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窗效应在高校校园安全管理中的运用] 破窗效应

时间:2019-05-23 04:45:49 来源:QQ空间素材网 本文已影响 QQ空间素材网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校园安全管理中的“破窗效应”的易发环节和诱发因素,为校园的安全管理提出了有效防止“破窗效应”的措施。   关键词:破窗效应 易发环节 诱发因素 有效预防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2)01-0069-02
  
   美国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菲利普・辛巴杜曾进行了一项实验:将两辆一模一样的汽车,放在不同的街区,把其中一辆车的车牌摘掉、顶棚打开,另一辆封闭如常。结果打开车窗的那辆车当天就被偷走了,另一辆则完好无损。后来,辛巴杜把保存完好的那辆车的玻璃敲了个大洞。结果呢,仅仅过了几个小时,它就不见了。以这项实验为基础,美国政治学家威尔逊和犯罪学家凯琳提出了一个“破窗效应”理论,认为:如果有人打坏了一幢建筑物的窗户玻璃,而这扇窗户又得不到及时的维修,别人就可能受到某些示范性的纵容去打烂更多的窗户。久而久之,这些破窗户就给人造成一种无序的感觉,结果在这种公众麻木不仁的氛围中,犯罪就会滋生、猖獗。
   “破窗效应”不仅仅在社会管理中被运用,而且也被运用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笔者认为,在校园的安全管理工作中,“破窗效应”也同样有着其重要的运用价值。在校园的安全管理工作中,尤其是高校的,特别要警惕“破窗效应”的发生。
  1 高校安全管理工作中“破窗效应”的易发环节
   目前大学校园安全虽得到了高度重视,并采取了诸多有效的措施,但不少安全事件仍有发生,一些安全问题需要长期的关注和不懈努力。
  1.1校园治安
   校园治安问题可分为校园内自身引发和校园外部力量进入导致两种类型。
   就校园内而言,校园大学生是来自于不同地区并带有不同生活习惯与成长个性的青年,在平时的学习与生活中难免会产生一些矛盾与摩擦,若相互之间不能及时调和,就可能引起冲突直至升级为暴力。此外,个别学生素质不高,物品失窃现象也时有发生,影响校园的和谐稳定。
   就外力因素而言,由于大学的扩大与发展,学生人数的增多,学校也成了不法分子凯觎的对象,主要表现在:
  1.1.1盗窃问题
   由于校园的开放,不法分子把作案目标投向大学,不断进入大学作案。大学在安全防范工作中仍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如部分师生的安全防范意识较差,离开办公室和宿舍不随手锁门,将贵重物品随意放置在公共场所,财务部门违反现金管理规定,等等,这些都给不法分子作案提供了可乘之机。有些案件由于无法提供实质性线索,致使破案困难重重,不法分子长期逍遥法外。
  1.1.2诈骗问题
   诈骗,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款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由于它一般不使用暴力,而是在一派平静甚至“愉快”的气氛下进行的,当事人往往容易上当。提防和惩治诈骗分子,需要大学生自身的谨慎防范和努力,认清诈骗分子的惯用伎俩,以防止上当受骗。
  1.2火灾事故
   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火灾也是威胁学生人身安全的重要因素。据有关统计资料表明,在我国2000余所全日制大学中,从未发生过火灾的寥寥无几。有的学校整座教学楼、试验楼、大会堂被烧毁,严重影响了教学科研活动的正常进行,甚至烧死学生。
   虽然我校没有发生过大的火灾,但在个别学生宿舍,由于使用电、火等不慎而造成的小火灾也发生过。
  1.3交通安全事故
   随着私家车的增多,各高校的校内交通处在一个堪忧的状态,人与车或车与车之间各种级别的摩擦常有发生。一到上下课或上下班的高峰期,人来如织,车往如梭,学生低头走路嬉戏打闹不看车,司机谈天说笑不看人,因此难免发生些意外。
  1.4校园周边环境安全问题
