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中届四中全会解读,十八四中全会精神解读,十八四中全会要点解读,解读十八届四中全会汇总 QQ空间素材网 > 十八大届四中全会解读 > 十八中届四中全会解读,十八四中全会精神解读,十八四中全会要点解读,解读十八届四中全 正文

十八中届四中全会解读,十八四中全会精神解读,十八四中全会要点解读,解读十八届四中全会汇总

发布时间:2012-09-03 来源: 十八大届四中全会解读

2014年10月23日... 党的十八大代表中部分基层同志和专家学者也列席了会议. 十八届四中全会公报与今日发布,金融界网站就四中全会公报解读汇总如下: #四中全会公报#【带你...

解读十八届四中全会汇总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 (简称十八 届四中全会)于 2014 年 10 月 20 日至 23 日在北京召开。本次四 中全会首次专题讨论依法治国问题。

以下是关于本次会议的相关 解读。

【解读十八届四中全会一: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对社会主义 政治文明的新发展】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了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 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明确提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 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基本原则和重大任务。会议提出了关于依 法治国的一系列新观点、 新举措, 这具有重大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是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纲领性文件, 是对社会主义政治 文明的新发展。

法治是政治文明的核心内容之一, 法治建设的进程彰显着政 治文明的进程。1978 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了?有法可 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新时期法制建设的?十 六字方针? 。1997 年,党的十五大提出?依法治国?基本方略。

1999 年,依法治国被写入宪法。2011 年,全国人大负责人宣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初步形成。2014 年, ?全面推进依法 治国?成为十八届四中全会的主要议题。可以看出,全面推进依 法治国的提出,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发展的新的里程碑。 1 政治文明主要包括政治观念、政治制度和政治行为文明。在 这三个方面,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都提出了一些新观点和新举 措。例如,在政治法律观念方面,首次在党的决议中提出了全面 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 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首次明确了?依宪治国?等。在政治法 律制度方面,首次提出?完善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宪法监督制 度? , ?最高人民法院设立巡回法庭?等。在政治法律行为方面, 明确提出了?拓宽公民有序参与立法途径?等等。四中全会精神 昭示了在法治轨道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建设 法治中国的政治方向,这是对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新发展。

【解读十八届四中全会二:从?法律体系?到?法治体系? 】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 家。

?——刚刚闭幕的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全面推进 依法治国的总目标,从顶层设计为法治国家建设指明了方向。

?中央第一次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论 断,意味着中国在法治建设过程中,没有任何一个模式可以照 抄。

?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副院长焦洪昌说。

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提出, 标志着我们党在推进国家治理体 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道路上迈出了实质步伐。

?法治体系和法律体系最大的差别,就是法治体系是一个立 体的、 动态的、 有机完整的体系, 而法律体系是静态的制度体系, 把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各个环节都纳入其中,体现了法治的 2 整体要求。

?中国政法大学副校长马怀德指出。

全会不仅提出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建设社会 主义法治国家的总目标, 还明确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 具体内容, 即, 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 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 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形成完善的党内法 规体系五大体系建设。

五个体系,五个抓手。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治发展与司法改 革研究中心主任徐汉明认为,五大体系是有机统一体,法律法规 体系是法治体系存在的前提和运行的基础, 高效的法律实施体系 是法治体系的生命,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是关键,有力的法治保 障体系是屏障,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是核心。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目标的提出,要求我们要践行新方 略、新部署、新要求,树立法治理念,实现国家与社会治理模式 的转型。

?徐汉明建议,法治建设的动力要实现由?计划型、强 力推动型? 向国家主导、 政府推动、 社会参与三方合力推进转变;

法治建设的主体要由单一的国家公共权力主体向党委、政府、社 会组织、居民自治组织、公民的多元主体合作共治转变;法治规 范体系由单一?国家硬法?体系向?国家硬法?与社会组织自治 规范、乡规民约、社会道德习俗等?软法?规范体系共治协调体 系转变。

专家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构建,既是新中国 成立以来法治建设实践教训与经验的总结升华, 是改革开放的时 3 代产物,也是党率领亿万人民推进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实践。相 信在这一总目标的指引下,必将推动经济法治化、政治法治化、 文化法治化、社会法治化、生态文明法治化,实现富强中国、民 主中国、 文明中国、 和谐中国、 美丽中国、 法治中国的 ?中国梦? 。

