级部管理下教研组功能缺失的危害、成因及对策 优秀教研组展示

时间:2019-04-11 05:20:22 来源:QQ空间素材网 本文已影响 QQ空间素材网

  一、背景观察与问题提出   年级管理制度,即以一个年级为一个管理单位,形成相对独立的学校内部的管理单位。这是伴随巨型学校而产生的一种管理制度。“巨型学校是相对于小型学校和中型学校而言的“超级航母”式学校, 是指在校生人数超过3000、班级总数高于60的超大规模中小学。”
   随着社会对优质教育资源的不断追逐,加上各方面利益驱使等种种原因,巨型学校已经成为遍地开花的普遍现象。此时,传统的管理方式逐步被年级管理制度代替。
  我们对比传统管理结构中,教研、德育(年级)是两条线。教研组管教研,年级组搞教育管理。然而,在现在的年级管理制度架构下,级部主任(年级长)有较高的权利,集中了管教师、学生等几乎所有学校常规管理权限。而教研组却被直接架空了。
  这种制度下,教研组功能的缺失显然有非常严重的危害。下面,笔者就对此进行详细阐述。
  二. 教研组功能缺失的危害与成因
  教研组到底有哪些功能?
  一般认为,教研组主要有三大功能是不可或缺的:
  功能1:建设本学科教师队伍。
  功能2:开展本学科教科研工作,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提高教学质量。
  功能3:各年级、各班级本学科教师的分配。
  现在,在级部管理制度下,这些功能还能否体现?我们来看看。
  1. 年级组喜旧厌新挑教师,学科教师队伍难建设。在年级管理制度架构下,每个级部主任都会避免在本年级组内选用年轻教师,都想挑选有经验、教学质量高的教师。这样,显然挤压了年轻教师的成长与生存空间,中老年教师又长期处于过劳状态。而教师队伍的建设,就此停滞。
  可以预见,几年后学校将出现“青黄不接”的现象,老教师一旦退位,后继乏力,学校教学质量将得不到保证。
  2. 年级组重教学轻教研,教师埋头干成“教书匠”。年级组管理制度的产生,就是为了提高本年级教学质量。其他的,比如学科的最新发展、教师的个人成长,都 “与教学无关”。
  长此以往,教师只知道本学科目前教材上的知识,日日重复课本内容,成为标准“教书匠”。最终,学校会整体缺乏教科研能力,只能成为专门的应试学校。而在当前的课改大潮下,“闭门造车”式的应试教学注定要失败。
  3. 各备课组竞争多交流少,教学资源利用难充分。在各个年级组各自为政的情况下,学科的各个备课组之间也形成了竞争关系,教研组的合作交流功能几乎没有。在很多学校中,本学科各个备课组之间教学资源互相不愿共享。同时,由于备课组之间缺少交流,往往造成对最新的教材变化、考试变化不能及时把握。
  三、可行性对策建议
  我们显然不能任由教研组功能一直缺失下去。在此,笔者提出几个可行性建议:
  1. 积极介入师资调配,推动青年教师成长。教研组积极争取校长室、教务处支持,要求在年级人员调配上有权参与。以师徒结对等方式,将年轻教师和有经验的教师配对排入同一备课组,促进青年教师尽快成长,形成良好的教师队伍建立机制。
  2. 及时制定多种策略,力推教书匠蜕变成专家。教研组定期组织教师讨论交流,通过讲座、座谈等方式帮助教师意识到教科研的重要性,督促教师重视自身积累,推动教师从“教书匠”向“专家型教师”转变,使整个教研组成为一支科研型教师队伍。
  3. 促进备课组多交流,形成教研组内资料库。制定详细的备课组交流制度,共享教学资料、互通各个年级教学变化等,最终形成属于教研组的大型资料库,使所有备课组都成为受益者,也就将恶性竞争关系转向了良性合作关系。
  四、小结与展望
  近年来,巨型学校突然如雨后春笋一般不断涌现。尽管出现了这样那样的问题,但级部管理制依然是大部分学校采用的管理方式。因此,教研组既然不能回避,就应积极应对,多方努力,积极发挥教研组功能,建设出一支积极向上、团结友爱的科研型教师队伍,为学校的长远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网站地图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免责声明 | 在线留言 | 友情链接 | RSS 订阅 | 热门搜索
版权所有 QQ空间素材网 www.qzonea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