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运用《语文读本》 语文读本

时间:2019-06-20 05:07:58 来源:QQ空间素材网 本文已影响 QQ空间素材网

  [摘要]当前高中语文老师面对的一个尴尬问题是,该如何引导学生挖掘出语文读本的利用价值,浅议读本的利用。(1)激发兴趣,提高认识。(2)联系教材,补充升华。(3)拓展阅读,检查跟踪。
  [关键词]兴趣 阅读 补充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962(2012)02(a)-0039-01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要求学生“具有广泛的阅读兴趣,努力扩大阅读视野”,在学习必修课阶段“课外自读文学名著(五部以上)及其他读物,总量不少于150万字。”据此,人教社同时编写了必修的教本和读本,而且规定读本须与教科书配套使用,且由教师指导学生在课外阅读。
  然而,现状如何呢?粗略调查了一下,结果很让人痛心。学生几乎不约而同地把《语文读本》带回家里随便翻阅,更有甚者没有打开过。问题摆在眼前了,该如何引导学生利用好《读本》呢?
  1激发兴趣,提高认识
  《读本》应当给予高度重视,因为“教材不过是一个例子”(叶圣陶语),犹如理科的例题。认识明确了,导向就清晰了。
  课堂上,经常穿插一些读本中的有关知识,并有意识地指出这些知识出自读本,就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产生阅读的冲动。第三册《林黛玉进贾府》一文中,王熙凤的出场可谓匠心独用,在学习本文之前,我安排学生课外阅读了《读本》上的《王熙凤协理宁国府》,学生在了解了王熙凤是贾府的内管家,也是一个远近闻名、有魄力有能力的“凤辣子”,她善于统筹全局,有着“恩威并重”的手腕与“杀伐决断”的气魄,在《红楼梦》的女性形象之中,是一个非常突出的角色,就很容易理解《林黛玉进贾府》中的为何匠心独用的安排王熙凤的出场了。又如学习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中,我朗诵了《读本》中《一朵午荷》的句子“真正懂得行赏荷的人,才真正懂得爱”“众荷喧哗,而你是挨我最近,最静,最最温柔的一朵我向池心,轻轻扔过去一粒石子,你的脸,便哗然红了起来”许多同学听了之后眼睛一亮。其二在考试中联系《读本》。《读本》中的大多数文章都是非常典范的白话文,其中很多的词语、句子和文段都可以选择来命制。且《左忠毅公逸事》《祭妹文》《报任安书》等都是典范的文言诗文,可以用来命题检测“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楚辞,乐府,唐五代词,北宋词,南宋词,元散曲,明清词(《语文读本》第四册)都可以用来命题。再者老舍《宗月大师》、梁晓声《普通人》、丰子恺《忆儿时》、艾青《忆白石老人》等都是语言规范、行文严谨的好文章,可以检测阅读小说和人物传记的能力。孙犁《荷花淀》铁凝《哦,香雪》等也是现代文阅读命题的好材料?。最后有很多的作文命题形式。可以从《读本》中选择一篇你最喜欢的文学作品,写出你喜欢的理由。也可以就一篇文章,谈谈你的理解。
  2联系教材,补充升华
  高中语文教学重视课内知识的迁移,而《读本》是课内知识迁移和延伸的指南。其一补充阅读:如教学鲁迅《祝福》,可以引导学生课外阅读《读本》第三册《药》,让学生了解鲁迅小说《呐喊》和《彷徨》的形象性、深刻性、批判性的特色。如教学屈原的《离骚》(第二册)时,课外阅读《读本》的《楚辞》两首,指导学生阅读后,不仅对屈原有了一个全面的认识,而且对楚辞也有了整体的认识,从而加深了对这类文章的理解。其二比较阅读:第一册的第一个文言单元塑造的是一组古代说士形象:有勇赴国难的烛之武,智勇双全的荆轲。比较分析之后,可以将阅读比较的触角伸到读本里去,如要求读《召公谏厉王弥谤》,这种跨文本的人物性格比较,可以扩大学生的文学视野,积累写作的材料。比如,在《故都的秋》(第二册)教学之后,可以让学生与欧阳修的《秋声赋》(《读本》第二册)进行比较阅读。《故都的秋》主要是通过描绘故都的景物来表现故都秋的特点,《秋声赋》则是欧阳修53岁时创作的,透过作者对秋声多角度的描写,捕捉和领会一个老人对社会、对人生的认识与感触。其三研究学习。开展研究性学习,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如在教学《寡人之于国也》时,可引导学生学习《读本》中的选文《季氏将伐颛臾》(选自《论语》)和《黄仁宇》的《孔孟》及张岱年的《文化传统与民族精神》(《读本》的古为今用)并探讨儒家思想对我国当前“依法治国”,“以德治国”的方针有何影响。
  3拓展阅读,检查跟踪
  学生不能很好地进行课外阅读,不外乎几个原因:(1)不知如何读;(2)老师没有布置,学生亦没有发自内心地产生自读的渴望和要求;(3)学生不胜沉重的作业负担,无暇自读。所以做好阅读指导,势在必行,例如讲完了教科书中的《窦娥冤》(第四册)后,为了巩固已学过的元杂剧和明清传奇的有关知识,就应立即布置《读本》中的《长亭送别》、《赵氏孤儿》、《哀江南》等课文让学生去课外阅读,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又如《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讲完后,就可结合《读本》中《我国古代小说的发展及其规律》,让学生对古代小说有个整体的了解。再举一例,《谈中国诗》讲完后,翻开配套读本,有两篇《中国艺术表现里的虚与实》《谈诗书画的关系》文章,让学生仔细去研读,读完谈感受,学生有了深刻体会之后,布置写作题目:我也论“中国诗”。在寒暑假中,要安排学生开展课外阅读,并做好读书笔记。
  总之,《读本》选文典范,文质优美,异彩纷呈。为我们语文教师开辟了广阔的耕耘天地,学生一旦运用科学的读书方法深入到充满神奇魅力的《读本》中,展现在他们面前的将是一幅多么奇妙的世界!

网站地图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免责声明 | 在线留言 | 友情链接 | RSS 订阅 | 热门搜索
版权所有 QQ空间素材网 www.qzonea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