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形象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 探求中国形象的确定性

时间:2019-03-12 04:32:54 来源:QQ空间素材网 本文已影响 QQ空间素材网

  一年前的9月,我们在上海社会科学院主办的首届“世界中国学论坛”上结识了一大批海内外一流中国问题专家,这让我们又一次有了用“国际眼光”观察中国的机会。   正是在那个时候,中国刚刚在雅典奥运会上首次冲入了世界第一集团,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经济增长率上升到了9.7%。而中国足球队在亚洲杯上败给日本引发了空前的民族情绪潮。
  实际上,过去的这两三年里,“中国”飞快地成为了世界媒体上一个频率空前的关键词。一波新的“中国热”风行全球。“中国经验”、“中国模式”、“中国威胁”、“愤怒大国”?
  这一切,让中国再一次成为一个难解又引人入胜的谜。
  根据我们的调查,在外界人眼里,未来的中国还没有一个标准像――“强大但不确定”,是很多人判断中国走向时,具有的潜在共识。而能否塑造一个“确定”的国际形象,将取决于中国自己。
  
  新一轮“中国威胁论”
  
  这个“不确定”的中国形象为中国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新的挑战。
  美国卡内基和平基金会中国项目部主任裴敏欣博士接受《�望东方周刊》采访时说:“在美国,这一年影响中国形象的最大因素是中海油收购优尼科事件。一场并购事件,被上升到了国家安全的高度,这说明‘中国威胁论’在美国很有市场。”
  不但人民币汇率被说成是美国经济不振的元凶,知识产权的问题也再度被炒了起来。五角大楼2005年7月出台的《中国军力报告》严重夸大了中国所谓的“军事威胁”。
  今年的美国独立日,《华盛顿邮报》刊登了一幅漫画:美国人欢度国庆时烧烤助兴,身边飘扬的垦条旗上醒目地写着“中国制造”。有人借题发挥:“美国的安全受到中国威胁。”
  不过,这件事在美国也有不同看法。卡内基基金会研究员盖保德反驳说:10年前他想买一面星条旗,因为价格太贵而没有买。现在中国制造的星条旗价格低廉,美国人都买得起,旗子多了,爱国主义更高扬,军队士气更昂扬。结论是:“中国制造的星条旗,加强了美国的安全。”
  而在另一方面,一个日益明显的现象是,在过去的一年中,欧盟和美国在对于中国形象的解读上已经有了分野。
  欧盟各国较少采纳“中国威胁论”,比较愿意接受中国经济日益强大的事实,主旋律是保持与中国友好关系,在中国经济增长的过程中,通过合作来扩大在中国的市场。
  比如,今年6月,中国与欧盟就中国部分输欧纺织品问题签署了备忘录,使一触即发的贸易战消融于谈判期限的最后一刻。9月,中国纺织品在欧洲滞港一个多月后,中欧再次达成协议,放行中国纺织品。
  在关键的对华军售禁令问题上,即便美国的压力没有立刻解除,欧盟仍然表现出了积极努力的态度。
  
  “不确定”下的中日僵局
  
  过去一年中另一个不得不提及的关键词是,“中日僵局”。
  2004年7月7日是抗日战争爆发67周年纪念日,而就在这一天,日本政府开始在东海中日双方有争议的海域进行海底资源调查。之前的7月2日,日奉首相小泉在朝日电视台的新闻节目中再次强调,每年都会去参拜靖国神社。
  靖国神社、东海油气和日本争常等事件让中日关系陷入政冷的僵局。中国的网络上出现了万人签名反对日本人常的活动。2005年4月,北京、上海等多座城市甚至出现了大规模的反日游行。
  从事日本经济研究的日本早稻田大学教授、荷兰人黎德机在接受《�望东方周刊》采访时指出,中日僵局的出现,与日本面对中国“强大但不确定”形象时的复杂心态有直接关系。
  黎德机说:“除了极少部分人之外,绝大多数日本人很难习惯这样一种情况:即亚洲其他国家也现代化得相当成功,甚至有在经济、科技和‘软实力’等方面取代日本地位的可能性。”
  “在日本的历史上,还没有过被中国挑战的先例。对中国不确定未来的焦虑,加上日益高涨的民族情绪,使一些日本人趋向于从负面看待中国形象。”
  
  中国在传达“确定的”和平信息
  
  面对世界的关注和疑虑,中国领导人在各种场合一直强调着这样的信息中国形象是“确定”的,是“和平”的。
  今年7月11日,郑和下西洋600周年纪念大会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黄菊说,我们今天纪念郑和,就是要继续发扬崇尚和平,敦信修睦的伟大精神,巩固扩大与世界各国人民的友好合作,为世界持久和平与繁荣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9月1日,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题为《中国的军控、裁军与防扩散努力》白皮书,强调“中国坚持以防御为主的国防政策”。白皮书指出,军费在国家财政支出中所占比例正在降低,“最近军费的增加主要以改善士兵待遇为目的”。
  9月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罗干在第22届世界法律大会开幕致辞中强调,中国的发展是和平的发展,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中国的发展对世界始终都是有利的。
  9月14日,联合国成立60周年首脑会议上,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宣布了五项重大援助举措,被视为中国的又一个和平发展信号。
  
