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低年级数学课堂教学中动手操作有效性的探索:低年级阅读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时间:2019-05-23 04:46:38 来源:QQ空间素材网 本文已影响 QQ空间素材网

  【摘要】 《新课程标准》强调:数学的知识、思想和方法必须由学生在的数学实践活动中理解和发展,而不是单纯地依靠教师的讲解去获得。数学是做出来的,学生只有亲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本文以“精心选择有价值的内容、正确把握动手操作的时机、明确提出恰当的研究问题、加强对学生动手操作的指导、保护学生的动手热情”五个方面阐明了低年级数学课堂动手操作的教学方法,最终达到有效操作的目的。
   【关键词】 课堂教学;操作;有效
  在低年级数学课堂教学中,尤其是在合并课上,我们常常看到这样一种现象:老师提供一些学具,抛出一个问题,让学生动手操作,全班学生立即分组操作。几分钟后,老师边鼓掌边说:“小朋友,大家都玩的很开心,请你们暂时停一停,谁来汇报一下,你们在实验中发现了什么?”学生操作的阵势刚刚摆好,老师一声令下,学生便草草收兵。这样形式上的操作,表面上看似乎热闹,但没有让每个学生真正以操作中有所收获,这种虚设的“伪操作”剥夺了学生探索的时间和空间。学生不能产生质疑,不能真正由实验过程而获得知识的形成过程,缺乏有效性。如何增强操作学习的有效性,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下面我结合自己的课堂教学谈谈自己的几点做法:
  1 精心选择有价值的内容
   在实际教学中,并不是所有的内容都适合动手操作学习,并不是每节课都需要操作学习。在没有任何价值的情况下,操作活动充其量只能算做数学课堂教学的一种:“休闲”和“消遣”,从操作的难度上讲,要注意选择适合低年级学生,能被学生所接受的,从操作的内容上讲,要注意与教材的教学要求相吻合,既能恰当地反映教学内容的本质及特点。操作既不能由老师包办,也不能一味地全部推给学生,应重视操作的目的和难易程度,来选取操作的对象。难度大、精确度高的应由老师来做;稍难一点的,应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去做,比较简单的应放手让学生去做。
   比如在教学《米和厘米的认识》后,我安排了一个测(量)活动,发给每位学生一张“小小体检表”,要求每人量出自己的身高、头围、胸围、臂长等。活动前,我先向学生示范了每个部位的正确量法,量头围、胸围、臂长并不难,学生间只要相互合作就能完成。只是学生的身高都已超过一米,量起来很困难。我帮学生在墙壁上画好刻度,让学生站过来背靠墙壁,量出身高。一些能力较强的学生一下子就掌握了方法,还主动帮助其他学生测量。这样的活动,既提高了学生的动手测量能力,又增强了学生的合作意识,真是何乐而不为?
  2 正确把握动手操作的时机
   根据心理学家的研究,儿童的认知结构类似于一个倒置的圆锥形的螺璇图,它表明认识的螺璇是开放的,其开口越来越大,意味着儿童的认识发展过程是一个连续不断的认识建构过程,也就是由一个平衡状态,逐步地向另一个更高的平衡状态发展。毫无疑问,这个认识螺璇中布满很多的结点,这些结点就是认识的生长点,它起着承上启下的、构筑儿童知识大厦的基础作用。如果当这些结点正在生长时,就让学生实施动手操作,手脑并用,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教学“角的大小”时,我首先设计了这样一个疑问:“角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让学生进行大胆猜测,有的学生说与角两边的长短有关,有的学生说与角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等。这时我就赶紧抓住这一有利时机,放手让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学生根据事先准备好的一个活动角,两个大小相等,边的长短不等的角以及两块三角板纷纷进行操作验证。同学们学的很主动,在交流信息时,有的学生会得到“两条边叉开越大,解越大;两条边叉开越小、角越小”。有的学生会得“两个角边的长短不等,但是它们的大小却相等,所以解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有的学生会通过动手实践得出比较两个角的大小的不同方法等,这样的课堂教学开放而且有效,学生思维的火花而然地爆发出来,充分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3 明确提出恰当的研究问题