【解读十八届四中全会三: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蓝图】 十八届四中全会为中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设计出宏伟蓝图, 成为中国法制史上的标志性事件, 对法治中国建设具有里程碑式 的意义,其突出亮点集中体现为:

一、目标定位创新:对法治战略目标确定可谓高瞻远瞩,达 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一是实现了从法律体系到法治体系的根本 转变,着力建立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二是从分散 到整合的转变,把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作为落脚点,实现了从 分散、 多层次推进法治向顶层设计并统一到法治国家这一宏伟目 标的飞跃转变。

二、制度系统创新:提出了由五个体系集成的法治体系,即 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 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五个体系相互 关联、相互衔接、相互融合、连为一体,构成一个法治总系统, 无论是建党、建国以来,还是在中国法制史上,都是首次提出, 旨在为未来构建了一个宏伟的蓝图。

三、指导思想创新:确保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始终坚持正确路 线的三大要求是:一是政治正确,即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二 4 是方向正确,即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发挥人民主体的积 极性,将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和依法治国真统一起来;三是 理论正确:坚持用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引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这 里特别强调了法治理论的价值功能, 增强了法治实践决策和具体 行动的科学性、可预期性、合理性,既符合人类法治文明发展的 普遍规律, 又实事求是、 密切契合中国历史文化传统与现实国情, 从而克服了好高骛远或畏缩不前的局限, 摈弃了食洋不化或固步 自封的弊端。人才招聘,四、治理理念创新:法治是治国理政的 基本方式,以法治来实现中国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完善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如何 去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呢?最有效、最可靠、最 具有可操作性的办法,就是法治。法治从宏观上讲是治国方略和 战略,从微观上又是方式、依据和手段。在国家治理体系中,最 重要的是法治体系;在治理能力中,最重要的还是法治能力,也 就是运用法治思维和方式,来深化改革、推进发展、化解矛盾、 维护稳定,这样才能把国家治理好,达到天下大治的目标。

五、宪法实施创新:我们已经形成了共识,依法治国首先是 依宪治国。但究竟如何克服宪法实施的障碍,一直争论不休。此 次四中全会对此终于有了定论:在模式上,中国不采用美国式的 一般法院审查制度,也不用法国式的宪法法院制度,而是采用最 高立法机关监督实施制度, 即完善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宪法监督 制度,健全宪法解释程序机制。在内容上,有两点突破:不仅在 5 实体上要健全实施机制,而且还要完善宪法实施的程序机制。

六、 法治政府创新:

建立行政机关的重大决策的合法性审查, 这是个全新的提法。其次还要建立决策的责任追究机制,彻底改 变以前都负责又都不负责的做法。最后还要建立责任倒查机制, 一旦出现了事故、发现了问题、造成了损失,一定要追根溯源, 一查到底,体现了党中央用法治管好行政权力的决心。

七、司法改革创新:公正是司法的生命线。司法公正是最引 人关注的问题之一, 全会提出了人民对司法的公平感、公正感 的评测与实施制度与具体机制改革方案。公平感、公正感是一种 精神上的表述,一定要靠制度来保障。制度保障的核心法治理念 就是去行政化、 去地方化, 以确保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司法权。

具体有五大创新之举:

1、审判和执行分离;2、在最高人民法院 设立巡回法庭,就重大问题,某个时期多发问题,派出巡回法庭 审理, 可以排除干扰;3、 建立跨行政区域的法院和检察院, 当然, 并不是否定现有的省市区县法院、检察院设置,而是在某些领域 探讨不按省级和市级来设置 ;4 、建立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制 度,为了公共利益,比如环境污染、消费者权利受到损害,检察 机关有权代表受损害的不特定的多数人向法院提起公益诉讼, 增 强对人民群众利益维护的强度和力度, 体现司法为民的强效和长 效;5、建立排除领导干部干预司法的制度,坚决防止公共权力执 掌者对司法的干扰。具体包括:在反向上,一是不良记录制度, 二是干预通报制度,三是责任追究制度;在正向上,建立司法人 6 员履责保护机制,确保司法人员理直气壮、没有顾忌地依法抵制 非法干预,不因关系、压力和人情而办错案、做假案、出冤案, 防止法外因素对司法裁判的干扰。

