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阅读教学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

时间:2019-06-21 05:07:36 来源:QQ空间素材网 本文已影响 QQ空间素材网

  中学语文教学必须着眼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真正体现语文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的基本特点。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关键是要重视阅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深入了解语文阅读教学的规律和特点,真正让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课堂活起来。
  一、要进行多形式的课堂“朗读”
  我认为高中语文教学要有声有色,一定要让学生适时开金口,带着情感进行课文朗读,因为大声朗读至少具有以下三个方面的突出作用:
  首先,有助于学生牢固掌握语文基础知识。学生朗读课文,实际上是对课文中每一个汉字的音、形、义进行一种多种器官协同活动的自觉而又非常细致的再现和再认识活动,这有助于学生牢固掌握每个汉字的音、形、义,避免在以后的学习中读错、写错、用错。所以,在高中教学中,我要求学生学习新课之前一定要借助字典,落实生字词的音、形、义,以保证朗读流利、通畅。与此同时,我又借助课文中各种标点符号的使用方法、语句中修辞手法的运用效果、句式的特点等进行朗读指导,让学生体会各种不同的语气语调,并通过朗读准确把握文章的情感倾向。这种以“读”带动对各种语文基础知识的掌握,其效果远远超过枯燥乏味的基础知识专题讲解。其次,有助于学生深入领会课文内容。粤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中诗歌、文言文占有很大的比例,而这些文体的教学,朗读更显得至关重要。学生朗读课文的过程,既是一个语言艺术审美的过程,也是一个仔细“倾听”作者心声,与作者进行思想感情交流的过程。朗读的遍数越多,与作者进行的感情、思想交流就越深入,越有利于学生领会课文内容。比如教学长篇叙事诗《孔雀东南飞》,我根据情节的发展指导学生进行正确的朗读,借助朗读时不同的语气语调、轻重缓急来把握人物的情感和命运,学生对作品主题的理解自然也就水到渠成。教学短篇小说《一个文官的死》,我安排学生分角色朗读,并指导他们掌握好人物对话中大量出现的省略号的阅读技巧,通过朗读,学生一下子就把握了主人翁的形象特点。所以我认为,只有以学生对课文的朗读为基础,学生才能真正受到情感上的震撼、思想上的启迪,并真正领会课文内容。最后,有助于培养学生较强的语言感悟能力。教学中,让学生经常朗读课文,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就会越来越强,他们对语句意思的领会能力,对语句中语病的辨析能力,对实词、虚词、熟语的使用能力,也会随之增强,从而有利于学生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的整体提高。真正使语文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落到实处。
  二、要紧扣文本中的语言文字进行“品读”
  语文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语文的学习过程其实就是学生对语言艺术进行审美和再创造的过程,这也是语文课程人文性的高度体现。阅读教学中,教师要联系课文的语言文字,引导学生通过自读去具体领会课文的语言文字是怎样把文章的思想意义深刻而生动地表达出来的,真正体会到作者是如何用优美的语言进行多种生动的描述的。譬如,在教学人物通讯《喜看稻菽千重浪》时,我让学生找出并大声朗读文中一系列的细节描写,如“一位老人眯起双眼,出神地打量这几百亩试验田。他跨过水渠,迈步走进田间,不时蹲下身子翻看着土壤,接着挽起裤腿走下了稻田”一段,然后又引导他们抓住典型化的动词进行鉴赏。正因为基于文字本身来阅读分析,学生不仅对袁隆平的性格特点和高尚品格印象深刻,同时也真正掌握了细节描写在人物通讯等记叙性文体当中的作用。
  三、要创设“活动型”的教学模式
  广义上的阅读应该包括课外阅读和研究性学习。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决定了语文的学习离不开生活实践。所以,“综合”与“实践”活动课是学生语文素养形成与提高的两大主要途径。课余,我要求学生进行广泛的课外阅读,精选出自认为很好的文章抄录下来,加上自己精练的点评,每天由一名学生在读报时间登台朗读、评论。所选的文章由科代表汇集成册,由大家自己命名,写序,设计封面。这样既促使学生课外阅读,提高评论能力,又锻炼口语表达能力,在潜移默化中提高语文素养。比如在教学宋词之前,我把全班学生分成两组,要求他们查找资料,分别对“豪放派”和“婉约派”进行专题研究。这次活动为后面宋词的阅读教学作了很好的铺垫,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实践证明,只有多开展形式多样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才能真正有效训练和快速提高学生的思维理解、口头表达和写作等方面的语文能力。如此,才能实现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责任编辑 潘孟良

网站地图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免责声明 | 在线留言 | 友情链接 | RSS 订阅 | 热门搜索
版权所有 QQ空间素材网 www.qzonea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