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_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效率之“四法”

时间:2019-02-10 04:36:40 来源:QQ空间素材网 本文已影响 QQ空间素材网

  《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如何提高课堂效率,引起学生的探索欲望,促使其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下面结合教学实践,谈谈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效率的几种方法。
  
  一、巧妙设疑法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能使心理上感到困惑,产生认知冲突,进而拨动其思维之弦。适时激疑,可以使学生因疑生趣,由疑诱思,以疑获知。教学《梯形的认识》时,我出示了一个被遮盖的并露出一个锐角的梯形问学生:“你觉得这里画了一个什么图?”学生顿时兴致勃勃。有的说画了一个三角形,有的说画了一个锐角三角形,有的说画了一个梯形,有的说画了一个平行四边形。此时一学生按捺不住地喊出来:“不一定。” 我顺势一接:“你的意思是?”学生说:“我认为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都有可能。”“为什么这么想呢?”我问。学生说:“这里露出了一个锐角,而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都是有锐角的,所以是不能确定。”此时其他学生都心悦诚服。更重要的是把学生的思维激活了,以积极的求知状态进入新课学习,使课堂气氛异常活跃。
  
  二、引导提问法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是一个数学上或实践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能力。”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只有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才更能激起学生的思考,使学生更加主动地探究知识。例如在教学“圆的认识”一课时,我大胆地尝试了以往不同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先自学,然后提出一些有疑惑的问题。当学生看完后纷纷提出以下问题:1.什么是直径,什么是半径?2.所有的半径和直径为什么都相等呢?3.有什么好的方法可以知道所有的半径或直径都相等呢?4.直径和半径为什么是2倍关系?(以上2、3、4问题不是很全面,必须在同一个圆里)。5.画圆的方法有哪几种?这些问题都是学生经过思索提出的,也是学生迫切想知道的。虽然,在课的开始表现出的课堂气氛并不活跃,但此时学生的思维活跃了,课堂教学呈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场面。
  
  三、趣味解题法
  
  数学课离不开例题和习题,如何使学生见题不怕,乐思善解,一直是每一个数学教师关心的问题。充分挖掘例题、习题的趣味因素,选择一个有趣的载体来表达一个平淡枯躁的数学内容。教材上的“想一想”、“做一做”、“露一手”等都是在趣味方面做文章。作为教师,除了引用课本上的趣题外,还应多动脑筋,利用儿歌、故事、谜语和幽默的语言等多种形式,让学生积极快乐地参与数学活动。例如教学正比例的认识时,比身高和两手臂伸直的长度。请两位同学来玩一个比赛,其他同学做裁判,老师发令“先比身高,后比两手臂伸直的长度。”接着老师和学生比一比?如果再过几年,他长得像姚明一样有2米多高,那时我再跟他去比,你觉得会有什么不一样?为什么?也就是人越来越高的话,两手臂伸直的长度也就越来越长。像这样的量,我们可以叫做两种相关联的量。这样的趣题学生感到亲切,愿意动脑筋,并容易发现问题的本质。
  
  四、快乐游戏法
  
  数学课堂应该是充满智慧与乐趣的。小学生最喜欢做游戏,让学生在做中学,在玩中学,在快乐中学,应该成为低年级的重要学习形式。教师必须改变以往合作单一的教学方法的现状,即从“一般到特殊”的演绎式教学方法。在教学设计练习时要考虑到儿童的心理特点,从新的练习形式、题型出发,避免呆板、单调重复的练习模式,保持练习的形式新颖,生动有趣。也可以根据学生年龄和心理特点,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练习,如运用猜谜语、讲故事、做游戏、模拟表演、各类小竞赛等。这种游戏性、趣味性、竞赛性的练习,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完成练习,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 在教学《质数和合数》结束新课时设计这样一个游戏练习:同学们根据自己的学号,按老师要求站立,看谁反应快。① 学号是质数的同学,② 学号是最小合数的同学,③ 学号既是偶数又是质数的同学,④ 学号既是合数又是奇数的同学,⑤学号是合数的同学,⑥ 没有站立过的同学。这样可以把学习气氛推向高潮,让学生带着愉快和渴望学习新知识的心情结束一节课。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养成学生不甘落后,积极向上的学习品质。
  “教无定法,但必有法”。巧妙地运用教学艺术,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活跃课堂气氛,帮助学生理解所学内容,都是大有益处的,往往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作者单位:贵州省盘县红果镇申家屯小学
  

网站地图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免责声明 | 在线留言 | 友情链接 | RSS 订阅 | 热门搜索
版权所有 QQ空间素材网 www.qzonea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