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什的新亚洲战略】 布什战略

时间:2019-03-11 04:36:23 来源:QQ空间素材网 本文已影响 QQ空间素材网

  将布什和赖斯的访问线路连起来,可以发现正好以中国为圆心围成了一个圈      11月21日下午,美国总统布什结束了为期一周的亚洲之行。在一周的时间内,布什不但访问了日本、韩国、中国,还在最后一天花了四小时对蒙古进行了“闪电式”访问。
  八个月前,美国国务卿赖斯展开了她担任国务卿以来的首次亚洲之行,在同样一周的时间内,她先后访问了印度、巴基斯坦、阿富汗、日本、韩国和中国。将布什和赖斯的访问线路连起来,可以发现正好以中国为圆心围成了一个圈。
  2001年布什出任美国总统之后,美国对外政策的重心就已经出现了向亚洲倾斜的迹象,只是由于“9・11”的发生,中断了这一转移过程。在布什的新政治棋局中,亚洲和中国又处于一个怎样的地位呢?
  
  “战略目标更为全面”
  
  11月21日中午,布什和夫人劳拉抵达蒙古首都乌兰巴托“布音特乌哈”国际机场。一下飞机,布什就收到了蒙古赠送的国礼――一匹健壮的枣红色小马。
  这是美国历任总统第一次访问蒙古,而且布什此行亚洲的收获绝不止于一匹小马。在短短的四小时访问期间,蒙美双方发表了联合声明,表示将深化2004年7月两国确立的全面伙伴关系,加强在政治经济、打击恐怖主义等各方面的合作。
  之前在韩国,布什的来访虽然受到部分群众的抗议,但两国元首仍然通过了联合宣言,再次确认和巩固了美韩同盟关系的必要性。
  在日本,布什表示坚决支持日本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小泉则说,美国是日本“不可替代的同盟国”,美军的存在使日本人民“享受了和平与安全”。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美国所所长傅梦孜认为,布什政府的亚洲战略与克林顿时期相比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冷战结束后,由于苏联的解体,中亚地区成为美国前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布热津斯基所言的地缘政治“黑洞”或“力量真空地带”。“9・11”之后,借着反恐之力,美国军事力量第一次进入到这一力量真空地带。目前,除了阿富汗之外,美国还在吉尔吉斯斯坦等几个国家拥有军事基地及驻军。
  在南亚,美国与印度、越南等国的关系也在布什政府任内取得了不小的提升。今年6月,美印签署了为期10年的印美防务合作协议,并表示“美国和印度已经进入一个新时代”。同样是今年6月,越南总理潘文凯跨越藩篱,成为30年来首位访美的越南政府领导人。
  “布什上台前就批评克林顿的亚洲战略只关注能源,战略目标太窄,布什亚洲战略的变化体现在它的战略目标更为全面子。”傅梦孜说。
  
  怎样看待中国
  
  中国力量快速上升是近年来亚洲最显著的地缘政治变化。美国乔治・布什政府和公共事务学院主任理查德・奇尔考特将军对《�望东方周刊》说,虽然中国的崛起并没有意图要削弱美国在亚洲的地位,但这仍然在美国引起了很大的争论。
  此次在日本访问期间,布什再一次强调美日同盟是维护亚太地区的基石。专家普遍认为这种态势将在今后继续维持并得到强化。
  但中国人民大学美国研究中心主任时殷弘认为,不管从短期还是长期利益上看,中国已经成为美国最大的关注对象。“在亚洲,不论是经济上还是战略上,越来越突出的是,美国面对的中心问题是中国问题,而其本质则是应对中国的崛起。”
  布什此次亚洲之行的蒙古站引起了最大关注。很多分析家认为,在短短的四小时访问背后包含着布什对蒙古的地缘政治价值新判断,并不乏意指中国的可能性。
  有评论指出,布什对蒙古的访问相当于中美俄三个世界大国间一次间接的“战略对话”。此外,美国加强了与印度、日本、越南及印度尼西亚的军事合作。
  但是,美国密歇根大学中国问题专家李侃如认为,这些并不能够支撑美国遏制中国的观点。他对《�望东方周刊》说,“如果美国要遏制中国,就不会与中国发展经贸合作,就不会支持中国加入WTO,也就不会与中国进行战略对话。”
  11月21日,美国国务院副发言人艾瑞里也反驳了所谓“新遏制”的说法,他说这是错误解读美国的政策,美国承认中国是一个崛起中的强国,与其说是敌手,不如说是一个多种面向的伙伴。
  但是,“伙伴”一词同样不能概括中美关系的所有方面。事实上,在布什的四国行中,对中美关系的定位也显得最为困难,即使在北京,布什也不得不说中美关系既“重要”同时又“复杂”。
  鉴于此,时殷弘表示,美国的亚洲战略是一个复杂的体系。 “一方面,它会进一步将中国吸纳进国际社会,另外一方面也会在军事上、地缘战略上防范中国,在外交上争取阻滞中国日益扩展的外交影响。”
  用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朱锋的话说,美国亚洲战略的核心是在一定程度兼容中国影响扩大的同时维护美国的利益,在亚洲建立一种由美国来主导,有利于维持美国霸权地位的力量“均势”。仍然没有超越均势思维
  “均势”战略并不是小布什的发明,美国政府运用“均势”的经典案例是尼克松1972年访华建立的“联中抗苏”格局,这一格局使美国在后来的十几年时间内处于一种相对有利的地位。
  但是,“均势”并不总是有效,而且很多时候是危险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欧洲的数百年的不稳定就是最有力的证明。
  清华大学教授楚树龙说,由于经贸关系的密切、由于全球化的发展,当下的世界已经与冷战时期的完全不一样了,“但美国的亚洲战略仍然没有超越均势思维”。
  外交学院院长吴建民也对《�望东方周刊》表示,对美国在中国周边国家的一些行动,中国是非常关注的。“现在的世界处于从战争与革命时代到和平与发展时代的过渡时期,一方面人类共同利益在发展,但另一方面人们在处理国际问题的时候,冷战思维仍然相当突出。”
  二战后欧洲的经验表明,与“均势”相比,经济的一体化和相互依存是更为有效的维持和平的手段,但是亚洲尤其是东亚在这方面仍然显得脆弱。本月在韩国釜山召开的APEC峰会在促进亚洲一体化方面所取得的成果仍然十分有限。

网站地图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免责声明 | 在线留言 | 友情链接 | RSS 订阅 | 热门搜索
版权所有 QQ空间素材网 www.qzonea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