  世界对中国的认识正在全方位深入
  
  在去年的报道中向本刊提供有关中国形象调查的上海社会科学院院长助理屠启宇博士,在接受《�望东方周刊》回访时说:“外界看待中国的不确定性,在今天有了比较多的共识。”
  这一年来,外国媒体的“中国热”吸引了屠启宇的关注。“从他们的报道可以看出,外界对中国的认识正在全方面深入。”他说,正因为此,“世界对中国的看法更加明朗化。中国的新领导人的施政方略,使中国未来走向的不确定性减少了。他们对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对国家的治理方针、对国内外形势,有了更深、更准确的认识。”
  日本早稻田大学政治经济学部毛里和子教授在《�望东方周刊》回访中,没有像去年那样提及中国内部潜在的不稳定。在谈到日本人心目中的中国形象时,她说:“大国间的合作是肯定需要的。”
  让世界对中国形象更加确定的,还有逐渐走向世界的中国文化,这让有些不太了解中国的外国人逐渐接受中国。裴敏欣特别提到了这一年中国电影《飞刀会》(即张艺谋执导的《十面埋伏》)在美国的热映,“可以说,在美国比较受欢迎的外国电影是中国电影”。
  “再加上姚明。在普通美国民众当中,中国威胁的形象同时又被中国文化与美国越来越紧密的联系稍微冲淡一些。”裴敏欣说。
  
  增强“透明度”和“软实力”
  
  有关中国需要改进的方面,去年本刊的报道中,提到“透明度”还需要努力。毛里和子认为,最重要的是增加国家间的信赖感,特别是东亚国家。“包括中国,各个国家的政治、经济等各方面的透明度都要提高。”她说。   屠启宇认为,中国现在确实比以前强大了,也在国际社会中承担责任了,但文化和意识形态上的差异可能需要很多时间来让外界理解。
  “中国官员和西方打交道的时候要学会西方的游戏规则,中国的官员出去比较死板,虽然受教育程度很高,西装笔挺,但不敢说话。外国人了解中国很多时候要通过官员,所以中国整个官员的文化要重新塑造。”裴敏欣也持类似的观点。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美国研究所助理研究员达巍指出了一个中国推广形象非常薄弱的环节――中国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
  “如果要对中国形象的阐述掌握主动权,就需要提高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的研究水平。如果中国自己没有在世界上有影响的哲学家,不能对中国的经济增长作出合理的、令人信服的解释,那么如何打消别人的猜忌?”他在接受《�望东方周刊》采访时说。
  早稻田大学的黎德机则认为,“文化”仍然是中国软实力的最强之处。“中国应当重新确立作为世界文化中心支柱之一的地位。”
  
  中国下一种形象
  戴闻名
  许 瑛
  章 原
  
  如果说中国让人眼花缭乱的国际形象可以追溯至马可・波罗时代,那么,今天,龙的国度似乎再度令外界看不太懂起来。
  在雅典奥运会上,中国人给世界的印象是“颠覆”――他们首次冲入了第一集团。媒体称,中国人究竟将怎样改变世界秩序?
  “和平发展”正在成为国际上的一个流行词。西方人兴趣盎然,却各有解释。是“伟大已经降临到了中国人的头上”,还是“一个更具威胁的中国”?
  不久前,中国新身份证系由日本公司印制的“传闻”,以及中国足球队在亚洲杯上败于日本,都使反日情绪达到“临界点”。海外舆论说,“崛起的中国要仇恨昔日对手一百年吗?”
  中国经济也令人看不太明白了。几乎没有一家海外机构能够准确预测出中国GDP去年在非典阴影下增长9.1%的事实。所有的估计数字都偏低。而今年上半年在宏观调控下达到的9.7%的增长率,更让世界惊诧。
  另一方面,围绕着中国的发展,海外也出现了探讨“中国经验”、“中国贡献”、“中国机会”的情形。
  “强大但不确定的中国”,成为了最近以来外界议论中国时常用的一个关键词。
  外界关于未来中国形象“不确定性”的主要描述为:
  “在泡沫中热寂”,还是续写经济神话7
  是“新威胁”,还是稳定力量?
  说“不”的中国,抑或说“是”的中国?
  资本主义,还是社会主义?
  “能源黑洞”,还是“好市场”?
  “揭竿而起”,还是“均贫富”?
  “污染的灰色世界”,还是“新绿洲”?
  “新生代中国”:爱恨如何平衡?
  “愤怒民族”,还是理性大国?

网站地图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免责声明 | 在线留言 | 友情链接 | RSS 订阅 | 热门搜索
版权所有 QQ空间素材网 www.qzonea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