   有关研究表明,只有情境而无问题的活动是没有明确目标的活动,问题可以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探索的欲望和创造的热情,它必须具体而富有启发性。一个好的研究问题,可以使学生有的放矢,在既定的目标下,积极动手探究,进而使操作学习达到最优化。
   如:教学“三角形内角”和时,如果教师直接让学生在画好的图中量一量三个角的度数,然后告诉学生“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度”这个结论,这样的操作就是走形式,学生只能是被动地接受,没有达到操作的目的。教学中,我是这样设计的,请同学们4人为一组讨论:“你能否用不同的方法证明三角形的内角和?”这简短而带有挑战性的问题,促使学生在无框架的约束下,积极进行创造性思维。有的组用测量的方法,用量角器分别量出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度数再求和,得到180度。有的组用折叠的方法,把三角形的三个内角折在一起,形成一个平角,得出三角形内角和为180度。有的组用拼凑的方法,把三角形的三个内角解分别撕下来,然后拼凑在一起,正好得到一个平角,因此可知三角形和是180度。同学们通过动手操作,充分感知现实生活中有许许多多的三角形,虽然它们的开关大小都不相同,但内角和教是180度。只有通过动脑思考,动手实践得出的结论,印象才是最深刻的。
  4 加强对学生动手操作的指导
   “动”是孩子的天性,每位孩子都充满了“动”的欲望,但如果忽略指导,学生的动手操作往往会变得盲目,得出的结论也就失之偏差,从而失去了动手操作的意义。陶老先生也曾说过:“一个母亲把弄坏一只表的小儿痛打一顿,倒把一个小爱迪生打死了。”因此,如何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就显得尤为必要。在不同的阶段,教师要发挥不同的作用:(1)操作前一教师要把操作要求讲清楚,让学生明白所要操作的对象或要解决的问题。引导学生讨论,设计好操作步骤并自己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讲述时教师要注意:讲述的量要适当,抓住重点来讲述,但不能为了追求“效率”而一味要求学生按自己的演示步骤去模仿,限制学生创造思维的发展。(2)操作中――教师要留有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去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如果没有足够的时间,那么学生自己的探索和发现很可能流于形式,不利于学生全面地获取知识。在操作中教师还应该以语言为中介,帮助学生将形象思维抽象为数学知识,再应用于实践,形成能力。如果就停留在动手操作阶段,学生只能做到理解,谈不上掌握和应用。(3)操作后――教师要对学生的操作过程和得出的结论做精确的评价。让学生在评价中学会思考,在比较中求得简捷,在运用中变得灵活,在疏漏中学生缜密,让操作的价值也真正得以体现。
  5 鼓励学生大胆动手、保护学生的动手热情
   在学生动手操作时,教师应该面向全体,因材施教,启发他们积极参与,让每位学生都动手实践,而且能体验到成功的乐趣。苏霍姆林斯基说:“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在亲身参与中掌握知识的情感,是唤起青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对于实践操作成功的学生,教师应该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对于操作能力差的或失误的学生也应肯定其敢于大胆动手操作的勇气,使每个学生都能自始至终地保持强烈的动手欲望和兴趣,养成大胆动手的习惯。
   例如,在教学“认识正方形”一课时,教师放手让学生充分利用课前准备好的正方形低,想办法知识正方形的特点,有的学生通过测量发现正方形四条边一样长,有的学生用一条边与其它三条边分别相比,发现这条边与其它三条边一样长,说明四条边一样长,有的学生将相对的两条边重合,再将相邻的两条边重合,说明四条边一样长……尽管有的同学操作不够规范,有的同学表述不够准确,教师应及时纠正,也要给这些同学鼓励、表扬。
   实践证明,动手操作是学习数学的有效方式。在低年级数学教学中,教师要适时,恰当地引导学生开展有效的动手操活动,让学生在操作中主动去探索,发现数学知识、同时使他们体验到学习数学的快乐
  

网站地图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免责声明 | 在线留言 | 友情链接 | RSS 订阅 | 热门搜索
版权所有 QQ空间素材网 www.qzonea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