八、法治文化创新:在法治理念上,强调树立全民的法治信 仰,实现了从法律意识到全民守法再到法治信仰的升级。从上世 纪 80 年代的提高全民法律意识、 到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全民守法, 再到这次强调树立全民法治信仰,实现了两次根本飞跃。因为法 律的权威来自于人民群众的真诚拥护和内心信仰, 而非仅仅建立 在外在的强制与威慑之上。

所以, 弘扬法治精神、 发展法治文化、 创新法治理论、形成法治思维、善用法治方法,将是全面推进依 法治国、提升法治软实力的关键。

【解读十八届四中全会四:构建责任追究制度是本次司法改 革最大亮点】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于 2014 年 10 月 20 日至 23 日在北京举行。全会听取和讨论了习近平受 中央政治局委托作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 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就公报中明确提及的三方 面司法改革措施, 记者连线了国家行政学院法学部主任胡建淼进 行解读,他认为,改革的具体措施进一步完善了中国司法制度, 推动了司法的公正性。

胡建淼谈到,中国司法改革的方向问题,十八届三中全会早 已确定,提出?建设法制中国,必须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加快建 7 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维护人民权益。让维护宪 法法律权威,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确保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 判权检察权,健全司法权力运行机制,完善人权司法保障制度。

? 同时, ?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纠?的十六字 方针,也明确我们的法治建设是为了解决公正问题。四中全会公 报中关于司法改革的措施是对之前改革的传承, 也是更加具体化 的落实。

本次全会提出, ?优化司法职权配置,推动实行审判权和执 行权相分离的体制改革试点,最高人民法院设立巡回法庭,探索 设立跨行政区划的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

?胡建淼认为,这一 措施是对三中全会中提出的 ?探索建立与行政区划适当分离的司 法管辖制度?进一步完善和落实,建立跨行政区划的法院和检察 院,试图解决司法机关受地方党委政府过度干预的问题。同时, 我们还借鉴美国等国家的经验,提出最高法院设立巡回法庭,最 高法巡回法庭或成为一些跨行政区案件的审判平台。

胡建淼谈到,为保证司法公正,本次司法改革措施中最大的 亮点是提出了 ?完善确保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和检察权的制 度,建立领导干部干预司法活动、插手具体案件处理的记录、通 报和责任追究制度, 建立健全司法人员履行法定职责保护机制。

? 这一措施有助于我们加强司法过程和结果的公正, 保证司法程序 的正常进行。

最后,胡建淼强调,关于法治工作队伍建设,公报提出?建 8 立从符合条件的律师、法学专家中招录立法工作者、法官、检察 官制度,健全从政法专业毕业生中招录人才的规范便捷机制,完 善职业保障体系? 。这次措施的最大亮点在于打通了律师、法学 专家和立法工作者、法官、检察官两大职业领域的瓶颈,是对国 际法治经验和措施的借鉴, 从有良好的职业素养和口碑的律师队 伍中考核选拔法官,保证了我们的司法队伍更加的专业化,也能 进一步保证司法的公正试行。

【解读十八届四中全会五:中国司法体制改革路径越来越清 晰】 10 月 23 日,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闭幕。全会提出,公正是 法治的生命线。

?优化司法职权配置,推动实行审判权和执行权 相分离的体制改革试点,最高人民法院设立巡回法庭,探索设立 跨行政区划的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 探索建立检察机关提起公 益诉讼制度? 这些新提法、 新举措作为司法改革的亮点引人瞩目。

人才招聘, 我们将目光拉回到一年前的 11 月 12 日,当天闭幕 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启动了一场近年来力度最大的司法改革。

从三中全会到四中全会,短短一年间,司法改革以不可阻挡 的脚步向前迈进。

?四中全会提出的这些措施在中央政法委研究论证十八届三 中全会司法体制改革方案中都有提及。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诉 讼制度及司法改革研究中心主任陈卫东教授表示, 跨行政区划的 法院、检察院意味着法院检察院将根据辖区的人口、案件数量等 9 设立, ?甚至可能在一些欠发达地区,几个地区设立一个法院, 这是非常科学的? 。

