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教育的职业化培养模式】 军官职业化后安置模式

时间:2019-06-09 04:51:58 来源:QQ空间素材网 本文已影响 QQ空间素材网

   摘 要:展望中国,中国正在向世界制造业强国迈进,而专业型人才的匮乏是当下最大的制约因素,培养人才靠教育,培养制造业专业型人才靠的是高职教育。高职教育的任务可谓是艰巨,为了能担负起这个重任,高职教育需要的是不断建设发展自身。纵观当今的企业,普遍的心声――越来越缺少“职业化”的员工。“职业化”是以顾客利益出发点、遵循某种特定专业标准而展开工作的专业化过程。这种人才便是“职业化”人才。高职教育本身的使命是向社会输入应用型人才,这种应用型人才应该是向“职业化”人才靠拢的,所以高职教育的模式应不断向职业化培养模式发展。
   关键词:高职教育;职业化;培养模式
  
   高职教育是高等职业教育的简称。中国在1980年初建立职业大学,199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的颁布,巩固了其在我国教育体系中的地位,高职教育的发展也步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到如今我国高职教育经过了三十多年的发展,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促进了我国高等教育的整体发展,完善了高等教育的框架体系,为更多群众提供了接受高等教育的宽广舞台。但是高职教育还存在很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需不断改进自身问题,才能跟得上国内以及国际的教育发展脚步。
   一、高等教育的现状
   近几年我国高职教育发展迅速形势大好。各类高职高专院校数量增加、规模不断壮大,招生人数急剧上升。但在这繁荣表象的背后,高职教育实则有不少问题,其中最明显的一个问题是就业率低。就业是民生之本。据调查统计,2003年全国高职毕业生就业率是55%。近年来高职院校招生比例不断上升,但是就业率远远没有达到预想值。这个就业问题梗在高职教育的喉咙。如果这个问题没有得到解决或是改善,很可能危及高职教育的发展,同时也会影响到中国教育的整体发展,最后制约国民经济的发展,所以这要引起高职教育工作者的高度反思和重视。
   高职教育是一种“技术性”教育,直接与就业挂钩,是专门为生产、服务、管理等一线培养高技能人才的教育体系,其专业设置是以社会职业和岗位为依据,所以说高职教育是紧紧与社会关联的,高职教育输出的人才应该是企业欢迎和需要的员工。但是现在事实并不是我们所预想的那么美好,摆在高职教育前面的是一条艰辛的路,高职教育如何找到自己的正确的方向,是迫在眉睫的事情了。
   纵观当今的企业,普遍的心声――越来越缺少“职业化”的员工。高职教育本身的使命是向社会输入应用型人才,这种应用型人才应该是向“职业化”人才靠拢的,所以高职教育的模式应不断向职业化培养模式发展。
   二、“职业化”定义
   何为“职业化”?到目前为止相关权威机构还没有给出明确的定义,大家见仁见智众说纷纭。要了解“职业化”首先要从职业说起。中国“职业”一词最早见于《国语・鲁语》,古代的“职”和“业”是各有所指,“职”是指官事,“业”是指农牧工商。现代的“职业”是指从业人员为获得主要生活来源所从事的社会分工的类别。
   现在国内普遍认为,职业就是工作类别的称谓,是大家生存的手段。职业化就是在某种职业中,形成特定标准的工作知识与技能的一种过程。
   在《美国传统词典》中“职业化”(Professional)有如下几种解释:①遵照某些专业和标准展开工作;②具有某种专业特长或是某一领域的专家;③全身心投入到给定的工作并视之为职业或靠它维持生计。“职业化”的词源本是“Profess”,意思是“向上帝发誓,以此为职业。”在医学界医学院中要立志成为医生的学生们要在医神阿波罗以及埃斯克雷彼斯诸神面前宣读“希波克拉底”九条誓言,即“The Oath of Hippocrates”。
   看来“职业化”一般来说都是工作方面的专业用语,是与工作的知识和技能相关的。笔者认为“职业化”是顾客利益为第一位、遵循某种特定专业标准而展开工作的专业化过程。形象来说:“职业化”就是在工作方式,个人知识储备,技能水平都具有一定的专业性。所谓“职业化”的员工说白了就是具备专业素养的员工,根据市场、企业实际需求培养出来的人才。
   三、职业化培养模式的现实意义
   展望中国,中国正在向世界制造业强国迈进,而专业型人才的匮乏是当下最大的制约因素,培养人才靠教育,培养制造业专业型人才靠的是高职教育。中国社会和经济的发展,越来越需要的是“职业化”的人才,中国的现代企业需要的“职业化”的员工。但是现在中国高职毕业生人数多,达到“职业化”程度的人数却并不多。
   提升竞争力的手段是提升执行力,这便需要高水平的“职业化”。中国企业向世界500强最需要学习的就是“职业化”。目前企业之间的竞争归根结底,其实质就是人才的竞争。在人才的竞争中,国内企业因企业员工的“职业化”程度低而往往处于劣势地位。有资料显示,90%的公司认为,制约企业发展的最大因素是缺乏“职业化”的员工;有86%的人认为企业领导者“职业化”素养亟待提高。
   高等职业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为企业培养出实干型、技术型、职业化的人才。所以,高等教育都是围绕这一目标来制订培养计划的。高职教育要以企业对于人才的需求为指导,创新培养模式,才能为企业和社会经济做出贡献。人才培养模式,就是学校为实现人才培养目标而采取的培养方式和培养过程,它主要包括教师教育理念的灌输、专业方面的设置、培养途径与特色选择等方面。真正有验证性的培养模式,不是一成不变的,而应该是根据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及高职院校本身特点,灵活变化、不断组合的。
