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语文拼音跟读【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探究力】

时间:2019-06-21 05:07:49 来源:QQ空间素材网 本文已影响 QQ空间素材网

  探究性课堂教学,就是指教学过程中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以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前提,以现行教材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学生周围世界和生活实际为参照对象,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机会。
  一、巧置情境,激起探究之欲
  设置故事悬念。小学生特别具有好奇心,他们阅读课文,往往会对故事发展或人物命运产生一种十分关注的心情。根据学生这种心理去设置一些悬念,往往能使学生产生急切期待的心理和极为关注的感情。我在教学《惊弓之鸟》时,开篇就布疑阵:“现在,空中飞着一只大雁,大家想想,用哪些办法能把它打下来?”学生凭经验纷纷说:用箭射,用枪打……至此,教师首先肯定学生的回答是正确的,但话峰一转,说:“可是,古时候有个射箭能手更赢,却是拉弓,不用箭,嗖的一声把这只大雁射下来了,这究竟是什么缘故呢?答案就在课文中。请大家仔细阅读课文,看谁先把答案找到。”由于悬念的诱惑,学生立即对课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一种强烈的好奇心驱使他们主动认真地读书、思考和探究
  引发认知矛盾。在阅读教学中,激发起学生内部已知和未知的矛盾,将学生引入到一种认知矛盾的状态,能使之产生特殊好奇心,从而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和探究欲望,激发他们主动地探求未知领域。我在教学《草船借箭》时,学生初读课文、了解大意后,让学生再齐读课题,然后说说自己的理解。有学生说:“诸葛亮明明是用草船去骗曹操的箭,使曹操损失了十万枝箭,课题应该改为‘草船骗箭’才对。”我并没有马上给予反驳,而是因势利导:“这位同学的这种想法不无道理。对啊,课题中为什么没有用‘骗’,而是用‘借’字呢?”这样,抓住学生这种认知上的矛盾,再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深入的阅读探究。
  二、循序渐进,引入探究之门
  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答一个问题更重要。”科学家的发明创造都是从问题开始的。“学起于思,思源于疑”,任何思都是从疑开始的。疑问是获取知识的前提条件,有了疑问,才有进一步学习的需要,也才能获取新知。《荷花》是一篇朴实又很美的课文。全文不到400字,却把一池荷花写活了。这是因为作者会观察,又会把自己看到的和想到的写清楚。我要求学生在无疑处见疑,大胆地提出问题。结果学生提出的问题涉及课文的方方面面,主要有:
  ①“我”闻到荷花的香味会怎么样做?(根据原因提出问题)
  ②“我”为什么会往荷花池边跑去?(根据结果提出问题)
  ③荷叶像什么?
  ④课文描写了白荷花的几种姿态?(根据答案提出问题)
  ⑤从“挨挨挤挤”这个词可以看出荷叶长得怎么样?(围绕词语提出问题)
  ⑥作者为什么把眼前的这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
  ⑦“画家”指谁?
  (围绕重点句提出问题)
  ⑧“我”怎么忽然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根据结果提出问题)
  ⑨“我”仿佛变成一朵荷花后眼前出现了什么景象?(围绕自然段提出问题)
  ⑩荷花的清香和美丽还会吸引哪些小动物?它们会说些什么?(想象提问)
  三、拓展思维,延伸探究之路
  课内问题课外探究。要拓展学生思维,引导学生深入探究仅靠课堂四十分钟是远远不够的,教师应引导学生把探究由课堂延伸到课外。例如教学毛泽东《七律・长征》中,课内引导学生进行探究:诗中包含了红军长征中的哪几个小故事?学生通过阅读和讨论后知道了诗中所包含的“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的故事。但这些故事学生大多数都不了解,教师也不可能在课堂上一一讲给学生听,这时教师就应将课内问题引导学生课外进行探究。学生通过课外探究,了解了诗中所讲的这几个小故事,同时还补充了《倔强的小红军》《丰碑》等红军长征中发生的小故事。
  设疑问难延伸探究。阅读教学中,每一篇课文教学完了并不意味着教学任务完成了,教师应结合课文实际设疑问难,把探究延伸到课外。例如教学完《小壁虎找尾巴》后设置疑问:小壁虎的尾巴为什么能再长出来呢?教学《穷人》后设置疑问:渔夫一家未来的生活状况怎样?他们可能遇到什么困难?两个孩子的成长情况如何?《凡卡》一文教学结束时提出疑问:凡卡的信寄出去后有结果吗?梦醒后,等待凡卡的又是什么?这样通过设疑问难,学生的探究得到延伸。
  责任编辑 邱丽

网站地图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免责声明 | 在线留言 | 友情链接 | RSS 订阅 | 热门搜索
版权所有 QQ空间素材网 www.qzonea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