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多媒体提升小学数学计算能力【浅谈多媒体与小学数学教学的整合】

时间:2019-05-12 04:49:56 来源:QQ空间素材网 本文已影响 QQ空间素材网

  多媒体技术的运用,标志着教育教学手段的现代化。这既是教学手段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计算机科学与教育科学相互结合的结果。多媒体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可以创新教学模式,增大教学容量,突出教学重点,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自主性,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优化教与学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以及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运用信息的能力。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一堂好课好比一本趣味盎然的好书,开篇就应该引起读者的兴趣。“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在教学中,导入的成功与否影响整节课的学习效率。巧妙地导入能有效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他们的注意力很快地集中到教学内容上去。但教材给我们提供的内容往往是经过加工处理的,具有典型性、理想性和抽象性,较难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与学习的兴趣。因此,教师只有给学生提供形象生动的现实场景,让学生在自己所熟悉的、亲切的生活氛围中进行知识的获取,使学生从生活现象中提炼物体的本质特征。而这些教学资源的提供,如生活情景以及生活现象和问题的呈现就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来完成。
  例如,教学“认识钟表”一课的导入时,我先出示简单的时钟,告诉学生钟表在我们生活中有广泛的用途。然后,我播放影视系统录像,如商场外墙壁上的时钟、各式各样的居家小闹钟、学生们佩戴的手表、有罗马文字的钟面等等,问学生这些物体是什么,并点击鼠标,使每个图形凸显出时间,唤起学生对时间的已有认知,激起学生的学习欲望,从而揭示课题。
  像这样,在课堂伊始切入课件,通过课件演示一组生活中的各式钟表,把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数学学习内容有效结合,让学生体验到数学的价值,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紧扣学习主题,发挥出了传统教学手段所不能比拟的作用。
  二、动态演示,加深理解
  数学知识比较抽象,而计算机媒体则能将静态的数学知识动态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例如,在“角的认识”一课的教学中,我运用计算机媒体动态演示角的形成:先出示一个点,再引出两条射线。这样,学生很容易理解了“从一点引出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叫做角”。在教学“比较角的大小”时,我先出示两个角,再利用动画使两个角的顶点和一条边分别重合,演示比较大小的方法。学生很直观地看出哪个角大,哪个角小。教学“角的大小与两边的长短无关”时,我运用计算机媒体动态演示角的两条边无限延长,让学生观察角的大小有无改变,从而使学生形象、直观且深刻地认识到“角的大小与角的两边的长短没有关系”。这样设计,使静态的知识动态化,而动态的画面与学生的思维活动紧密相连,让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得到发挥,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力得到发展。
  三、有效整合,突破难点
  一些难点问题如果只通过简单、枯燥的讲述,很难在学生头脑中形成表象,不利于学生掌握。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与数学相结合,通过形象生动的画面、声像同步的情境、悦耳动听的音乐等,及时进行有效的反馈,不仅能把高度抽象的知识直观显示出来,而且有较强的刺激作用,有助于学生对重点内容的掌握和难点内容的突破。
  例如,在教学“圆的认识”一课中,有这么一个问题:为什么车轮都要做成圆形的?教师如果只进行讲解,对大多数学生来说,只能是似懂非懂。因为在现实生活中,学生无法看到可以比较的物体,没有感性认识,没有直接的经验。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技术设计的课件进行演示:装着正方形车轮的汽车在跳跃着前进,装着椭圆形车轮的汽车在忽高忽低的前进……这样,学生在一片笑声中领悟到:车轮只能是圆的,车轴应装在车轮的圆心上。
  再如,在教学“三角形的初步认识”一课时,我利用多媒体出示红领巾、三角形小旗、三角板、交通标志等实物图。在学生说出它们的外形都是三角形后,我利用光点的闪烁,闪动实物图上三角形部分的形状,接着把实物的模样去掉,只剩下图形的轮廓,抽象显示出三角形形象,让学生初步感知三角形。接着,电脑动态演示三条没有围拢的线段逐渐围拢形成一个三角形。这样,我通过多媒体课件的演示,不断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逐层参与新知识的构建过程,最终完成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
  多媒体技术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整合,是数学教学改革中的一种新型教学手段,能创设逼真的教学环境、动静结合的教学图像、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积极主动地学习有价值的数学。但多媒体技术融入课堂,只能是一种辅助手段,并不能替代教学环节。要让课堂教学更精彩,就得把多媒体技术与传统教学手段的优点有机结合起来,取长补短,发挥其在教学中的优势,让我们的数学教学“活”起来,把数学“用”起来,让学生的脑子“动”起来。
  (责编 蓝 天)

网站地图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免责声明 | 在线留言 | 友情链接 | RSS 订阅 | 热门搜索
版权所有 QQ空间素材网 www.qzoneai.com