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互动在地理教学中的实践|教学实践活动是啥

时间:2019-02-15 04:42:29 来源:QQ空间素材网 本文已影响 QQ空间素材网

  摘 要:现代教学理论指出:教学的本质是交往。教学过程就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师生互动,共同发展”是新课程对课堂教学的定位,也是教师课堂教学新的价值取向。随着师生互动教学模式的不断丰富和完善,师生良好的情感互动,对于更好地开展教学工作,提高学生学习的能动性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师生互动;情感互动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一个优秀的教师往往总是想办法让每一节课都有很好的效果,这就必须建立在良好的课堂氛围之上,必须建立在较好的师生互动的基础之上。
  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就是指在课堂上,师生之间发生的一切相互作用和影响,它既指师生间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方式和过程,也指师生间通过信息交换和行为交换所导致的相互间心理上、行为上的改变。通过教师的辅导,使各种教学因素相互作用、相互转化,进而形成整体、多维、动态的交互式教学活动过程。实践证明,能最大限度地调动起学生积极性的课是最有效率的课,也是成功的课。
  那么怎样才能更好地让师生互动起来呢?
  一、研究和分析影响师生互动的因素
  1.情感因素
  情感是影响师生互动最关键的因素,它决定着教学的成败。师生的感情越亲密,教师对知识的传授就会越顺畅,教师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就会自然的流露,影响到学生的情感。
  2.语言因素
  良好的语言表达是架起师生互动的桥梁,是成功上好一堂课的保证。用恰当的语言表述出知识内容,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在表述中可以平缓抒情,影响和感染自己的学生,达到较好的互动效果。这不仅是新课程理念下的创新教学要求,也是我们驾驭课堂能力的外在表现。
  3.组织因素
  一堂好的课在备课时就应该充分的预设过程,什么问题要教师点拨引导,什么问题要学生独立思考回答,都需要全盘考虑,这会直接影响师生互动的效果。
  4.环境因素
  环境因素是影响师生互动最明显的因素,因此搞好师生互动就必须促进内外部环境的和谐。外部环境是指教室内或教室附近的环境,内部环境是指学生所关注的问题。只有确保良好的教学环境,才能优化师生互动,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教态因素
  这里的教态因素是指老师对学生回答问题时的态度和形象化的姿态。在学生回答问题时要相信学生能够回答好,对学生多一点耐心,少一点急躁;多一些宽容,少一些指责,用欣赏的眼光和积极的心态去赏识每一个学生。这样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就会大大地提高,他们才会有学习的乐趣。因此老师的教态对师生互动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
  有效的师生互动,应该包括行为互动、情感互动、认知互动。单纯的认知互动并不能促进学生高层次思维的发展,只有以积极的情感互动和高层次的认知互动为核心的学习方式,才能促进学生包括高层次思维在内的全面素质的提高。
  情感是人对现实世界各种事物所抱的不同态度和不同体验,是影响学习者行为和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师生互动的主体是人,“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因此在教学中必须注重发挥情感因素的作用,由情生趣,以情诱思,创设和谐的心理环境。“亲其师,信其道”,师生间的情感交流以及由此产生的心理亲近是促进师生积极互动的必要条件,所以笔者认为在影响师生互动的因素中情感互动最为重要,也是决定教学效果的决定性因素,情感互动在师生课堂互动中居于核心地位。
  二、教学中实施有效的师生情感互动来提高课堂效率
  1.营造和谐融洽、积极愉快的教学氛围
  教育家斯宾塞曾说过,“教育使人愉快,要让一切教育带有乐趣”。现代心理学研究认为,情绪与个体的认知过程有着密切的联系。愉快是一种积极的情绪,它能促进感觉、知觉、记忆、思维等认知过程的运转,对人们提高行动的效率起到推动的作用。夸美纽斯也主张“课堂应当是一个快乐的地方”。所以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创建愉快学习原动力,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到快乐,从而产生强烈的学习愿望,而不是从内心抵触和消极对待课堂,把学习变成一种负担。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生思维更加活跃,接受知识的速度会更快,理解能力也会大大增强,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缺乏情感交流和支持是当前师生互动中存在诸多问题的主要根源之一。这固然有外部客观环境的影响,如长期传统文化的影响,但教师自身对积极情感的支持作用重视不够,不善于利用情感支持也是不容忽视的。教师整天忙于日常的教学,与学生的情感交流似乎成了一种奢侈的愿望。教师要善于表露自己的情感,通过以情激情,以情染情,优化学生的心境。教师不能把消极的情绪带进课堂,不管遇到多大的挫折,都要尽力克制和调控好,以饱满的情绪和良好的心态出现在课堂上,那么学生也会以愉快、轻松、自信的情绪听讲,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2.创设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教师首先要转换角色,以平等的身份与学生对话,提倡换位思考,消除师生的隔阂,把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起来。