌输的教学方式为多项互动探究式的教学方式,积极性被调动起来,并积极投身于课程改革中,提高自身素质。�
  总之,高中阶段的课程改革已经全部推开,农村高中教学中陈旧过时的东西一切依旧。因此,我们再也不能无动于衷,因循守旧,抱残守缺,而应挺身面出,积极投身到改革中来,断然的抛弃那些不适应时代发展的东西,改变那些不适应时代发展的教学现状寻找最容易运用的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教学方式。
  
  参考文献�
  [1] 《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的对话》(朱慕菊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2002年6月第一版)�
  [2] 《新课程中教师行为的变化》(傅道春编著,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2001年11月第一版)�
  [3] 《新课程中课堂行为的变化》(傅道春著,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2002年9月第一版)�
  [4] 《营造宽松环境,实行“开放式”教学》(作者 张存山,《中国育人杂志》2004年第一期)�
  [5] 《学科间的联系与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作者 戚凤美,《现代教学研究》2004年第9期)�
  [6] 《新课标实施中的创新误区》(作者 詹高照,《中学语文》2004年9月)�
  [7] 《解析高中语文教学的困惑――高中语文课程改革瓶颈初探》(作者 华荣,《语文教学通迅》2004年第4期)�

网站地图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免责声明 | 在线留言 | 友情链接 | RSS 订阅 | 热门搜索
版权所有 QQ空间素材网 www.qzonea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