   从某种角度来说社会和企业就是高职教育的“客户”,高职院校是销售,销售的产品就是学生。要让“产品”畅销,前提是要保证你的产品是“客户”需要和欢迎的。在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企业对于人才的需求呈现新的变化,企业现在以及将来需要的是“职业化”的人才。社会和企业需要的是“职业化”的员工,高职院校跟着这条主线走,才能有“顾客”的光顾,所以高职教育发展职业化培养模式很有必要,有利于满足“顾客”的需求,得到市场的认可,从而不断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高职教育的“职业化”培养模式,准确来说并不是要求高职院校教什么给学生,而是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使其成为“职业化”人才。高职教育实施职业化培养模式,其终极目标不是让高职学院拥有多大的名气、多优秀的专业,多么先进的实验设备,而是根据社会和企业的需求,尽学校所有的能力,按照这些需求去培养出“职业化”学生,并且根据学生在企业实习或上岗的情况,找出问题及时调整,免费为学生提供修正服务,让学生不断优化,培养出更多“职业化”人才,为企业带来更多的利润。这么良性循环的高职教育,才能吸引企业,让企业成为学院永远的客户。
   当前我国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无特色,人才培养过程存在很大的问题,盲目追从招生率和应试教育。教非学生所愿意学,学非企业所愿意用。高职教育实施“职业化”培养模式,有利于高职院校办出自身特色,提高质量,增强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保证高职院校能走在健康的道路上。
   四、高职教育“职业化”培养模式的途径
   1.专职管理岗位职业化
   所谓专职管理岗位职业化,就是要设置专职管理岗位,由专家型的人担任,负责整个高职学院“职业化”的目标管理,这是高职院校实现“职业化”培养模式改革的前提和基础。其实我们现实中每一个岗位都应该有其特定的知识和技能、工作方式和工作素养,都有专职的管理岗位人员把这些岗位所需要具备的知识、技巧、方式、素养,有学术性地研究、描述出来,制订一套对应的科学化的目标管理体系,并依此对员工进行科学规范的目标管理,从而实现专业化的管理和预期的目标。高职院校的“职业化”管理人员,要明确每一个领导和教职员工所需要具备的知识和技巧、工作方式和工作素养,要将它们形成纸质文字,就是要有个“职业化”的掌舵人来领导高职院校走向“职业化”的航向。
   2.组织和工作流程职业化
   组织和工作流程职业化就是要求高职院校要做到组织机构简化工作流程简化。
   第一是组织和部门简化。高职院校的组织层级应该尽量简化,把层级控制在五层之内,否则就不够“职业化”。删减职能交叉的部门,减少沟通和指挥方面的程序。
   第二是工作流程简化。工作流程做到简便、快捷、高效
   3.教学人员知识技能职业化
   高职教育要实现职业化培养模式,教师“职业化”是必不可少的。教师要“职业化”,又必须要充分掌握“职业化”知识,才能对学生进行“职业化”培养,这就必须要求高职教学人员要做到以下几点。
   (1)教师知识与技能要多元化和时代化
   在知识多元化的时代高职院校教师的知识不能只限于本专业。高职院校的“职业化”培养模式的实施,要求教师除了精通本专业的知识和技能,还要了解很多其他相关或非相关的专业的、最新的知识和技能,即所谓的知识多元化和时代化。高职教师对“职业化”知识要比学生、企业知道得多、广。
   (2)教师要不断学习
   高职教育要实现职业化培养模式,教学人员要增强学习力,只有经常读书学习,才能有创新的意识去开展职业化培养模式。教学人员要经常到职业教育发达地区去参观,学习发达职业教育学院的经验,探索有特色创意的教学模式。当然这种创新并不容易,不是一个现学就能现卖的程序,我们可以先模仿,加上改良,也是一种创新。当然在寻找和探索“职业化”培养模式的过程中,教学人员要善于同其他人交流教学方法,特别是与自己有不同方法和理念的教师多交流研究,能润色自身的“职业化”内涵,推动职业化培养模式的进程。
   4.教学管理工作职业化
   “职业化”的教学工作是大工程,需要全盘布局,细节着手。首先要选择好的教材跟“职业化”挂钩,这是高职院校“职业化”培养的前提和基础。其次教学领导要抓好“职业化”教学工作,要深入教学第一线,才能真正发现“职业化”教学工作的问题。再次由于高职教育的对象参差不齐,高职院校要因材施教。新生入学时要委派一个资深的、“职业化”程度非常高的教师言传身教。要求这种教师在这个特定专业领域比较有经验,“职业化”程度很高,有“职业化”培养经验。可以肯定的是这种教师对学生的“职业化”培养有非常有效的促进作用。
   5.就业职业化
   高职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要实现就业率的100%。在高职院校探索和实施“职业化”培养的过程中要跟上企业脚步,与企业合作,共同培养“职业化”人才。学生在接受学院职业化培养之后,与企业接轨,进入企业工作。假设学生就是物品,在企业使用过程中出现问题,达不到社会和企业“职业化”标准,这时学院就应该把学生“回收”,让学生再回学院“职业化”修炼。高职院校与企业以就业为依托点,共同培养“职业化”的学生,事倍功半。
   高职院校在开展“职业化”培养模式的过程中,要用心用力,要有责任心,对企业对学生负责,培养出优秀的“职业化”人才,才能摆脱高职教育面临的就业困境,提升高职教育的整体竞争力,推动中国高等教育整体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春生,徐长发.职业教育学.教育科学出版社.
   [2]饶征,彭青峰.任职资格与职业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3]李宏飞.职业化:21世纪核心竞争力.新华出版社.
   (作者单位 广东省东莞市职业技术学院)

网站地图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免责声明 | 在线留言 | 友情链接 | RSS 订阅 | 热门搜索
版权所有 QQ空间素材网 www.qzonea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