   校园周边环境对校园的安全有一定影响。现在的大学校园,尤其是新校区,大都是城乡结合部,治安状况比较复杂。这不仅表现在校园周边有许多集散户,成分较为复杂,同时也是许多青年学生经常出入的地方。有些地方还形成了不少私营网吧、小饭店、个体的出租房等,这些地方往往也是学生相关安全事件的常发地。
  1.5由心理问题引发的安全问题
   大学生进入大学,由于经历了高中阶段的紧张学习和迎考,有的身心健康已经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进入大学后,又面临着环境、学习、人际关系等一系列新的适应问题。面临着社会的、家庭的、经济的、学习的、乃至今后就业预期的种种压力,一部分身体健康状况较差、心理比较脆弱的同学,很容易产生心理问题和精神障碍。若自身不能很好调适,又得不到外部的及时关怀,则会发展为精神疾病,直至发生轻生自杀或攻击他人等重大安全事件。
  1.6因沉迷于网络产生的安全问题
   随着网络技术的拓展,网络游戏、网上冲浪等已成为众多青年所青睐的对象,在大学生中也比较盛行。有些大学生竟长时期痴迷于网络,游戏于其间,受不良内容影响,不仅荒废了学业,损害了身体,而且还引起了身心上的扭曲,以致造成情绪紧张、生活紊乱及行为怪异等,很容易产生不良的行为及安全问题。有的因网恋而受骗上当、离校出走,也可能产生安全问题。因此,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1.7因学校自身管理因素引发的安全问题
   学校与学生的关系,是一种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也是一种服务和被服务的契约关系。现在的大学生,一般自我意识都比较强,依据法律进行自我保护的意识也比较强。同时他们也有不够成熟、理解和处理问题有时会比较片面或偏激的一面。学校在实施管理和服务的诸多方面都可能产生或引发安全问题。如公寓管理、水电供应安全、食品安全、餐饮供应的质量和价格、各类教学、服务、教材收费,各类管理制度和管理措施的执行等,这些都可能引发校方与学生之间的纠纷、摩擦,如处理不当,亦可能产生安全问题,甚至酿成影响稳定的重大事件。此外,一些由于高校特点而拥有的放射源、化学品、实验室的管理安全问题,也不容忽视。
  1.8因外来敌对势力渗透而产生的安全问题
   我国的现代化建设,仍处于一个复杂的国际环境中,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进行西化、分化的企图始终没有改变。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也处于一个巨大的转型阶段,不稳定因素较多。在这一过程中,国际、国内的敌对势力、法轮功等邪教组织都可能觊觎高校,利用青年学生还不够成熟的特点,图谋制造事端。
   综上所述,影响高校安全的因素是多方面的,需要我们系统思考,系统应对。
  2 高校安全管理工作中“破窗效应”的诱发因素
   高等教育改革给高校带来的种种变化,向高校安全管理工作提出了诸多挑战。
  2.1高校安全管理的难度加大
  2.1.1高校后勤社会化增大了高校安全工作的复杂性和难度
   由于高校特定的服务对象和客观条件的需要,高校后勤虽然走向社会化,但各种经营活动仍然在校园里进行,并主要以广大师生为服务对象。这样就给本来己趋于社会化的高校治安保卫工作带来了新情况、新特点和新问题。高校后勤社会化加速了高校社会化,而高校社会化对高校保卫部门过去那种传统的校园治安管理模式产生了巨大的冲击。
  2.1.2高校校园的人员结构由单一成分转向多种成分
   随着高校后勤社会化,高校校园的人员结构情况发生了急剧的变化,大量的外来人员,如各单位使用的临时工、经商人员、建筑务工人员等大量涌进校园,形成了庞大的流动人口群体,社会闲散人员也较以前明显增多,带来的安全问题尤为突出。
  2.1.3高校的治安环境由过去的单纯化逐步转向复杂化
   过去,人们常用“一方净土”来形容高校校园。这除了说明高校教书育人,为国家培养高素质人才以外,还说明高校校园一般没有或很少有违法犯罪,是一个具有浓厚文化氛围和文明安全的环境。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特别是后勤社会化改革的逐步深入,高校校园已成为一个具有多元化、多因素、多层次的比较复杂的小社会。各种违法犯罪在校园里屡屡出现,各类案件在校园里时有发生。
  2.2高校安全管理工作量加大,学生流动性大
