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初中语文课堂响亮起来|初中语文知识点

时间:2019-06-09 04:52:05 来源:QQ空间素材网 本文已影响 QQ空间素材网

   实行新课程改革已有一段时间了,但是一直困惑我们的一个问题依然存在,那就是语文课堂缺少朗朗的读书声,取而代之的是学生密密麻麻写满笔记的课本。学生都已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不是,学生在书上写的不是读书的心得,而是从老师那儿“搬运”过来的“条条”。有句俗语说的好:“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迎着新课程改革带来的这股春风,如何让语文课堂“响亮起来”成为我们语文教育工作必须要认真面对并加以解决的问题,经过自己和一线语文教师多方的实践与探究,我得出以下粗浅的见解:
  1 让“响亮”成为日常习惯、读书规矩
  《语文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强调了“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并明确要求“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优美的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可见,语文教学注重积累,而熟读成诵是积累的一种好办法,通过诵读美文,积累精华语言,积累写作方式,对写作能力的提高也很有帮助。
  “无规矩不成方圆”,诵读是一件需要全身心投入的事情,形式和内容都不能忽略。朱熹曾经强调“整顿几案,正身体”,读书要有“四到”:眼到、口到、手到、神到。只有这样才能避免有口无心地“念经”,保证诵读的效果。
  2 让“响亮”从早读开始
  “一日之际在于晨”。早读课是语文学习的一个重要阵地,是语文课堂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是培养学生养成良好读书习惯的绝佳时间,也是决定学生语文成绩好坏的关键环节,所以,早读的“响亮”不可忽视。我们尝试从以下几方面来做,效果较明显,现归纳如下:
  2.1 将早读课内容纳入学期教学计划。将每天早读的内容与达到的目的作为备课内容的一部分,针对课本难易程度有计划有内容有步骤地指导学生早读,使每天早读课与课堂教学目标有机结合。预习性的课文诵读,重在正字正音,为教学扫清障碍。复习性的课文诵读,重在有针对性地进行语调、语气、节奏、轻重等的指导,通过有感情地诵读,来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对作品的再创作。
  2.2 声情并茂的领诵。美国心里学家梅拉列斯在研究中发现,学生接受信息的总效果=7%文字+38%语调+55%面部表情。可见,教师声情并茂的范读会唤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产生丰富的情感想象,与作者共鸣,与作品中的人物共鸣。因此,教师要重视范读,并在范读中做到:“设身处地,激昂处还他个激昂,委婉处还他个委婉……尽情地发挥当时的情感,美读得其法,不但了解作者说什么,而且与作者的心灵相通了。”在早读中,老师常常参与朗读或范读,有时由教师领诵。同时也可以有意培养一些学生成为有特色的领诵者,为他们的进一步发展打好基础。使用这种范读或领诵的方法,直接把正确和积极地“读书声”传递给大家。
  3 让“响亮”成为语文课堂的本色
  课堂是语文教学的阅读场,课文就是师生的具体阅读对象,教师怎样才能准确生动地传达出作者的“韵外之致”、“味外之旨”,达到言有尽而意无尽,使学生获得广泛的美感体验呢?记得萧蕴说:“读、吟、诵乃至唱,是学习语言、体味意境不可缺少的过程。”那么“响亮”的诵读,将以语文特有的方式,把教学推入一个新的境界――通过读,加深对课文的理解;通过读,提高遣词造句的能力;通过读,强化记忆,培养语言思维能力;通过读,最终提高感悟语言的能力。同时,通过读,使学生受到情感的熏陶和思想教育。在课堂教学中,我是这样指导朗读的(以《背影》为例)。
  3.1 对照文本听诵,感知文意。配上沉静、抒情的音乐,教师深情范读。以求扫清字词障碍,整体把握感情基调,了解文中四次提及背影,三次流泪,感悟作者笔端流露的浓郁父爱。同时,教师的范读使学生受到美的感染,让他们感受到美读能给美文增添一种魅力。
  3.2 声情并茂吟诵,积极点评。《背影》以最平淡朴实的语言承载了最深刻缠绵的情感,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幅充满爱意的画面,如文章五、六、七段甚是感人。我让学生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段,用他认为最美的朗读再现画面,再说说他喜欢或受感动的理由。再让其他学生从文章情感、节奏语气等方面点评,我作最后补充。
  3.3 全神投入地美读,感悟真爱。先提醒学生注意朗读技巧,再配上音乐,并要求响亮地、全神贯注地、声情并茂地朗读全文,此间有许多学生流下了感动的泪水。
  3.4 贮蓄诵读的激情,唤醒灵感。在诵读教学过程中,我设计了从“仿写”到“创作”的两步练习法,引导学生从把握文章的外在表达形式开始,进而把握语言的内在意蕴。如《背影》全文诵读后,我引导道:“其实世间何止父爱,所有的亲情之爱都是感人的,也许你承受着却没有发觉,也许你失去了才觉得珍惜。请你仔细品味着记忆中的珍宝,说说在你家庭里,你所感受的至爱亲情。”由于教学中对文章的多次诵读,学生心中的热情和灵感被“声音”唤起,纷纷举起了手。
  “要散步阳光到别人心里,先得自己心里有阳光”。要播撒语言的灵性到学生的心里,先得教师心里有主张。我认为“文字本是肉做的”,有体温,有生命,有动感。传达文字生命动感,需诵读,使文气相通;养学生浩然之气,需诵读。所以我主张要正确认识语文学习的特点,让语文课“响亮”起来!

网站地图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免责声明 | 在线留言 | 友情链接 | RSS 订阅 | 热门搜索
版权所有 QQ空间素材网 www.qzonea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