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可以为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作好铺垫。师生的情感交融需要教师对学生的热爱、宽容和理解,需要学生的“敞开”和“接纳”。学生看到的是和蔼可亲的教师,自然会从心理上接受;反之,如果教师摆出一副唯我独尊的长者派头,态度粗暴,对学生漠不关心,那么学生怎么会积极配合教师的工作,教学质量又如何能够提高呢?所以,教师要时刻注意保持积极向上的态度,在学生面前保持乐观的情绪,并时刻感染着学生。教师作为互动的主导者,应尊重学生、热爱学生、关心学生,认识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愿意倾听学生的经历和故事。课堂上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对优生,要注意激发他们的成就感和进取心;对学困生,要激发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对有自卑感的,要亮化其闪光点;对在学习中受到暂时挫折的,要给予理解和积极鼓励,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充分了解学生的喜好和他们的心理动态,走下讲台,深入到学生中与他们一起自学、商讨,除力求教学民主,给学生充分发表意见的机会外,还要有博大的胸怀,勇于接受学生的批评意见,注意“观点开放”,善于利用激励和微笑,让每个学生都能与教师平等交流,真正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
  实践中我感受到初中生的“亲师性”较强,如果他们对某个老师有好感,他们便对这位老师的课感兴趣,而且肯下功夫学这门课,成绩也往往比较突出。反之,如果他们不喜欢某一位老师,产生逆反心理,他们就不愿意学或不认真学这位老师所带的学科。因此,要投入感情,加强师生心灵沟通,和学生一起体验、实践。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关心、爱护,感受到老师不仅知识渊博,而且可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一是要树立自己的真诚、坦率、言行一致、平等待人、严于律已的人格魅力;二是要创造积极的学习氛围,经常给学生一句鼓励的话,一个由衷的赞赏,甚至一个默许的眼神;三是要尊重学生,以民主平等的态度对待学生,允许他们提出与老师不同的意见;四是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回答问题时的表现应及时给予评价,这是鼓励和肯定学生的最好方式。
  3.充分展示教师的课堂教学魅力
  地理学科在中学基础学科中长期处于不被重视的地位,直至恢复高考才又被文科生重视起来,因而要让学生乐学、善学地理,教师应格外重视情感投资,善于运用感情来感染学生的情绪,促进互动。认真负责的敬业精神,全面的知识结构,先进的教学理念,精心的教学设计,简单明了的板书、幽默风趣而又声情并茂的语言表达、甚至教师优雅的仪表、广泛的兴趣爱好,这些都能感染学生。同时在教学中注意运用多种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兴趣,以趣促情。如引入诗句组织教学,讲述山地气候的垂直变化时,借用白居易的“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讲述月相时,引入张继的《枫桥夜泊》,平时搜集时事地理资料,并在适当时机穿插,如今年讲述地质灾害时,引入印度洋地震海啸时英国小姑娘运用老师所教知识救人之事,让学生既深刻认识到地理知识的有用性,又诱发了师生的情感沟通和相互交流。或根据教学内容恰当引入小故事,如介绍洋流时,讲郑和下西洋、漂流瓶、奴隶贸易中的“三角航程”“神出鬼没”的德国潜艇的故事等。所有这些都为课堂互动奠定了重要的情感基础。
  4.深入挖掘教材,提炼情感互动的素材
  地理课的性质和内容,决定着它的教学是一个具有丰富的思想教育因素的过程。高中地理学科思想教育的范围很广,内容也很丰富,归纳起来主要有:科学的人文观、资源观、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观,爱国主义教育,国情、国策教育以及全球观念的教育等等,在传授有关环境问题时,可以对全球性变暖、臭氧层破坏、土地荒漠化加以论述引发师生对环境问题的情感共鸣,认识到保护环境人人有责,每个人都可以为环境问题尽自己的微薄之力。在讲解中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中也蕴含了丰富的德育因素。教师只有通过不断钻研业务,挖掘地理教材蕴含的思想教育内容,才能有效促进师生对教学内容的情感互动。
  对于中学地理教学来说,在课堂上开展积极的师生互动,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各种能力,还利于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合群性和社会交往技能,同时还有助于增进师生情感的交流、加强课堂教学管理和教师自身的素质。总之,积极的师生互动尤其是情感互动是提高学生地理学习综合素质、地理教学质量和效率的关键所在,只要我们坚持不断探索,不断实践,不断总结,一定会取得满意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陈尔寿.中学地理卷.
  [2]夏志芳.地理课程与教学论.
  [3]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04(3;5;10).
  [4]张晖.新课程的教学改革.
  [5]范丽艳.师生情感互动对初中英语教学的影响.
  (作者单位 辽宁省本溪市第一中学(大峪分校))

网站地图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免责声明 | 在线留言 | 友情链接 | RSS 订阅 | 热门搜索
版权所有 QQ空间素材网 www.qzonea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