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创新能力的培养_如何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

时间:2019-06-21 05:07:59 来源:QQ空间素材网 本文已影响 QQ空间素材网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而小学数学教学是实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那么,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    一、启发多问求解,培养创新能力
   所谓多问求解,是指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不满足于已有的问题答案,凭着自己的智慧与能力,积极独立地思考问题,有意识地从多方向、多方面进行思考,以达到创造性地解答问题.这种做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例如,教学求“20与35的最大公约数”时,在学生领会了用“分解质因数法”和用“短除法”求最大公约数后,还可以做这样的延伸:求这两数的最大公约数,还有没有其他方法?并加以引导启发,使学生思考,展开讨论,可以学会四种求法.A.“口诀查寻法”:看20与35,立刻想到口诀“四五二十”与“五七三十五”,5是20与35的公约数,20的另一约数4与35的另一约数7成互质数,所以公约数5就是20与35的最大公约数;B.“缩倍法”:很明显,20不是35的约数,把20缩小2倍后得10,10不是35的约数,再把20缩小4倍得5,5是35的倍数,那么5就是20与35的最大公约数;C.“约分求法”:把20与35写成分数的形式再约分,可求最大公约数是5.这样引导启发,可以使学生灵活地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具体问题,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二、训练发散思维,培养创新能力
   任何发明和发现,首先是建立在发散思维基础上的.没有发散思维,就无所谓创新.重视设计开放性的练习,对培养学生的审题和解题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大有好处.从低年级开始,就应该注意让学生练习一些有多种答案的开放练习.
   1. 问题发散.根据相同的条件,补充不同的问题.例:一筐梨重15千克,一筐苹果重5千克.____?可补充的问题有:①梨和苹果相差多少千克?②梨和苹果共多少千克?③梨是苹果的多少倍?④苹果重量是梨的几分之几?
   2. 题意发散.如以“白兔只数比黑免只数多■”这题意为立足点,让学生展开联想,进行发散,从而得出多种结论:①白兔只数占兔总数的■;②黑兔只数占兔总数的■;③黑兔只数比白兔只数少■;④黑兔只数与白兔只数比为3 ∶ 4;⑤黑兔只数与兔总只数的比为3 ∶ 7.
   3. 解题发散.如算式7-2.8,让学生寻找计算方法:①7-2.8=4.2;②■-2■=4■;③6■-2■=
  4■;④(6-2)+(1-■)=4■……通过发散训练,不仅让学生沟通知识间的联系和区别,还可以使学生张开想象的翅膀,创造性地去思考,去发现,去解题,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三、一题多解,培养创新能力
   教学时,要遵循学生认识规律,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从不同角度去认识问题,就能找出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重视选用不同知识一题多解,既能巩固已学应用题的解答方法,又能培养学生解题能力和迁移能力;既有利于培养学生适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又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巩固和掌握;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又利于发展学生的智力水平.
   例如:山羊和绵羊共有18只,山羊的只数是绵羊的5倍,求山羊和绵羊各多少只?
   在传统的小学数学中这类应用题称为“和倍”应用题.根据两个数量间整数倍关系,学生们很容易列出下面第一种解法:18÷(1+5)先求出绵羊的只数3,再求出山羊的只数3×5=15.第二种解法列方程式为:X+5X=18,同样先求出绵羊的只数,再求出山羊的只数.如果把原题第二个条件的倍数关系转化为两个数的比,学生们便可列出第三种解法按比例分配:18×■和18×■分别求出山羊和绵羊的只数.根据原题的已知条件找出绵羊、山羊分别与总数的比,学生们即找出第四种用比例解法,1:(1+5)=X:18;5:(1+5)=Y:18分别求出绵羊和山羊的只数.如果把原题的倍数关系转化为分率关系,即把山羊只数看作单位“1”,绵羊的只数就是山羊数的■,学生们便可列出第五种方法用分数解:18÷(1+■),先求出山羊的只数,再求出绵羊的只数……
   在教学中,我经常启发引导学生解答应用题时要根据题目的类别特点,认真观察分析,转换条件,运用不同的知识、不同的方法来解答,以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有利于学生把多类知识形成体系.向学生讲解较复杂的应用题时,要重视让学生找准量率间的对应关系,选用多项解决问题的切入点,这样既活跃了学生的思维,又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
  责任编辑 罗峰

网站地图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免责声明 | 在线留言 | 友情链接 | RSS 订阅 | 热门搜索
版权所有 QQ空间素材网 www.qzonea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