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的“三结合”]两参一改三结合

时间:2019-06-21 05:06:48 来源:QQ空间素材网 本文已影响 QQ空间素材网

  语文新课程,为语文教师开创新天地,也给语文教师的教学提出挑战,如何突破传统的教学瓶颈,活跃教学的课堂气氛,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是摆在每个语文教师亟待解决的问题。笔者认为,语文课堂教学展开要有三个“结合”。
  一、语文教学与语文实践课相结合
  教学中,学生是对教材的主动自学的求知者和探索者。语文课就是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己的语文实践课。教师只是语文实践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教师可以根据中学生的特点,把语文课变成表演课、朗读比赛课、演讲课、文学鉴赏课、讨论课,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兴趣,让学生们在种种活动中提高语文运用的能力。
  例如,教《荷塘月色》一文,笔者将它变为朗读比赛加讨论鉴赏课。课文安排三课时:第一课时主题朗读比赛。要求学生自发报名,在上课前三天让学生练习准备并由老师发下比赛有关的各项通知。参加的学生可以自主朗读,可以选择两人合作或两人以上合作朗读。教师提倡合作朗读,评委是教师和所有听读的学生。笔者还特别强调不主动报名的学生,教师要在课堂上任意挑选。比赛奖惩分明。这样就避免了一些惰性严重的学生拒绝参与。通过第一课时的朗读比赛,学生完成了对课文的感知和领会。因为“书读百遍,其义自现”,朗读是学习语文、积累语言最好的方法。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讨论、赏析,就容易很多了。
   二、语文教学与课前课后相结合
  职业中学的学生文化素质相对来讲比较差一些,也没有良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因此,在语文的教学上尤其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自觉性学习习惯。平时要多注重对学生学习态度的端正和学习习惯的培养,及学习方法的传授。使课前准备、课上实践、课后巩固形成一条有力的教学战线。师生课前主要精力放在对所教课文的有关资料的收集、筛选、占有上。课上师生的精力主要放在对课文的理解、赏析、吸收上。而课后课上师生的精力主要放在对所学课文的消化、迁移、运用上。这样,师生的教学目标、任务、方法明确。使语文课的教学不再是一潭死水。而是师生互动,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师生间共创一种和谐、平等的教学氛围,真正做到“教学相长”。
  三、语文教学与思维相结合
  首先,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创设条件和设置各种问题情境,让学生充分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即参与问题的解决过程中来。如在教学小说《项链》开头的心理描写时,为了让学生认识“人物性格与社会环境的关系”,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小说中写别的跟她一样地位的妇人,也许不会挂在心上,然而她却因此痛苦,因此伤心。为什么偏偏只有她才痛苦、伤心?”学生一般都回答:“因为她有强烈的虚荣心。”这种认识貌似合理,在学生中很有代表性,实际上却错将结果当成了原因。为了纠正学生知识的偏差,笔者进一步问:“难道跟她一样地位的别的妇人就没有虚荣心?”这一问引起了学生的重新思考,有学生说:“因为玛蒂尔德美丽动人,而在她看来天生的丽质、优美的资质、温柔的性情,就是她可以跻身上流社会的资本,但现实中她却不能,所以她痛苦。”这种回答已经认识到了玛蒂尔德的与众不同之处,但仍未能认识到问题的本质,所以我又追问:“难道玛蒂尔德长得美丽动人也成了她的过错?”有个别同学通过思考,回答道:“因这个社会要求妇人作为神会的附属物,玛蒂尔德的痛苦应当是那个时代的产物。”回答到此,可以说学生已经深入地理解了这个问题。
  其次,寻找学生思维的闪光点,即创造性思维。学生在展开充分的独立的思考过程中,常常能提出许多创造性的见解,这些见解如能得到及时的赞扬和鼓励,学生就会感到莫大的成功感和自豪感,这些积极情感反过来又会增强学生的自我意识和自信心,从而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创造性。如在教学小说《祝福》中分析祥林嫂的悲剧时,有个学生突然说出这样一个问题:“老师,你说封建意识认为妇女改嫁是一种罪恶,那为什么《孔雀东南飞》中刘兰芝的哥哥却逼着她改嫁呢?而却刘兰芝被休回娘家后,为什么还有官府人家来说亲呢?”此语一出,全班哗然,看该生的表情很有一种刁难的味道,笔者却立即对该生大加赞扬,认为他发现了非常有价值的问题,并提出全班同学为他鼓掌并向他学习。该学生很感动,但我笔者没有直接告诉学生问题的答案,而是告诉学生可以通过查阅哪些资料来寻找答案,结果这位提出问题的学生在第二节课的时候,基本完整地说出了这个问题的答案,从此以后,这位学生对语文学科兴趣大增,语文成绩有了很大的进步。
  责任编辑 邹韵文

网站地图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免责声明 | 在线留言 | 友情链接 | RSS 订阅 | 热门搜索
版权所有 QQ空间素材网 www.qzonea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