如同陈卫东所述, 四中全会的改革措施承继自十八届三中全 会关于司法改革的部署。

?这次全会对司法改革作出一系列重大部署,人民法院司法 改革面临前所未有的重大机遇。

?2013 年 11 月 13 日,十八届三 中全会闭幕的次日,最高法院院长周强在最高法的党组会议上 说。

与过去两轮司法改革由最高法主导不同, 此轮司法改革由中 央顶层设计并统一部署。

2014 年 6 月,司法体制改革露出真容。6 月 6 日,中央全面 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三次会议审议通过 《关于司法体制改革试点 若干问题的框架意见》和《上海市司法改革试点工作方案》 。紧 接着,当年 7 月,最高法院的《人民法院第四个五年改革纲要 (2014-2018)》发布。

尽管上述几个重要文件至今尚未公布全文, 但省以下地方法 院检察院人财物统一管理、健全审判权力运行机制等措施的推 出,明确了此轮司法改革?外去司法地方化,内去司法行政化? 的目标。

除了探索设立跨行政区划的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 四中全 会提出的最高人民法院设立巡回法庭, 也被陈卫东视为有利于解 决司法地方化问题的举措。 10 ?最高法院设立巡回法庭将打破地域和级别等传统限制。

? 陈卫东表示,在两审终审制的基础上,巡回法庭的出现意味着, 一些具有特别重大影响的案件,跨省(区、市)的民商事案件和刑 事案件在中院一审后,可能上诉到最高法院巡回法庭,而不再一 定是传统的省(区、市)高院。

司法地方化的原因,是长期以来地方行政权力对法院、检察 院的干预,使得一些时候后两者成为地方私器。司法行政化则使 本为监督关系的上下级法院在现实中异化成领导关系。

对此,四中全会公报提出,建立领导干部干预司法活动、插 手具体案件处理的记录、通报和责任追究制度。

陈卫东认为, 这一制度的建立将有效遏制领导干部干预具体 案件。但他同时表示, ?谁来记录,谁来处理,下一步制度如何 落地至关重要? 。

对于公报中提到的审判权和执行权分离的体制改革试点, 陈 卫东说,早在党的十六大时,进一步解决执行难的问题就被提出 来,当时就提到审判权和执行权的分离。他表示,法院代表着司 法权, 而执行是行政权的体现。

过去法院既管审判又管执行, ?执 行不了板子就打在法院身上? 。

陈卫东认为,探讨?审执分离?最好的办法是将执行权交给 司法行政部门。他表示,这一点上,中央政法委、最高法院、司 法行政部门层面都没有什么障碍。目前,这一改革的地方试点尚 未开始。他建议,尽快选取一两个试点将执行权交给司法行政部 11 门行使。

在?依法治国?方略提出 17 年之后,党中央的全会首次以 ?依法治国?为主题,这将为未来中国建设法治国家描绘出新的 更具体的路线图。

?中国走向法治国家的脚步越来越清晰,进程 也必将加快。

?陈卫东认为。 12

2014年10月27日... 解读 十八届四中全会 汇总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简称十八届四中全会)于2014年10月20日至23日在北京召开.本次四中全会首次专...

2014年10月27日... 提升法治软实力的关键. 【解读十八届四中全会四:构建责任追究制度是本次司法改革最大亮点】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于2014年...

2014年10月23日... 党的十八大代表中部分基层同志和专家学者也列席了会议. 十八届四中全会公报与今日发布,金融界网站就四中全会公报解读汇总如下: 新华社解读:1个目标5...

十八中届四中全会解读,十八四中全会精神解读,十八四中全会要点解读,解读十八届四中全会汇总》出自:QQ空间素材网
链接地址:http://www.qzoneai.com/sucai/xzQv2u2ift6FJ7Lc.html

相关文章阅读

网站地图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免责声明 | 在线留言 | 友情链接 | RSS 订阅 | 热门搜索
版权所有 QQ空间素材网 www.qzoneai.com

十八中届四中全会解读,十八四中全会精神解读,十八四中全会要点解读,解读十八届四中全会汇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