   在高校社会化日益突出的大背景之下,学生流动频繁,活动场所经常发生在本校的管辖范围之外,使安全管理工作难以及时到位,形成流动学生管理的“盲点”。如高校实行后勤公寓化管理之后,部分学生擅自在校外租住公寓、民房,或将校内自己的床位转借给外校学生或其他人员,导致自身安全或财产受到侵害。随着各学校之间文化活动的增加,不同学校的学生聚集和参加活动的场所和机会增多,引发的治安问题也很突出。学生大量流动的直接后果就是人员底数不清,学生校外活动的行踪难以掌握,一旦出现安全问题,调查处理起来难度较大。
  2.3高校安全管理的方式由过去的内部管理转向社会化管理
   高校安全管理工作从其本质属性上讲属于内部管理,但是由于高校自身的改革,特别是后勤工作的社会化,高校既要管理学校院、系和其他附属单位,又要管好那些实行企业化管理的经济实体和商业网点;既要管理师生员工,又要管好学校的暂住人口和入校经商、承包的人员;既要保证校园内各个经济实体经营活动的正常进行,又要维护校园的治安秩序,确保教学、科研工作的顺利进行。这些变化表明,过去的那种单纯的内部管理方式己不适应变化了的形势,随着高校改革和后勤社会化的逐步深入,高校安全管理工作模式也要随之而变,只有这样,才能在加强高校安全管理工作的同时保证后勤社会化的顺利进行。
  3 有效防止“破窗效应”的发生,应该从平时预防、事后及时准确处理等方面着手
  3.1重视预防,防患于未然
   首先,应该在全校范围内达成一致共识:始终把校园安全工作作为学校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高度重视,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经常研究,切实抓好。要加强各项安全工作的制度化建设、进一步完善安全工作的组织体系,真正使安全管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不留安全死角。不论发生什么安全问题,都有人问,有人管,而且要及时管,及时解决,从而形成学校安全工作的长效机制。
   其次,要充分重视新生入校后的“第一次”,使好的开局为教育教学的顺利实施铺平道路。尤其是新生的入学安全宣传教育,要通过多层次、多形式的安全宣传教育,使广大学生牢固树立安全意识。要广泛开展法制宣传,明确各自的权利和义务,并学会运用它们来帮助别人和保护自己。同时,还要组织师生员工进行防火安全、应急疏散、火场逃生自救等方面的教育培训和应急疏散方面的演练。
   再次,要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保障学生安全健康成长。从高校的现实情况来看,所发生的一些非正常死亡事件和恶性事件,有相当一部分与学生心理疾病有关。因此,要十分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尤其是通过测试已经了解到有严重心理障碍的人群,要给予特别关注。所有事件的发生,都有一个发展的过程,只要我们在事件酝酿的源头就发现并及时制止的话,就能最大限度地减少矛盾和冲突。
  3.2事后的处理要及时、准确
   有的学生在中学就有自由散漫的习惯,开学不到一个月就会露出马脚。对于这类小错误、小行为的处理一定要及时,教育要到位,至少不能让他认为与以前的老师一样对他有偏见。教师应先将事情好好分析一下,如果学生的出发点是好的,就应该先表扬,肯定其正义感,然后再去批评他处理事情的不当之处,这样才能让学生做到心服口服,千万不要只看表面就上纲上线,甚至把以前的错事翻出来作对照。而且,教师要尽量通过平时细致入微的观察及工作,在事故发生的源头处就将其扼杀,使其不能成为“破窗效应”。
   总之,“破窗效应”强调的是外在的环境育人。“破窗效应”对安全管理的危害固然严重,但只要教师能够从平时的预防抓起,在教育的各个环节上多花点心思,给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甚至巧妙地利用该理论,相信校园安全管理不再是困难重重。破除“破窗效应”的最好办法就是去主动修补好这扇“破窗”。即使是当我们无法选择环境,甚至无力去改变环境时,我们还可以努力,那就是使自己不要成为一扇“破窗”,这才是我们要教给学生为人处世的“真理”!
  
  作者简介:谭祖珠,男,湖南常宁人,大学本科,讲师;研究方向:校园安全管理和体育运动生理。

网站地图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免责声明 | 在线留言 | 友情链接 | RSS 订阅 | 热门搜索
版权所有 QQ空间素材网 www.qzonea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